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為什麼當了皇帝后卻重文官輕武官呢?

五代後周皇帝柴榮死後,他的幼子繼位,即恭帝。恭帝年僅7歲,朝廷出現了“主少國疑”的不穩定局勢。

960年正月初一,突然有傳言說契丹和北漢準備聯合發兵南下,後周的執政大臣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統兵前去抵禦。殿前都點檢掌管的是禁軍,手下都是精兵強將。趙匡胤率大軍到了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這個地方,兵變發生了。眾將士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於是,後周滅亡了,北宋建立了。

當上皇帝的趙匡胤並不踏實,當時全國兵額三十七萬,其中禁軍就有二十萬之多,雖說禁軍高級將領慕容延釗、石守信等都是趙匡胤的親信或結拜兄弟,但他們掌握著軍權,將來,這些人會不會奪權,將黃袍加身的一幕重演呢?

於是,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年,一個秋天的晚上,他宴請馬步軍、石守信、王審琦等幾個高級將領。在酒席上,趙匡胤連連嘆氣,說:“要不是靠你們擁立,我不會有今日。但是,當了皇帝,我幾乎沒有一夜睡得安穩。”石守信等人問其原因,趙匡胤說:“我這個位置,誰不想坐啊!”石守信等聽出皇帝話中有話,忙說:“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趙匡胤苦笑著說:“假如有一天,你們的部下也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誠惶誠恐,叩頭說:“請皇帝指條明路。”趙匡胤藉機建議說:“你們不如交出兵權,到地方做官,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我們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不是很好嗎?”

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為什麼當了皇帝后卻重文官輕武官呢?

位於河南封丘縣陳橋鎮陳橋村的陳橋驛景區,為宋太祖黃袍加身之地。

第二天,石守信等便聲稱自己身體不好,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並授予他們俸祿優厚的閒官。這個被稱為“杯酒釋兵權”的事件,預示著趙匡胤將對國家的武將做出重大的改革和調整。

的確,不久,趙匡胤又設法解除了地方藩鎮節度使的軍權。地方州縣的官員也一律由文官擔任。他還大力興辦儒學,增加科舉取錄的名額,為的是讓文官在朝廷中佔有絕對優勢。而且,臨死前趙匡胤還下令不得殺士大夫。

趙匡胤重文輕武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得位的經歷,及其對藩鎮割據、武將坐大後果的認識,這或許也是趙匡胤不得已的舉措。世人都說大宋朝是文人的黃金時代,這一切的幸福,應該源自於趙匡胤的重文輕武。但壓制武將,抬高文臣的風氣也導致了宋朝在軍事方面的軟弱。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華夏曆史》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