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每週一歌是強人所難還是激發潛力,推得出經典原創嗎?

我們都愛想念熊


昨天看了他們吃飯的環節 對導演說的話很有感觸

導演說 希望這個節目能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是好的音樂 因為現在這個環境大家不關心什麼是好音樂 什麼歌聽著都一樣 而更多的是在乎唱歌的人是誰 這些音樂之外的東西

說實話我對胖虎這個導演還是很佩服的 畢竟嘻哈那麼小眾的東西都靠他發揚了起來 我也很希望這個節目他也能成功

但就這兩期來看 可能並不是很樂觀 因為大家更多的還是在討論人而不是歌 就像知乎熱度較高的問題還是如何評價高進選陳意涵的行為 還是不關心他們兩個的歌怎麼樣 而是專注這些綜藝的過程

所以我感覺這個節目真的是很不容易 最開始看到名單有王源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名字好像很突兀 但現在我發現這個節目真的需要他 因為有他才有人看 真正喜歡音樂的人真的沒那麼多 雖然不願意承認 但節目推廣還真的要靠他的粉絲 不過好在他也還算爭氣 節目表現還可以 應該不會被很快淘汰 而且他也挺有意思的

我看到王源自己在吃飯的時候說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是他就什麼都好 或者是他就什麼都不好 我覺得這些歌手自己都是很明白的

但是看著滿屏媽媽愛你的彈幕 我覺得粉絲可能並不是很明白另外單純關於音樂的這方面 我覺得很多人也是有欣賞的誤區的 大家還是集中在一首歌的曲怎樣詞怎樣唱的怎樣 而忽略音樂整體的感受 甚至很多人聽歌是認為是詞大於曲的 如果只有詞曲 清唱不就好了嗎 何必弄那麼多樂器配合呢 人聲只是一種音色比較獨特的樂器 過於在意唱詞會讓你不能欣賞那些花費更多時間的 樂器細緻的編配 這個節目裡我最欣賞的兩個人是梁博和曾軼可 其實他們都有意無意的弱化了人聲在音樂整體的部分 人聲和樂器可能是對半開甚至更少 實現這一點的話 梁博是用簡單的旋律和歌詞 而曾軼可是因為自己的唱腔弱化了唱詞的效果 感覺她的人聲是另一件獨特樂器 但她的詞真的寫的不錯

所以雖然大眾評委現場給出一些評分 但結束後大家回頭去聽的可能並不一定是評分高的歌 有的歌適合現場有的歌適合平時聽 有人追求一個永生難忘的現場 有人追求一個一直陪伴的旋律 而這個節目我認為還是想發掘一些新鮮的東西 把平時唱出來怕沒人聽的歌 拿到這個舞臺來唱 如果總是唱自己熟悉的東西 就相當於是拿這個節目當新專輯推廣平臺了

說白了 這個節目的野心是想告訴大家 什麼是好音樂 這實在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因為很多人對音樂的態度是反智的 表現在只聽很少類型的歌(流行 民謠) 而對自己不瞭解的音樂種類加以鄙視 並以此獲得勝利的快感 其實很多時候你並不是不喜歡某種音樂 而是因為你聽不懂 就像你學不會數學 就說數學是垃圾 然後說 我就喜歡我的答案 你憑什麼說他算錯了 這種感覺

所以我還是很希望這個節目能辦得比較好的 哪怕不能讓大家理解好的音樂 至少也能給出一個好的音樂的概念 這樣才會有更多人願意開闢這個市場 而不是隻是做那些商品化流水線的音樂

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的關注在歌而不是人 這也是對歌手最大的尊重





毹傚


·音樂領域創作者

太極樂隊的《全人類高歌》

周啟生的《天長地久》

陳慧嫻的《飄雪》

譚詠麟的《朋友》

葉倩文的《祝福》

劉德華的《我恨我痴心》

呂方的《每段路》

林子祥的《真的漢子》

希望能幫到您。


官方管理員偉帥哥哥


哪裡真的是每週一歌,他們出道這麼久,想必至少前五六期都是攢下來的歌因為看看毛不易和梁博對他們歌曲的介紹和編曲的豐富程度就能看出來~當然,也有臨時寫的,像曾軼可和汪蘇瀧,為了特定類型寫特定的歌曲,應該是短時間創作……但是,我覺得遠沒有到壓力大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