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解法”再出發

這是一組令人驕傲的數據,更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近十年來,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衛計委、司法部、公安部、發改委等相繼到南平市調研總結醫患糾紛“南平解法”;

近十年來,北京、上海、天津、廣東、重慶、寧夏、深圳、臺灣等全國各地共128批次1596人組團,先後前來南平市醫患調解處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考察學習;

近十年來,中心應邀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以色列、塞浦路斯等國,演講交流;

……

中心先後被中央綜治委、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被中央綜治委和中組部通報嘉獎,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是全國同行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最近,醫患糾紛“南平解法”又榮獲福建省改革開放40週年“福建影響力”優秀案例。

因時而立

服務發展大局

2009年之前,南平曾因醫鬧事件聞名全國。

當年7月,南平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重大醫患糾紛應急和調解工作領導小組,並決定由時任南平市司法局副局長的龔選民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和下設的醫患糾紛調解處理中心主任。職責是:具體協調衛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各縣(市、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做好醫患糾紛預防和調處工作。

選地址、找人手、搭班子、定製度。一陣緊鑼密鼓的籌備後,同年8月,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福建省首家成立的第三方獨立的醫患糾紛專業調解社會組織。

“南平解法”再出发

中心作為獨立的醫患糾紛專業調解機構,由一批資歷深厚的人民調解員、醫學專家、法律工作者、心理醫師等專業人才隊伍組成,能夠利用衛生、公安、司法、宣傳、法院、民政等多部門互動聯動的機制,最大限度地預防和化解醫患糾紛,實現醫患糾紛受理、調解、醫學鑑定以及訴訟“一條龍”服務,受到醫患雙方的普遍歡迎。

同時,中心組建了由233位具有豐富醫學、法學經驗的醫學專家、公檢法法醫組成的“醫學專家諮詢委員會”和有20名資深律師組成的“法律專家諮詢委員會”。並在立案審批、初查報告、調解意見、結案報告等環節上,建立了相應的報告、集體討論決定製度,有力地保證了調解依法、公平、公正地進行,提高了公信力和調處效率。

近十年來,中心共接受各地來電來訪諮詢33650人次,南平市共受理立案的有1415件,已調結1338件,調解成功率和協議履行率均為100%。所調解的糾紛最快的三天調結,最長不超過一個月,沒有一件反覆,做到了“案結事了人和”,被中央媒體冠以醫患糾紛“南平解法”。

案結事了

化解糾紛隱患

“沒想到能賠這麼多,我代表全家感謝你們的熱心幫助。”不久前,家住延平區塔前村葫蘆山的村民魏某在中心的調解室裡和醫院簽下了有關賠償的協議。魏某說,他的父親突發胸悶胸痛,四肢麻木,腹痛症狀,但是到醫院後卻造成臨床死亡,給他們一家造成很大打擊,於是向醫院方索賠20萬元,但是醫院不同意,雙方一直僵著。

在萬般無奈之下,魏某找到了中心,調解員劉新民迅速介入此案,從情、理、法多角度進行疏導,為當事人答疑解惑,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分清責任。經醫療事故鑑定,本例屬於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應承擔次要責任。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測算,醫方應賠償人民幣30萬元左右。

“在劉調解員多次調解下,能賠這麼多,我已經很滿意了。”當初魏某全家都很悲痛,情緒激動地來到調解中心,在這裡也吵鬧了很久,但是調解員劉新民很耐心,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明,最後他找來醫院的負責人,當著雙方的面,解讀相關法律規定,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的賠償金額。

有醫患糾紛,找中心。在南平,這已經成為醫患雙方的共識。在中心的走廊上密密麻麻地貼著數位調解員和幾十位南平各醫院醫療專家的信息。龔選民介紹說:“中心實行‘點調製’:患者可以自主選擇調解方式,可以選擇調解員和醫學、法學專家,在調解過程中,患方如有正當理由,還可更換調解員。”

在進入專家諮詢階段,對專家的選擇採取醫、患雙方各選1名,中心指定1名,由3名專家組成專家組,使專家的諮詢意見更有公正性,也易被醫、患雙方接受。

正是這種第三方客觀中立的做法為“南平解法”贏得了許多讚譽。如今,南平地區的醫患糾紛已由原先中心介入轉變成患者家屬主動上門要求調解。

今年1月22日上午,南平仲裁委員會?“醫事仲裁調解中心”授牌儀式在延平區舉行。

“醫事仲裁調解中心”是福建省首創,是醫患糾紛“南平解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和訴訟之外的又一種處理醫事糾紛的新途徑,是具有2018年國務院頒佈的第701號令《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為法律依據出臺的創新舉措。

國家司法部劉振宇副部長專門做了批示,號召全國向中心學習。

這只是中心創新的一個縮影,在不斷探索工作過程中,中心還創新了“派駐醫院調解室”新模式,在建陽區醫院設立了全國首家派駐醫院調解室。《派駐醫院調解室,糾紛預防新探索》論文分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調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和國家司法部在南寧舉辦的“全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理論研討會”獲獎,得到與會代表的肯定和讚揚。

在強化功能配置上,中心創新了“八進中心”。即調解室、警務室、巡回法庭、醫學專家諮詢室、法律援助室、心理諮詢室、仲裁室、醫學專家視頻室等;

在理賠支付方式上,中心創新了醫患糾紛理賠專項資金和應急資金制度。確保了醫患糾紛當天調結,立即支付賠款,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各地調結後賠付不及時的執行難題和成為調解醫患糾紛、做好維穩工作的輔助性手段;

在資源均等化上,中心創新建立了市、縣(市、區)兩級醫學專家諮詢視頻網絡系統。以解決縣(市、區)級專家少、諮詢難的問題;

在服務群眾上,中心創新了一系列便民惠民制度。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後,製作人民調解協議書,各縣(市、區)法院對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協議書予以司法確認;

在糾紛預防上,中心創新了一套“抓早、抓小、抓了”的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調解人員定期走訪醫院,分析易發糾紛的部位、過程、環節,結合醫院工作進行糾紛預測,並及時提出整改意見,指導醫院完善預防工作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醫患糾紛發生。

正是創新了這些醫患雙方都能普遍接受的“樣本”,使原本棘手的糾紛得到妥善處置。在全國醫患糾紛問題仍然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南平市醫患糾紛的激烈程度卻呈現出了逐年下降的趨勢,醫患和諧關係逐年好轉。

(本報記者 周新 湯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