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地綠、路暢、城靚 南京中山門大街換新裝

天藍、地綠、路暢、城靚

中山門大街環境提升換上了新裝

5.3公里長的中山門大街,不僅是南京城東地區進入主城的重要通道,更串聯了紫金山下眾多風景名勝和高校院所。但過去,這裡的居民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番景象:破損的道板磚,坑坑窪窪的路面,漫天交織的電線電纜,雜亂無序的沿街綠化帶……

從去年9月開始,玄武區建設局對中山門大街進行全線整治,通過道路整治、杆線下地及並杆減量、市政管道埋設、人行道整治、交通配套設施升級、綠化景觀改造,打造“天藍、地綠、路暢、城靚”的城市環境,全部工程已於日前完工。

空中“蜘蛛網”路面“水地雷”都不見了

作為城東最繁忙的道路,中山門大街自2002年道路整治之後,一直使用至今。由於前期規劃缺失,中山門大街沿街上有各種電線杆,例如電力杆、弱電杆、路燈杆、監控探頭杆、交通信號燈、交通標線杆、公交站臺杆等,總數多達500餘根。橫掛在空中的強、弱電線,縱橫交錯,嚴重影響視覺效果。

整治期間,玄武區建設局通過多杆合一、並杆減量,各類立杆減少至200餘根,總數縮減了一半多。同時,施工單位優化管線設計,空中線網全部下地,消除“蜘蛛網”,淨化了視覺空間,給行人營造了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

整治前,中山門大街的人行道,鋪了一塊塊的道板磚,長期使用後鬆動、起翹等問題嚴重,遇到雨天還容易積水,一腳踩上去,積水上翻,成為行人避之不及的一個個“水地雷”。此次人行道整治,施工人員不僅為人行道換上了透水混凝土的外衣,內部還增加了防水布、盲管,把整個人行道變成了一塊巨大的海綿。雨水可以通過人行道緩緩下滲,“水雷”沒有了,積水消失了,雨中漫步成為了可能。

除此之外,道路上老式的公交站臺,也從簡陋的路牌,轉變為智能化“港灣式”公交站。凹陷式的設計,讓公交車進站時不會影響行車道的正常交通。在公交站裡,行人還能隨時查看下一輛公交車的到站時間,發車路線。點點滴滴,都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化。

大街“穿綠衣”紫金山下又多了一道風景

美人梅、金桂、法桐、紫葉李、櫻花樹、金邊黃楊、常青藤……行走在現在的中山門大街,隨時能看到各色各樣的植物。在道路沿線地鐵站周邊增設紫薇園、海棠園等節點遊園,塑造綠化景觀亮點……配合近在咫尺的鐘山風景區,出新的中山門大街呈現出一個活力、舒適的城市公共空間。

美化城市,不僅要在“面子”上下足功夫,更要在“裡子”上做好功課。在看不到的地下空間,建設人員對中山門大街的管道、管線進行了全面的整治。更換堵塞、損壞嚴重的雨水管;新建汙水管道;檢修排水檢查井蓋、雨水口;改善給水、燃氣、通信和路燈等其他專業管線等等,工作量非常龐大。

為減少施工對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響,玄武區建設局採用了圍擋一段、施工一段、做好一段、恢復一段的施工方案。“既要保證白天道路通行,又要確保夜間施工不擾民,還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協調了很多部門,這是施工過程中最難的地方。”項目工作人員說。 據交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