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路畅、城靓 南京中山门大街换新装

天蓝、地绿、路畅、城靓

中山门大街环境提升换上了新装

5.3公里长的中山门大街,不仅是南京城东地区进入主城的重要通道,更串联了紫金山下众多风景名胜和高校院所。但过去,这里的居民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破损的道板砖,坑坑洼洼的路面,漫天交织的电线电缆,杂乱无序的沿街绿化带……

从去年9月开始,玄武区建设局对中山门大街进行全线整治,通过道路整治、杆线下地及并杆减量、市政管道埋设、人行道整治、交通配套设施升级、绿化景观改造,打造“天蓝、地绿、路畅、城靓”的城市环境,全部工程已于日前完工。

空中“蜘蛛网”路面“水地雷”都不见了

作为城东最繁忙的道路,中山门大街自2002年道路整治之后,一直使用至今。由于前期规划缺失,中山门大街沿街上有各种电线杆,例如电力杆、弱电杆、路灯杆、监控探头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杆、公交站台杆等,总数多达500余根。横挂在空中的强、弱电线,纵横交错,严重影响视觉效果。

整治期间,玄武区建设局通过多杆合一、并杆减量,各类立杆减少至200余根,总数缩减了一半多。同时,施工单位优化管线设计,空中线网全部下地,消除“蜘蛛网”,净化了视觉空间,给行人营造了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整治前,中山门大街的人行道,铺了一块块的道板砖,长期使用后松动、起翘等问题严重,遇到雨天还容易积水,一脚踩上去,积水上翻,成为行人避之不及的一个个“水地雷”。此次人行道整治,施工人员不仅为人行道换上了透水混凝土的外衣,内部还增加了防水布、盲管,把整个人行道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可以通过人行道缓缓下渗,“水雷”没有了,积水消失了,雨中漫步成为了可能。

除此之外,道路上老式的公交站台,也从简陋的路牌,转变为智能化“港湾式”公交站。凹陷式的设计,让公交车进站时不会影响行车道的正常交通。在公交站里,行人还能随时查看下一辆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发车路线。点点滴滴,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化。

大街“穿绿衣”紫金山下又多了一道风景

美人梅、金桂、法桐、紫叶李、樱花树、金边黄杨、常青藤……行走在现在的中山门大街,随时能看到各色各样的植物。在道路沿线地铁站周边增设紫薇园、海棠园等节点游园,塑造绿化景观亮点……配合近在咫尺的钟山风景区,出新的中山门大街呈现出一个活力、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

美化城市,不仅要在“面子”上下足功夫,更要在“里子”上做好功课。在看不到的地下空间,建设人员对中山门大街的管道、管线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更换堵塞、损坏严重的雨水管;新建污水管道;检修排水检查井盖、雨水口;改善给水、燃气、通信和路灯等其他专业管线等等,工作量非常庞大。

为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玄武区建设局采用了围挡一段、施工一段、做好一段、恢复一段的施工方案。“既要保证白天道路通行,又要确保夜间施工不扰民,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协调了很多部门,这是施工过程中最难的地方。”项目工作人员说。 据交汇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