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留下了惡名

說起秦朝、秦始皇,一般人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長城”。但其實,秦始皇既不是第一個修長城的人(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家就開始修築長城),也不是最後一個修長城的人(一直到清朝,各朝代多多少少都修築了長城,長城的建築期,達到了2000多年)。

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留下了惡名

那麼,既然這麼多人都在修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而留下了罵名——甚至因此而導致滅國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

時間緊,任務重

說起長城,一般會提到三個朝代:秦朝、漢朝、明朝。這三個朝代中修建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一萬里,算是修築長城的優秀員工。

當然了,這些修築長城的長度,包括了連接後的長度——把好幾段長城連在一起,這段總長度就算入該朝代修築長城的長度;和修繕長城的長度。

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留下了惡名

明長城遺址

這三個朝代的工程量都差不多,不過工期可是大有不同:秦朝只用了5年;漢朝斷斷續續修了70年;明朝更過分,一直修了200年——這要是包工頭,估計能把開發商氣死。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秦朝的修建速度可謂歷史第一。

方法落後,費時費力

秦朝不僅僅是速度快,而且方法落後——好比是騎著自行車和汽車比賽,而且還贏了。

秦朝不像後面那些朝代(比如明長城,就大量使用了青磚),秦朝當時只有夯築技術——也就是用土去壘築。

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留下了惡名

秦長城遺址

這種工藝不僅施工時費時費力,而且也做出的產品也很難保存。但偏偏就是這樣,秦朝依然做出了至今未腐的長城,可見當時產品質量要求之高。

嚴刑酷吏,怨聲載道

為了在保證速度的基礎上追求質量,同時又沒有更先進的技術,就只能用人和錢去砸了——秦朝徵召民工超過百萬,其中從長城上活著回家的不足百分之一。當時的人口比較少,百萬人已經佔據了全國人口的1/20。

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在修築長城,為什麼只有秦始皇因此留下了惡名

後世再修長城,雖然全國人口數量增加了,卻再未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修築——漢、明兩朝,每次修築人數不過十萬到幾十萬人,且以軍隊為主。

招不到民工怎麼辦?那就直接去搶!而且立法,就變成了合理合法的搶。民工衣食住行都要花錢,秦朝可沒那麼多錢,就讓民工吃家裡的花家裡的。長城修築多在偏遠地區,家中的糧食錢財無法及時送到,因此而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