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焚書坑儒?是否應該焚書坑儒?請站在當時歷史的角度上回答這一問題?

聞聲36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在從封建時代轉向君主專制的集權時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出現的,秦始皇統一六國要建立中央集權的統治秩序,這種統治秩序取代的是西周封建時代的貴族宗法秩序,必然要受到舊的貴族集團的反對,這個舊的貴族勢力主要就是六國的殘餘,秦和六國的鬥爭實際上也是新秩序和舊秩序的鬥爭。

這種鬥爭在思想上表現為通過焚書坑儒,一方面消除六國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實現思想的統一,要知道所謂百家爭鳴,主要都在六國地區,秦人基本上沒有出現什麼思想流派,所以焚書,主要焚的就是百家之書,使得各種思想在民間的流傳斷絕,實現愚民的目的。坑儒雖然主要坑的是方士,但是先秦時期,方技之術本就是知識階層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儒生的傳承也包括讖緯之類的東西,也可以說,焚書坑儒就是針對知識階層的大一統。

焚書坑儒沒有該不該的問題,只是秦始皇為了實現帝國大一統集權秩序的目的,必然要和知識階層發生衝突,對知識階層的清洗是必然的,不以焚書坑儒的形式出現,也會以其他形式出現,而焚書坑儒9也不是秦滅亡的主要原因。


由豫之海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焚書和坑儒是兩件互相獨立的事情。

焚書的起因是是在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時遭到了博士淳于越的反對,淳于越要求遵古制,建議實行分封,淳于越認為秦始皇那種另闢蹊徑的統治之法是非常不明智的。鑑於這種言論,丞相李斯像秦始皇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所以秦始皇焚掉的書其實六國的史料和一些非官方發行的、能夠惑亂百姓思想的“私學”,那些技術類的書籍並沒有燒。另外燒掉的書其實官方都有備份,只是不允許這些書在民間流傳而已,所以秦始皇其實並沒有毀掉多少書。

焚書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統一思想和文化,不允許現在的民間再像戰國時代那樣,有自由的思想與學術,要接受教育也只能學國家讓你學的東西。“焚書”就相當於一種文化教育的改革。

而坑儒的原因則沒有焚書那麼複雜,並且原因也跟焚書沒有半毛錢關係。方士候生、盧生等一群神棍忽悠秦始皇能找尋仙藥,然後騙了他一筆錢,最後當然找不到所謂的仙藥。找不到也就算了,後來居然開始詆譭秦始皇,說他剛愎自用,“樂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因此不足以得仙藥也,說完還立馬溜掉了。這事放到誰身上不得氣個半死,更別說那個人是秦始皇了。“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一氣之下,就自己選了四百六十多個這種類似候生、盧生,誹謗過自己還有那些裝神弄鬼的神棍,把他們丟咸陽活埋,以儆效尤。說到底,就是殺了一幫騙吃騙喝的江湖騙子罷了。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的做法,跟某些朝代搞“文字獄”的皇帝、或者那位修四庫全書的皇帝比起來簡直不要太善良。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熊喵君的歷史世界


個人見解,還望有深入瞭解的歷史愛好者一起交流交流。

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

先說焚書。

最初是因為秦始皇在咸陽擺酒,七十個博士給他祝壽。按照電視劇裡的慣例是要有人拍拍馬屁的

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於是“始皇悅”。

按照電視劇裡的慣例又要有不長眼的了:

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領導開心的時候,你別批評他。你批評他完了還要說拍馬屁的不是忠臣,這不就得罪人麼。

於是秦始皇讓大家討論一下,李斯先是說私學使人妄議朝政,最後給出解決方法

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秦始皇說OK。

這是焚書。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再說坑儒。

盧生和他的小夥伴侯生,術士。號稱能找到長生不死藥。

現在看來他沒找到——不光沒找到他還黑了一波秦始皇,說他剛戾自用、貪於權勢、“樂以刑殺為威”,然後跑掉了——可以理解,誰辭職之後還不說兩句前老闆壞話呢?

我不太清楚秦始皇是什麼心態,如果那時候有知乎,他可能要回答“有沒有一瞬間讓你覺得智商被侮辱了?”

他很氣,因為這個虧他吃三次了。

技術含量相當於司馬懿被空城計坑了三次。

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他很氣,就自己選了四百六十多個人在咸陽活埋。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自己選犯人就很有意思了,因為盧生他們早跑沒影了,你抓這些人有什麼卵用呢?

扶蘇覺得那些讀書人都以孔子為榜樣,這樣會使天下不安,於是始皇長子扶蘇諫曰: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秦始皇更氣了:智商稅不是你交的你不心疼是吧?

老子正在氣頭上你敢不順著我來?

然後就把扶蘇趕去北方的上郡,去給蒙恬做監軍。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也為後來趙高李斯秦二世矯詔賜死扶蘇、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埋下伏筆。


火山小企鵝


先說焚書坑儒這件事是被後世誇大了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其實沒殺多少人。其次,焚書坑儒的主要政治目的是隔絕封建制度與奴隸制度。徹底斷絕人們思想上的對於大家族制度的依賴。建立起集權的王朝。從歷史發展來看,這個是有利於進步的。但是,方式方法是不對的。其次,秦始皇有愚民思想。當然,這些思想並不能全怪秦始皇。這個思想起源於商鞅,是商鞅率先提出來焚書的。而且,這個方法,也並不是完全錯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採用跟秦始皇類似的方法,之所以批評人少,是因為後世王朝是漢家王朝。我們也曾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這個發起文化領悟的重大革命,往往有重大的歷史誘因。 再者,秦始皇失敗並不在於焚書坑儒,而在於他過分的剝奪皇室權力,以及過於傷害民力。你覺得的秦始皇殺70多個儒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影響很大嗎?



燎原小星火


必須 應該。。戰國末年百家爭鳴,糟粕文化也泥沙俱下,小黃書流行,毒害青少年。有文為證: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語言十分嬴蕩,露骨。而這種詩歌被改編成流行歌曲對青少年身心的危害是十分嚴重地。。秦始皇淨化文化市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沒有不存在


“焚書坑儒”是當時秦始皇為了建立封建專制統治主義體系,加強中央集權,樹立君權的權威,防止一些儒生利用儒家思想批判時政所採取的一項政治措施。是否應該“焚書坑儒”?這就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問題。站在秦始皇封建統治者的角度來看,這完全是一場有必要的運動,因為當時秦始皇採取了李斯等人的建議,實行了有利於國家統一的郡縣制度,但是當時卻有一批思想不同的儒生不同意這麼做的,於是他們就針對這件事情對秦始皇頒佈的相關指令進行了攻擊和指責。而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政權的統一管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無奈採取了“焚書坑儒”這一慘烈的政治運動,站在他作為當時封建王朝位統治者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站在歷史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這一舉動無疑是危害性極大的,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時人們思想的進步,封閉了人們想要學習其他文化思想的道路,毀滅了多種重要的文化史書,造成了文化發展的重大損失,更無形中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金楓雕塑蔡漢報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作為歷史事件的發生,總必然會有他的成因和誘發的特殊環境條件促使事件發生的。在政治上秦始皇肯定是感覺到有儒生反對秦朝的統治言論(這個言論的源頭跟儒生有著乾絲萬縷的牽連),這種言論引用的文字出典(孔子學說及諸子百家學說中越加引文引用,逾是被焚)。被坑的儒生(其虛指是儒生☆不一定全都是儒家的子弟學生。/總體上是指知識分子和術士之類)所以在那個時期,可以肯定的是反對和反抗秦朝的社會力量客觀上己經是不容忽視。那麼,秦始皇才會斷然採取”焚書坑儒”這個帶個人和政治手段的措施。樹立威權,樹立鎮壓威攝力,樹立下”逆我者亡”的尊嚴。讓民眾百姓知道政權的意志力是如此的強硬。以利於行政及行政措施的推行和推廣。所以,持有從皇權,個人特徵性以及政治鎮壓上需要的出發點出發,這個”焚書坑儒”發生是必然性,不發生卻到是必然性到是成了偶然性。少


開心爺爺咪虎哥哥


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事情都已經做了,就是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加強統治的手段而已,不過也導致大量的文化典籍的毀滅,給後人研究先秦歷史文化帶來很大的困難等。





我覺得我認為


關於焚書坑儒事件,是當時秦始皇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施行的郡縣制,這樣就觸碰到了既得利益者集團。

他們要求秦始皇採用古制,也就是分封制,這也就是挑戰了秦始皇在推行新制受阻,而這時李斯就要求將阻撓新政策的書籍言論統統焚燒掉,四年之後就出了活埋儒生事件,整個過程雖然手段殘忍,但秦始皇所推行的制度影響至今。



漢推翻了秦,因此史書記載可能會有失偏頗,因此我認為,贏政在當時的做法可能有點殘暴,但縱觀歷史今天來看,秦始皇是功大於過的。

好了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同意見的朋友可留言評論,覺得言之有理,記得點贊關注哦!


趣味相談


焚書坑儒加速王朝倒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