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诸“尸”——尸胡之山、尸山、尸水

在“尸(鸤)鸠”一篇中,我们已经对“尸”在《山海经》中作为一种名词用法进行了一些阐述。《东山经》所提到的“尸胡山”以及《中山经》所提到的“尸山”、“尸水”大约也与“尸鸠”一样,是“尸”的一种名词用法。 首先是《东山经》所谓的“尸胡山”:《东山经》:“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 历代各注家对此“尸胡之山”没有太多的注释,大约此处之“尸胡”只是此山的山名而已。因此“尸胡之山”之“尸”,又是《山海经》中“尸”的名词用法之一。也有学者认为此“尸胡之山”之“胡”与“孤”同音,“尸胡之山”当为“孤竹之山”。“尸胡(孤竹)之山”应位于今渤海一带,为古孤竹国之故地。这种观点也可为一说,本文此处不再赘述。

经中诸“尸”——尸胡之山、尸山、尸水

其次是《中山经》所提到的“尸山”、“尸水”: 《中山经》:“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中山经》:“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一牝羊,献血;婴用吉玉,采之;飨之。” 《中山经》所云“尸山”、“尸水”之“尸”,大约同上文所言“尸胡之山”,亦是“尸”在《山海经》中的名词用法。另据郝懿行考《水经·洛水》,认为此处之“尸”或应作“户”,即“户山”、“户水”。若是如此,则此两处地名与《山海经》中“尸”研究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另有毕沅注“尸(尺)山”、“尸水”言其地应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一带。其实若将“尸”与地名联系起来,我们往往头脑中第一个闪过的就是河南省偃师市尸乡沟,故而也有学者认为“尸山”、“尸水”应在偃师一带。

经中诸“尸”——尸胡之山、尸山、尸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山经》所言“尸水,合天也”下有一段郭璞的注文:“天,神之所冯也。”这也就是说,“尸水”可能是一个“神灵”所居住的地方,其情形大约如同洛神居于洛水,即“尸水”处应该也居住着一位“尸神”。故而对其的祭祀也比较隆重,且属于上文所述的,上古时代充满欲望的“神灵”所乐于享用的“血祭”。故而此“尸水”之“尸”也可能未必完全就是一个名词用法。也有学者认为,“尸山”、“尸水”得名或与祭山活动中有“尸答拜”(见于郝懿行注文)的活动有关。

经中诸“尸”——尸胡之山、尸山、尸水

不过关于“尸山”、“尸水”的材料仍然还是过于匮乏,“尸”字在这两处的用法,只能说很有可能还是名词用法,但不能排除上述其他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