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芳纶支撑泰和新材业绩增长,双基地战略效应显著

泰和新材(002254)

事件

一: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告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39.7%,实现归母净利1.56亿元,同比增长56.3%。其中Q1、Q2、Q3和Q4分别实现营收4.38、5.59、5.73和6.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0.36、0.64、0.41和0.15亿元。2018年EPS为0.26元,同比上升62.5%。

二:公司发布2019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告实现营收6.56亿元,同比增长49.9%,实现归母净利0.41亿元,同比增长14.8%。EPS为0.07元,同比上升16.7%。

简评

芳纶行业龙头,盈利稳定增长:目前,全球芳纶产能约为12万吨,主要产能被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公司所占据。其中,间位芳纶产能约为4万吨,对位芳纶产能约为8万吨。公司是我国芳纶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企业,受益于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两大业务板块的增长,公司盈利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公司拥有国内最为完备的氨纶、芳纶产品体系,产品质量及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随着《环保法》等陆续实施,芳纶在环保过滤领域和安全防护领域均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间位芳纶国内原有4家企业生产,之后2家关停,另外杜邦公司也关闭了部分芳纶生产线,导致供给大幅收缩,行业维持高景气度。2018年公司主要盈利由芳纶贡献,芳纶毛利率达37.4%,同比增长11.9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工业和环保领域的间位芳纶用量在0.4万吨左右,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以后能达到0.5万吨以上。未来公司计划在烟台新增0.8万吨高性能间位芳纶产能,预计2020年三季度投产,总投资12亿元。根据可研报告,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收8.79亿元,利润2.10亿元。公司目前间位芳纶产能0.7万吨,新增0.8万吨产能并关停0.3万吨老旧产能,预计2020年间位芳纶产能将达到1.2万吨,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后续还有3000吨对位芳纶产能进一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从而提升公司芳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氨纶行业深度调整,双基地战略抵抗冲击:截至2018年末,全球氨纶产能达到112万吨,同比增长约10%;我国氨纶生产企业近30家,行业总产能已达79万吨(同比增长约11%),为全球最大氨纶生产国。因市场逐步转移,国内氨纶市场需求量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2018年需求量约59万吨(同比增长约10%),预计2019年国内氨纶产能达到86万吨(增幅约9%),而表观需求量预计仅64万吨(增幅约5%)。新增产能相对较多,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突出,行业维持弱势下行调整,价格跌幅较为明显;行业内部的洗牌升级继续,龙头企业的扩产加速,煤改气促使老旧装置减停,部分小装置淘汰,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包装成本和煤改气导致的能源动力成本上涨,也侵蚀了行业的利润。应对行业的深度调整,公司实行烟台、宁夏双基地战略,在低成本地区收购氨纶项目,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巩固提升竞争实力,全年销量、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氨纶业务销量增长33.2%,营收增长30.6%。2018年氨纶40D均价3.53万元/吨,价差1.63万元/吨,相比去年价格、价差几乎持平。2018年氨纶毛利率2.21%,同比下滑8.7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子公司宁夏越华新材运行不稳定。由于新项目调试成本,宁夏越华新材2018年亏损0.46亿元。

市场竞争激烈,积极布局差别化产品:氨纶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供需矛盾凸显。目前我国差别化氨纶的产量不足6万吨,在总产能占比不到10%。预计到2020年,国内差别化氨纶的需求量将会达到20-30万吨。高性能差别化氨纶将是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未来公司计划在烟台、宁夏分别再投1.5和3万吨差别化氨纶产能,根据可研报告,预计可实现年均营收5.51亿元和10.1亿元,利润0.96亿元和1.79亿元,均预计于2020年12月投产,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巩固扩大竞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