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结果会怎样?

风文游戏


我们先看一下“死磕”的含义,死磕就是没完,和某人或某事作对到底的意思。

慈禧死磕八国联军,并不代表着她必须坚守北京城,与城池共存亡。不选择西逃,她肯定会死路一条,最佳的后果也是被囚禁。

我们假设慈禧西逃到西安后,将西安作为陪都,坚决不同八国联军谈判,并打算调集军队与他们继续作战。那样,将会有着怎样的结果。

其实,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也曾继续向西追击过慈禧。但是,在山西的娘子关,德军元帅瓦德西遭到了大同镇统制刘光才率领的清兵的顽强抵抗,最终瓦德西也没有越过娘子关。侵华的八国联军一共只有2.8万人,再去除维持占领城市治安的士兵,实际也无力再继续扩大战果。

慈禧想调集军队进攻八国联军,其实也不可能。由于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东南各省督抚,战前都与英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的协议,是不会听从调遣出兵攻击八国联军的,就是想打军事能力也打不到,只能引发更大的战争,波及中国更大的区域。

如此看来,双方将会出现僵持的局面。八国联军由于是出国作战,部队给养补充费用高,这样长期下去,他们会首先坚持不住。所以,八国联军会要求和清政府谈判,同样,也将会出现谈判的局面。不过那样,八国联军的要价会大大降低,不会赔偿高达4.5亿两的白银,也不会被杀掉如此多的清朝官员和义和团拳民,局面会好上许多。


历史长河中的鱼


在八国联军已然打到北京的时候,如果慈禧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和八国联军死磕的话,那么我觉得李鸿章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最终取代慈禧成为新帝国权力最高的人物或者成为新帝国表面上地位最高的人物。


说到这种种可能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八国联军的大概细节。

历史中慈禧的逃亡

在清朝廷和诸国列强爆发冲突的早期,他们互相之间产生的冲突并不是多么激烈。

最开始的时候,列强们只派了几百人的军队来到他们在北京的使馆驻扎地,专门对付在北京进攻使馆或者外国百姓的义和团,而在那个时候,慈禧还没有彻底的和列强们翻脸。

在后来激烈冲突之后,他们又派出了几千人。

然后在慈禧彻底和他们翻脸、在国内进行了战争动员后,列强们才出动了两万人的军队,凭借着这两万人军队一路攻占了天津和北京,然后在这两万人占领了清帝国的核心北京之后,他们又再度派出了三万军队,加大了对清帝国的侵略。


总的算下来,列强们在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一共出动了将近5万人的军队,凭借着这些看似人数稀少的军队,达到了震慑整个清朝朝野的效果。

至于慈禧,则是在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但还没有完全把北京攻占下来的时候,带着光绪皇帝等一帮人逃出了京城。

慈禧选择死磕的三种不同可能

首先不管慈禧打不打算死磕八国联军,她都是无法抵挡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

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虽然慈禧下令让人给守城的士兵们分发了从列强们手中购买而来、跟列强们所使用武器差不了多少的先进武器,但是由于他们未经训练、根本不会使用这些武器,所以他们就如同一个新手开着战斗机去和一个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开着战机去战斗一样,根本就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在历史中呈现出来的是一面倒的失败。


要是慈禧当时选择死磕八国联军,这些守城军队是根本保护不了她的,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下,她会和光绪等人一起被包围在紫禁城中,最终有可能经历到三种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就是被八国联军处死;第二种结局是被八国联军囚禁控制起来,然后她手中的大权会被八国联军交给光绪皇帝执掌;第三种结局则是如同历史中一样,让她签定下一系列赔款后,把清帝国的大权归还给她。

李鸿章可能会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如果是第一种结局发生的话,预示的是八国联军根本就不看重清朝廷的影响力,这个时候李鸿章的机会就来了。

在历史中爆发八国联军侵略的时候,以李鸿章、张之洞等多位东南一带的总督、巡抚为首曾签订了一份东南互保协议。

他们这份协议是在得到列强们认可的情况下签订的,为了保障列强们在上海等租界的利益,他们承诺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爆发冲突的时候不会对清朝廷进行任何的帮助、不会跟八国联军们爆发任何的冲突。



在当时大有一番一言不合就会脱离出清朝廷掌控的局势。

在那个时期里,张之洞等人甚至还提出了如果见机不妙就把李鸿章推到台面上让他当新帝国总统的想法。

如果慈禧被八国联军处死、如果清朝廷彻底失去了对这些东南督抚们的掌控力,那接下来李鸿章是有非常巨大可能成为新帝国总统的。

而成为新帝国总统的李鸿章也有两种不同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走上传统的封建道路,手中掌握着高度集中的权力,与历史中的其他君王一般无二。



第二种可能则就是和西方的总统制差不多,虽然成为了总统、成为了新帝国名义上最隆高的人物,但是在权力分散的情况下,将会处处受到旁人的限制,无法做到如同传统君王一般的权力集中,就如同成为大总统后权力处处受到限制的袁世凯一样。

历史中的袁世凯之所以称帝,除了受到自己儿子的蛊惑之外,很大的原因就跟他想集中分散的权力有关,如果李鸿章遭遇到这种状况的话,他也很有可能会做出一定的改变。

在我看来,如果慈禧这位手段强悍的女人真被列强们处死的话,那李鸿章走向通天之路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几率远超光绪皇帝当权的可能。

所以说这就是慈禧如果在八国联军时不逃跑的话,将会经历到的结局,其中可能会有种种不同的结果,丢掉小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孤客生


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光绪帝可高兴了,因为他将再次掌握大清帝国的实权。

我估计,不出意外的话,慈禧大概率会被八国联军抓住判刑。

首先,清军战斗力不行,别看当时京城周围兵不少,能打的却没有。

就拿京城最精锐的虎神营和神机营来说,虽然这些军队装备了西式武器,并得到了德国陆军操典的训练。其实,根本一点战斗力都没有。

当时神机营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糙米要掉,见贼要跑;雇替要早,进营要少!

意思是领俸禄的时候要刁难监放者,打仗的时候一定要比谁跑的快,训练的时候得赶紧雇人顶替省的累着自己,没事别往军营里去。


这就是京师第一精锐的写照。

所以,慈禧在京师坐镇,死磕八国联军,最后只能剩她一个孤家寡人在那儿硬抗。

而且这次来的八国联军可不好惹。

八国联军这次来了一共有5万多人,由8个国家组成,他们分别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合影)

这些国家派出的军队数量参差不齐,其中日本和俄罗斯派兵比较多,俄国出动了1.2万多人,日本出动了2万多人。

德国和奥匈帝国派的比较少,各派了几百人,就是来这里凑个热闹。

总体上来看,八国联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8个国家。

而且派出军队最多的俄罗斯和日本在这次战争中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 俄罗斯这次野心最大

俄罗斯这次不仅派人和其他几个国家攻打京城,还在东北地区出动了数万人马。当时俄罗斯的目标是夺取东北,建立一个黄俄罗斯。

在此期间,俄罗斯制造了多起大屠杀,比如著名的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64屯大屠杀,这些大屠杀让20万人失去了生命。

尤其是对江东64屯的屠杀更是骇人听闻,当时很多老百姓听说俄国兵在搞大屠杀,赶紧向黑龙江南岸逃走。

这些人已经准备走了,你就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俄国人可不是这样想的,士兵们追到河边对正在渡江的老百姓无所顾虑的展开射杀,顷刻间江面和岸边就尸横遍野。

所以,这次俄国人攻打京城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给大清王朝一个下马威,最好能够把东北地区完全占领。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取得大胜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 日本也不是善茬!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政府发现军队的军事训练水平还有很多短板,于是重新开始了整军备战的工作,经过几年的训练日军战斗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时日本高层认为应该找一个对手练练,当然,最好的对手就是大而无能的清王朝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给了日本攻打大清的机会。

说实话,义和团运动和日本就没什么关系。义和团的主要敌人是那些传教士和欺压老百姓的教徒们,他们敌对的主要是西方国家。

但对日本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日本认为这次动乱给了他展示自己军力的机会。

于是日本政府照会西方各国不需要他们出兵,只需要日本派出军队就可以教训大清了。各国并没有让日本单独出兵,因为这毕竟是捞取好处的一个机会,怎么能完全把这个机会让日本。但也没有拒绝日本的帮助,同意了他派兵的要求,因为当时英国正在打布尔战争,拿不出多少军队,不仅同意日本的请求,还提供了100万英镑作为报酬。

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在这次事件中也是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哪怕再和大清王朝来一次甲午战争那么大规模的战争,他也不会拒绝,毕竟这是他向世界展示自己军力的最佳机会。

所以,这次战争日本必须得赢,失败是他不能接受的。


有了日本和俄罗斯,哪怕其他几个国家没有在这里出多少力,也完全可以将大清帝国打败了。


慈禧死磕八国联军后的命运

自己的人不能打,敌人又这么厉害,慈禧假如在八国联军杀过来的时候不逃走,等八国联军进入京城慈禧肯定会被俘虏了。

大致过程也许是这样的:八国联军向紫禁城发起了攻击,慈禧点齐宫廷中的侍卫前往午门外抵抗。走着走着她觉得后背开始发凉。扭头一看,侍卫们都跑光了。这时,八国联军从午门外冲进来抓住了慈禧!

慈禧作为向八国宣战的始作俑者将会被作为战犯处理。不管怎么处理,肯定会与权力无缘了。

光绪会怎么样?

在这场战争中光绪皇帝因为没有权力,他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而且,当慈禧在对八国联军宣战的时候,光绪帝还表示了反对,虽然反对后一点用都没有,但也给列强留下了好印象。

再加上光绪对待西方列强一直是持学习态度的,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光绪帝不被作为战犯,反而在西方列强的扶持下重新掌握大权。

(光绪像)

这个时候最倒霉的就是袁世凯,袁世凯当初没有帮助光绪帝,以至于他被囚禁在在瀛台。

在列强支持下,光绪就算不将袁世凯杀掉,也会把他革职。

然后,光绪帝会再进行一次君主立宪式改革。

大清的未来

就算改革也没用,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光绪虽然有上进心,但能力真不敢恭维。看他在百日维新期间急功近利裁撤掉京师上万公务人员,让我想到了崇祯帝裁员后失去工作的李自成。

可见,光绪帝和大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还是非常像的。个人认为,最终的结果应该是折腾十几年之后大清被推翻,光绪成为亡国之君!


历史风暴


爱问这个问题的是思想有问题。

我问你二战的时候,英国坚守了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吗?美国,菲律宾,怎么几天就丢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是殖民地。

中国也是瓷器代表的满清集团的殖民地,所以,它的最大的诉求是保证他的权利和随之的皇族利益,只要去那种满足,保证他的这些利益,国家是什么?民族是什么?土地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商量的,这些都可以放弃的。

因此,满清成为非战争状态下丢失领土最多最快的王朝。满清成为外国异族侵略,很少抵抗或者是浅尝辄止的皇朝之一。

因此,小弟你明白了吧,这个是屁股决定脑袋呀。因此在满清的统治之下,民众对侵略者也处于漠然的态度,甚至有些帮助他们的一些商业行为。这个不是不爱国,确实,这个不是你的国呀,不是你的君,不是你的家呀。

只有到了民国,中国人才有了自己的主人地位,才有了国家民族的概念,因此,日本侵略中国,即使在各种条件远远,差于满清的状态下,民众和国家付出了巨大牺牲,不屈服,坚持抵抗,终于把侵略者赶跑了。这就是为自己,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国家,才有这种保家卫国的行为和保家卫国心呢


agan268


假如慈禧不跑,就像崇祯皇帝一样,天子守国门。那么清军会被八国联军打得溃不成军,清朝会丢尽了脸面。


可能慈禧太后会遭遇亘古未有的尴尬,那就是被八国联军的士兵性侵,有人说,慈禧那么大年纪了,别人还有兴趣吗?事情没那么简单,外国人口味重,说不定有人对老太后感冒呢?

宋朝徽钦二帝受金人的凌辱,光绪皇帝也会被洋人羞辱,可能封皇帝一个称号:野猪皮。


华声1818


大清亡,李鸿章成大总统!

八国联军能攻进北京不是清政府打不过,而是慈禧打不过!

还是要拿我已经说烂了的东南互保说事,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都和洋人说好了,北京你们随便搞,别来我的地盘上就行!

所以袁世凯的新军会隔岸观火!

慈禧没法死磕的!

还有那个时候的军队实力是不比洋人差的,就是不想打!

八路军不也是用小米加步枪把运输队长蒋介石赶走的吗?


此人推出头调


慈禧这个人,让人很不可思议,曾经面对英国一个都打不过,庚子事变时,何来的勇气,敢向多国进行挑战?

也许是老了,被风吹了,有点糊涂了。也许是看无法控制局势,看多国联军已经行动了,不得已而说的场面话。

有人问,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结果会怎样?


京城照样会被攻破



其实,八国联军攻打中国时,派兵最多的是日本和沙俄。虽然,八国联军前后才来了五万人左右,但是整装待发的日本和沙俄大军,随时在待命,一旦战争胶着,那大军就会过来了。

当时的大清,武器上比起多国部队落后多了,这看似是一场战争,其实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PK,农业社会能获胜就是奇迹。

但,奇迹也是有的,前提是,这个奇迹必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坚持不懈的抗争上。比如后来的红军,装备那么落后,能杀出重围,获得生存;再比如朝鲜战争的中国志愿军,照样和武器先进的美国等多国部队掰手腕,而且不落下乘。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米加步枪”,照样能胜利,就看人的状态如何。

庚子事变前后的清兵信心是不足的,因为和外国人打仗基本没赢过,这对大家的心理上绝对有冲击。让一个经常输的部队,建立起完全的信心,太难了。

所以说,就算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京城依然会被攻克。攻克的原因是,政府太弱了,如同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


慈禧可能被俘虏



慈禧坚持抗争,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的概率极高,而慈禧被俘虏的概率也极大。有人说了,不会和明朝崇祯一样自杀吧?

不会的,慈禧不是自杀的人,她很惜命,否则不会如同惊弓之鸟般西逃到西安。就算八国联军彪悍,能追出了北京,但是,再到石家庄,再到太原,再去西安,这一路行程可不是一点两点,路还长着呢!八国联军怎能顺利突破沿路阻碍,怎能快速追上呢?

所以说,慈禧跑那么远,只是因为太过恐惧了,太过惜命了,这样的人不会自杀,没有崇祯那样的魄力。

留下来,慈禧只会被俘虏。然后,八国联军会扶起一个傀儡皇帝,这个人不可能是光绪,只可能是其他皇室成员,慈禧的垂帘听政到此就会告一段落,因为摄政皇,垂帘听政的人会是八国联军的人,而上位的人一定是势力非常小、容易操控的人。


大清会出现分裂



慈禧死磕,但又打不过八国联军,最后的命运只可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八国联军扶持傀儡政权,同时各国会想法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

这个局面一旦出现,东南沿海地区,还有一帮人,那就是“东南互保”那一批人,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会听命于新的傀儡政权吗?很难。

特别是像袁世凯这样的人,很可能开始闹独立了。东南互保那些人,要么是合到一起对抗新的傀儡政权,要么是各自闹独立,或者三两组合。

总之,这一头傀儡政权一建立,那一头全国分裂的局面会很快出现。

综合来说,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入,在没办法阻挡的情况下,慈禧和光绪的西逃,是个理性的选择。只有先保住领袖人物,再进行谈判,才能取得一些利益。这就像抗战时,蒋介石政府迁都重庆,性质是一样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蓝风破晓


我的观察:

1、象慈禧这样的只顾自己,兼顾其他皇族利益,而根本不顾国民利益的人,不可能不跑。也就是那句丑话“屁硬勾子松"。

有人将慈禧与武则天相齐并论,简直是对武则天的悔辱和不公。武则天也是手段硬是事实,可是她是从国家大局出发的,擅长于谋国计民生,她是与一帮腐儒斗争,她创造了盛世。

可慈禧呢?她的整个执政过程就是一个泼妇。一个精于心计,手段毒辣的泼妇。垂帘听证,维护皇权尚可理解。可是,之后几十年除了会抓权,泼妇型的抓权,泼妇型的用权,甚至达到惨无人道的地步外,还有什么建树?!还毫无例外的把这种泼妇劲用到了处理国际关系上。

2、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那么,结果肯定是慈禧退出政坛,一是死于非命。二是被软禁。三是被判刑。还是中央政权,一是在清皇族中选一皇上(光绪或其他人)为象征,李鸿章摄政扶持。二是君主立宪制。清廷退到日本天皇那样,实行内阁执政竞选制,李鸿章、张之洞等有实力人士各组一个党,参与竞选轮流执政。袁世凯能否有资格组党都是未知数,孙中山黄兴的同盟会应该得到承认为一个政党。

3、慈禧西逃中的待遇太好。从这一点来看,一些人确实是腐朽到了极点,己好坏不分了。


鱼磊卫静


慈禧不跑,拿什么跟八国联军死磕,结果会很惨,虽不至于亡国,但满清王朝将会提前灭亡。

我国历代帝王都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是有道理的,历史上只出现过武则天一位英明神武的女皇帝,像武则天这样精明能干的女人是不多的。

历史上倒出现像吕后、窦氏、慈禧这样后宫干政,趁皇帝年幼,母以子为贵,垂帘听政,将整个王朝搞得天翻地覆,江山摇摇欲坠。

最具代表的就是慈禧太后,虽不是皇帝,但权力却比皇帝还大。

慈禧一生极具奢靡,为了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缩减国防开支。

慈禧,对世界新生事物接受力弱,属顽固守旧派,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担心新思想新兴事物的兴起,会影响自己的权力,亲手扼杀了七君子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将皇帝长期软禁,自己操控着整个王朝。

慈禧愚昧无知,既然天真地相信义和团的神功附体,刀枪不入,估计所谓的枪是冷兵器长矛银枪之类的,在满清末期,世界火器飞速发展,逐渐步入热兵器枪械时代,任何肉体如何能抵御枪炮,慈禧是历史上维一同时向世界十一国宣战的统治者。

然而,以满清落后的国防,薄弱的军事实力,国家还是以农耕为主,工业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如何与八国联军对抗?

靠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如飞蛾扑火,形同送死;

靠满清八骑,早已习惯拿着烟斗,躺在床上抽着鸦片,已经不会骑马射箭,更不会使用现代枪械;

靠满清子民,几百年的思想奴隶,子民心中只知小家不知大家,天下是爱新觉罗氏的,已麻木,犹如散沙;试问满清拿什么与八国联军死磕,虽不至于亡国,但满清王朝必将在慈禧手中葬送而亡,战争必以满清失败告终,还有可能推毁北京故宫。


大风起兮云飞扬y


如果孝钦太后当时不跑继续守城,那么有可能跑不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八国联军会包围紫禁城,但是由于八国的矛盾所以不会攻城,也不会立即逼迫帝后投降,尤其是德奥集团与英法矛盾以及俄罗斯与日本的矛盾都是相当尖锐,俄罗斯与英法也有一定矛盾,美国与日本在中国也有矛盾,这些矛盾下,多数国家希望中国保持稳定而非形成火药桶。这些矛盾是八国联军1901年不得不默认慈溪不还政光绪的原因之一。

其次李鸿章和江南督抚尚不具备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尤其是政治上如果独立建国很难形成核心凝聚力,贸然独立会导致混战。这一点东南督抚自己也明白。此外,东南互保和后面辛亥革命的主导者重叠度极低,东南互保的江南实权人物都还是保守派,连立宪派都容不下,因此不要以为这些人掌权后会催生辛亥革命提前到来或者走明治维新的道路,辛亥革命是新军包括北洋这些后来接受西方思想的年轻人搞出来并掌握权力的。

再次如果慈禧在北京而非西安,那么回旋余地更少,辛丑条约会更加削弱中国的主权。自然会到后后面政治变化不利延续满清统治。

最后,历史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慈禧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手段高超的政客。如果真的没有走掉,慈禧可能会面子上给足洋人,再搞一把还政光绪,由于慈禧同样代表的是主流官僚的利益,因此不会改变慈禧继续把握满清政局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