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什么长安汽车看起来更惨?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什么长安汽车看起来更惨?

作者 | 谢谢

4月22日晚,长安汽车(000625)正式公布2018年年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2.98亿元,同比下降17.1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81亿元,同比下降90.46%。

此前,长安汽车刚刚披露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17亿元至25亿元,同比销量大幅下降。看来和2018年的业绩下滑趋势一脉相承,也是引起业界一片哗然。

没错,2018年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都不景气,销量负增长,寒冬之说屡见不鲜。虽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惨成长安这样的,好像也不多吧?Anyway,好歹是出身四大名门世家的贵公子,怎么突然就落拓江湖斯人独憔悴了,让人忍不住想要持手相看泪眼殷勤问一句:大兄弟,你咋啦?

1

在长安汽车的官网上,关于长安汽车的企业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中国品牌汽车领导者,拥有157年历史底蕴、35年造车积累……

157年这个数字可不是谁都扛得起的。我们熟知的奔驰,其成立时间是1871年,距今也不过148年。

当然不是说,长安从157年前就开始造汽车了。世界上第一辆公认的汽车还是奔驰在1886年造出来的。

那么157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1862年,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李鸿章在上海松江创建了上海洋炮局,初期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个人,主要是生产炮弹的。然则,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更重要的是,还是长安汽车的前身。

100多年间,这家企业数次迁厂,几经更名。1937年,迁厂于重庆,次年更名为第21兵工厂。抗日战争期间,重庆21兵工厂是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为抗日战争提供了70%的枪支弹药,战功赫赫,声名远播。

新中国成立后,这家工厂再度被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同时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越野车。

1984年,长安牌SC112微型厢式货车和SC110微型载货汽车下线,也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军工企业转型为民用车生产企业——从去年开始,长安汽车高层就一直在强调第三次创业。而当时的那次军转民,就是公认的长安汽车的第一次创业。

它也是唯一一家从军工企业转到汽车行业还搞得如此风生水起的央企。

1996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不久长安汽车B股在深交所上市。次年,长安汽车A股也上市发行。

2010年,长安产销汽车190万辆,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也让长安汽车成为我国首家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中国汽车企业。

不容易啊。

2

“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汽车业的寒冬并非是从2018年开始的。尽管到了这一年,长安的业绩实在是惨得有点说不过去了。

年报显示,2018年长安汽车实现销量213.78万辆,同比下滑25.6%,市占率7.6%;

此前一年,也就是2017年,长安汽车销售汽车287.2万辆,市占率9.95%。但这同样是一个销量和市占率下滑的年份;

2016年,这一年算是长安汽车的丰收年,销量达到了306.34万辆;

2015年,销售汽车277.7万辆;

2014年,累计完成产销263万辆和2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0%,市场占有率10.8%……

往前数几年,形势看起来还没那么凉,但从2017年开始,就是节节后退。

回顾过往,人们津津乐道的是,2005年长安汽车也曾出现当年度净利润大幅下跌的情况,而2006年长安汽车启动第二次创业后,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7亿元,同比增长33.95%,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反弹。

所以,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是奠定基业,第二次创业是力挽狂澜。第三次呢?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什么长安汽车看起来更惨?

刚好一年前的2018年4月23日晚,在长安汽车战略发布会现场,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用35分钟的演讲郑重宣告:长安汽车正式开启第三次创业,要在2025年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

海报上,打在张宝林大幅肖像旁边的,就是那句后来传诵一时的“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很多人以为,这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的开始。其实还要更早一些。

在张宝林演讲几天前,长安汽车刚刚发布了2017年年报。里面清晰提到:2017年10月13日,长安汽车启动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创新为驱动,将“效率”打造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四大战略举措为抓手,强优去劣,实现产品创新、品牌升级、企业转型。

虽然现在就来讨论,长安这第三次创业效果如何为时尚早,但至少能看出,经过了将近一年半的努力,其效果不但未如第二次创业那般立竿见影,其转型阵痛还有继续蔓延甚至加剧的趋势。

3

2018年,出于经济下行等内外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并不好,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不少人大喊行业寒冬来了。可想而知,长安汽车没有逃过这股寒流影响。

但这个理由,显然不能解释长安汽车销量下滑的全部原因。要知道,就算是出现了负增长,但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还是达到了2808万辆,依然是全球最大市场,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欧洲。

更重要的是,同为我国四大汽车集团出身,2018年上汽销量同比增长1.8%,达705.2万辆;,一汽销量同比增长2.2%,达341.8万辆。就连不在四大行列的吉利汽车,销量也是火到同比增长20.3%,达150.1万辆。

这就有点不太好看了:说好了要一起过苦日子的,为什么我这里清汤寡水,隔壁老王就能顿顿吃肉呢?

长安方面的解释是:自主品牌面临结构性调整带来阵痛;合资品牌也处于战略调整的疲软状态;转型升级过程中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利润下滑。

太尴尬了。

一直以来,长安都强调自己是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合资,一手抓自主品牌。并且大张旗鼓宣布了第三次创业计划,要转型升级。结果现在两手都没硬不说,转型升级也是一步一个坎。

先说合资车,长安福特首当其冲。长安福特全年累计销售37.78万辆,同比降幅高达54.38%。2019年第一季度仅售出汽车3.68万辆,同比下滑严重。除了车型多年不换,对快节奏的中国市场有点赶不上拍子之外,2018年1.6L以下车型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也给1.6L车型占总销量70%的长安福特带来了不小影响。

再说自主品牌。都知道自主品牌向上不好做,第一波自主品牌冲高基本上是铩羽而归。现在长安自主乘用车想向上调整,其品牌、产品和营销能力还不到位,时间应该也是要超过预期。

转型升级主要瞄准的是新能源车和智能化。从目前来看,也是投入是巨大的,盈利是不够的。

4

面对市场窘境,长安汽车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长安汽车主动进行结构性调整,关停并转了140万辆整车及126万台发动机产能,发布“福特中国2.0”,先后启动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计划”,以及新兴业务领域的长安出行等,同时拓展海外市场。

可以说很努力了。

只不过,时代究竟会淘汰哪个“你”,现在谁也不知道。

在去年4月那场轰动一时的“第三次创业”誓师会上,长安汽车提出了自己的目标:

到2020年,销售400万辆,市场占有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二;新能源车型销量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到2025年,销售600万辆,市场占有率15.7%。其中自主品牌350万辆,达到全面电气化,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新能源车型销售11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第一。

8个月以后,可就是2020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