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兒子都是弘字輩,為何唯獨年妃的兒子是福字輩的呢?

鴨梨_採了個花


清朝自順治入關起,鑑於同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政權的元朝,只靠蠻力征服四海,結果國祚不滿一百年就亡國的教訓。因而一直努力學習漢族文化,想要從根基上取得民族認同感,真正做到滿漢一家。到了康熙當政的時候,滿清受漢文化影響已經相當巨大了,以至於他們也像漢族人一樣開始給子子孫孫排字輩了。



皇室取輩

康熙皇帝自己給子孫分別取了“胤、弘”這兩個字做輩分字;乾隆後來也給後代添加了“永、綿、奕、載”四字;道光又在這個基礎上加了“溥、毓、恆、啟”四字;咸豐時期即使國家內憂外患、紛爭不斷也沒有忘記這件大事,再次欽定了“燾、閭、增、祺”四字;即使是亡國之君溥儀也不甘示弱,他在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的時候興致勃勃地在東北偽滿洲國一口氣又接著續定了“敬志開端,錫英源盛,正兆懋祥”這十二個字。

雍正子嗣

但是雍正諸子,並不是所有的兒子名字都按照康熙爺御定的“弘”字來命名排輩的,皇貴妃年氏所生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便是如此,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真和影視劇《甄嬛傳》中說的那樣因為雍正不喜歡年妃所以遷怒她的兒子嗎?


其實正好恰恰相反,年氏當年在宮中不僅沒有沒有被雍正厭惡,反而甚得他的歡心,不然也不會年紀輕輕就身居皇貴妃的高位,甚至在她嫁給雍正後至她去世的這段時間內,後宮諸位嬪妃除了她生下三子一女外皆無所出,就可足見她寵冠後宮。 雍正還在冊封她的上諭中讚道:“諮爾妃年氏,篤生令族,丕著芳聲,賦質溫良,持躬端肅。凜箴規於圖史,克勤克儉,表儀範於珩璜,有典有則。”

老話說“子以母貴”,皇帝這麼鍾愛年氏,愛屋及烏也肯定會對她所生的兒子高看一眼。事實上她這三個兒子打一出生雍正就寄予著厚望,從他們的乳名“福宜、福惠、福沛”就可見一斑(據說清朝規定皇子出生先由皇帝取一個小名,待到他們長大成人行冠禮的時候再正式按照輩分來選字命名)。



一來“福”本意就是福氣、福祿的意思,寓意極好;二來“福”字更是太宗皇太極給世祖福臨所取名字之首字,現在雍正給他們選這個字作小名不就是希望他們將來像福臨繼承皇太極一般接手自己的江山嗎? 只不過是天公不作美,這三個孩子全都命薄如紙,雍正還沒來得及給他們鄭重其事地取個名字,他們就一一夭折了,三人中活得最久的福惠也不過7歲就走了,因此他們本該隱忘的這些奶名就流傳了下來。 按照雍正對這幾個兒子的寵愛程度來看,要是他們沒有早夭,很可能後面就沒乾隆帝弘曆啥事了,大清朝也會因此少一個“敗家王”,說不準在1912年後還能多堅持幾年。


棍哥觀史


雍正四年冬月,清世宗命八阿哥弘晟改名富慧(福惠)。而就在同一年,福惠的親舅舅年羹堯伏誅, 這不得不讓人產生一些遐想。此外,清世宗的三哥、誠隱郡王允祉的兒子也叫弘晟,而且於雍正二年因罪被削去誠親王世子,降為閒散宗室,雍正六年又被幽禁宗人府。此事也讓福惠的更名顯得愈加撲朔迷離。那麼,敦肅皇貴妃年氏的兒子為什麼都是福字輩呢?



實際上,福宜、福惠、福沛並不是大名,而是乳名。清朝皇子出生後一般都有乳名,清高宗弘曆的乳名叫元壽。換句話說,福宜、福惠、福沛實際上就和現在的什麼芒果、布丁、小番茄差不多。以福為乳名,想必清世宗是想年氏的幾個兒子多福吧。只可惜,三福都沒福,福宜、福沛都沒滿週歲就夭折了,剩下的福惠也僅僅活到了虛八歲。



或許有人說,清世宗是因為年羹堯的事遷怒年氏母子。但是,事實截然相反,清世宗與年氏的感情卻是非常好的。雍正三年,實際上清世宗已經著手處置年羹堯了,因為年氏病重,清世宗不得不暫緩動手,讓年羹堯活到了雍正四年年氏去世之後。而且,清世宗非但沒有因為年羹堯的事遷怒年氏,反而在其臨終前不久晉封其為皇貴妃,死後諡“敦肅”,入葬泰陵地宮。同樣因為年氏的緣故,整個年氏家族,清世宗僅僅處置了年羹堯一脈,並沒有禍及滿門。至於福惠,清世宗更是喜歡得不得了,甚至在多年之後,清高宗還提到父親清世宗最鍾愛八阿哥。雍正六年,福惠死後,清世宗命以親王禮入葬。此前,整個清王朝以親王禮入葬的夭折皇子,只有清世祖與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的兒子榮親王,這一點足可見清世宗對福惠的喜愛。要知道,雍正六年時,即便是密立的皇儲清高宗都還沒有被冊封為寶親王!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不是因為年羹堯的事遷怒年氏母子。為什麼要在雍正四年這個節骨眼上讓時名弘晟的福惠改名呢?史籍沒有給出答案,我們只能靠猜。而福惠當初為什麼取和三大爺家兒子同名的弘晟為名,史籍同樣也沒有給出答案。或許是年氏接連兩個兒子夭折,加之年氏去世,讓清世宗對年氏僅存的這個兒子分外憐惜。或許清世宗覺得弘晟這個名字不吉利,為了能讓這個兒子健康成長,於是把他的名字改回了福惠吧。其中的真實原因,恐怕只有泰陵地宮裡的那位自己知道了。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重名,而且是和近支的三大爺家兒子重名,就更加奇怪了。按理說,近支出現重名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是偏偏出現了。個人覺得,很可能是雍正二年弘晟被革爵的同時,名字也被廢除了,或許也像弘皙、弘旺那樣更名四十六、菩薩保之類也不一定。後來清世宗覺得弘晟這個名字改不錯,就給了自己的兒子。再後來,清世宗或許又覺得弘晟這個名字不吉利,畢竟三哥家兒子已經被革爵了,後來還被幽禁了。於是,雍正四年,又讓兒子改回了福惠。史籍沒有任何記載,我們也只能靠猜了。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清世宗對福惠這個兒子,基本上還是出於真心的,畢竟是親兒子,清世宗似乎不可能因為舅舅的問題,遷怒親兒子。至於為什麼不密立福惠為儲。喜歡歸喜歡,立儲是政治,這是兩碼事。畢竟雍正元年清高宗已經十幾歲,而未成年的福惠不可預測性太大,清世宗不能不考慮這些。同時,年羹堯的事情對於福惠而言,也的確是個不小的政治包袱。因此,清世宗喜歡福惠不假,立儲和喜歡卻是兩碼事,尤其是對政治強人清世宗而言,這兩點不會混為一談的。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新年好!雍正和年妃的孩子有四個福宜,福惠,福沛還有一個女兒排行第四。這四個孩子沒有長大就都早夭了。


雍正的孩子排的是弘字輩,皇子們都叫弘某某,像是弘時,弘曆,弘晝等等。官方的說法是說由於年妃的孩子都沒有長大,只有乳名沒有正式的大名。所以都是先叫福宜,福惠等代替叫著。

但皇后的大阿哥雖然早夭,也都有了大名叫弘暉,但就是年妃的孩子,怎麼起都起不出名字。這點也著實想不通。


說是雍正很寵愛年妃,在她死後一直很傷心,她留下的兒子福惠八歲上下也死了,雍正寵愛到他八歲還沒有大名,只是追封為懷王。

這段歷史也很奇怪,不由得讓人懷疑,是否雍正太恨年羹堯,遷怒年妃,導致她的子女都得不到善待和應有的追封,至死連族譜裡的大名都沒有一個。


天道幽茫



題主想要的答案其實就在題主的描述中。題主說的很對,雍正帝的兒子都是弘字輩,而且第二字都有個“日”字旁。比如齊妃的皇三子弘時,後來的乾隆帝四阿哥弘曆(歷的繁體字是曆),純懿皇貴妃的五阿哥弘晝,皆是如此。

雍正帝對年妃的愛是真摯的,在年妃的孩子出生前雍正帝的前幾個孩子大都年少夭折(除了三四五)而且年妃的女兒也早夭,因為對年妃的寵愛,雍正帝期望年妃的孩子有福氣、得長久,故而將年妃的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改名福宜,但是還是早夭了,其第二子名曰弘晟,這是完全按照雍正子侄輩的排輩來的,不久後,年妃又生下了福沛,不過當天就夭折了,故而年妃和雍正帝對弘晟十分疼愛。雍正三年,年貴妃薨逝,雍正帝悲痛萬分,從而,雍正帝更加疼愛弘晟,就像皇太極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八阿哥,恰巧弘晟也是八阿哥,雍正四年,雍正帝把弘晟改名福惠(富慧),但是也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福氣,雍正六年,福惠逝世,雍正帝下令以親王禮下葬。此時,連弘曆都沒有封親王。

弘曆登基後,追封福惠為親王,諡號懷,連他都說“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故而可見,雍正帝是因為對年妃和她孩子的喜愛才改了排輩。


蔚鸞


康熙的三哥叫福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