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鄉的粽子裡面都放什麼餡料?

惠馨和你的飯


至於在我的家鄉粽子裡面一般放什麼餡料,我的記憶比較混,小時候粽子吃得比較多,餡料甜的,鹹的都有。因為父親是江西人,母親是上海人,對於粽子的餡料還是有些地方差異的。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餡料都沒有的鹼水粽偏多。包一回粽子,近一半的是鹼水粽,另外一半有豆子的,鮮肉的,且以豆子的粽子偏多,所以肉粽子對於兒時的我們來講是非常美味的食物。





其實什麼餡料都不放的鹼水粽味道也很不錯的,熱粽剝開,蘸點白糖,咬上一口,黏韌而清香,現在家裡的老人家還喜歡吃鹼水粽。後來經濟條件好了些,粽子裡餡料也豐富了不少,甜粽子裡面有放豆沙的,也有放蜜餞的,蜜餞多以蜜棗為主。家裡還留存了臘肉的,還會包上一點臘肉粽子。




因著對肉粽的美味情懷,前兩年極其認真地包了一回肉粽子,粽子包的比較小,所以裡面的肉也就放了一兩塊。味道還不錯,家人也都稱讚不已。外甥女跟她媽媽講:好吃是好吃,就是肉少了點。她心中所期望的粽子是一大陀肉外裹著薄薄的糯米。哈,不同年代的人對同類美食有著不同的看法啊!


笑笑的麥子


看見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幾年前去烏鎮遊玩時吃的肉餡粽子。記得那是五月的一天,陽光燦爛,我和幾個同伴在景區轉悠。生活在北方的我們,看見江南水鄉的小河、岸邊的房子、河中的小船、房中的生活用品等等都感到新奇,美食也不例外,看見一家賣粽子的,就急急上前,要了一個從未吃過的肉餡粽,想著一定很美味,咬一口,感覺味道怪怪的,甚至有點難以下嚥,但還是把它吃完了。

也許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水鄉的水土使水鄉的人們喜歡肉粽、蛋黃粽、臘肉粽等,而我們北方人就只喜歡那種甜味的紅棗粽、蜜棗粽、豆沙粽等等。

我記憶中最早吃的都是紅棗糯米餡,後來慢慢有了蜜棗和豆沙餡的粽子,我記得小時候媽媽端午節包粽子的場景和自己等著吃的急迫心情,喜歡粽子中那種清香的粽葉味兒!

現在,媽媽老了,我每年都會包好粽子給老媽送去。

端午節,我每年都會慢慢地、一步一步來過,有興趣的一起吧!

端午節一週前,我就開始準備包粽子的食材,什麼糯米、大棗、豆沙都早早準備好,粽葉就等老公週末一起去城外蘆葦地去摘了。

周未吃完早飯,我們就帶上行頭直奔城外蘆葦塘,摘半小時就足夠我們用了。自己摘的新鮮、乾淨,何樂而不為?

葉子帶回家,取大鍋,放入葉子,大火燒升,煮10分鐘關火,稍悶,倒出熱水,加涼水,然後一片一片洗乾淨備用。

粽葉煮上後,將糯米、大棗等洗淨、浸泡;

洗完粽葉,一切準備就序,就可開始包了。

拿兩片粽葉,疊加到一起,翻轉粽葉底部捲成圓錐狀,給圓錐內加少量米,接著加入紅棗豆沙,再給周圍加米,用手壓實;然後翻轉粽葉另一邊,蓋住圓錐底部並朝圓錐頂部包裹並翻轉,用馬蘭草或線繩綁住,一顆粽子就包好了。

都包好了,給鍋底鋪上洗破和剩下的粽葉,將粽子放入鍋中,加水淹沒粽子,再蓋一個大陶瓷盤,蓋鍋,開中火燒至上氣,然後小火煮2小時,關火,悶1小時,黏韌清香的粽子就可上桌了。


看,還不錯吧。

【烹飪小貼士】

1、打回來的粽葉要儘快煮,粽葉越新鮮粽子的味道越好;

2、煮粽子時鍋底鋪粽葉為了使粽子的清香味更濃郁;蓋盤子是我們這的習慣,不蓋也可以的;

【題外話】 我包的粽子每年都是三種餡,老媽喜歡紅棗,女兒喜歡豆沙,老公喜歡純米,就三種餡都包一些,一大鍋都煮不完,煮好送一些給家人和朋友,大家都說家裡做的好吃,大家吃的高興,我也開心啦!


風吹柳絲飛向前


我的家鄉有三種粽子。豆粽和肉粽和白粽。豆粽基本包紅豆,綠豆和飯豆的粽子很少見。肉粽有包臘肉,有包新鮮肉的。白粽就是光糯米,放點鹽什麼都不加。白粽有個好處是,不加熱時,冷的就好吃。去年端午節,我沒包,前年端午節,我想吃些別種口味的粽子,包了貢棗的粽子,也包了紅棗的粽子,也包了鮮肉加醬油淹制 ̄下的粽子,都挺好吃。感覺有臘香味沒有喇哈味的五花臘肉拌醬油的粽子是最合大眾口味的,多數人家都少不了包這種粽子。





汪祁和


我是廣西壯族的,我們家鄉一般有兩種粽子,一種是肉餡粽,一種是鹹水粽。小時候家裡窮,肉粽都是過年的時候才包來吃,現在生活水平好了,什麼時候想吃就隨時包。肉餡粽我們一般會放綠豆,豬肉,還有的放芝麻,板栗,花生,現在個別人家還會放豬腳,前段時間我還發明瞭放芋頭,粉粉的,味道也不錯哦。過年的肉粽,我們會包十二個兩三斤的大粽子來祭拜祖宗,十二個粽子代表著十二個月,希望祖宗保佑一年都順順利利。鹹水棕是端午節的時候包的,用木灰水來浸泡糯米,再包成粽子,鹹水棕是沒有餡的,吃的時候拿來沾蜂蜜或白糖,味道也是槓槓的。你們那裡是什麼餡的,歡迎留言,互相交流。


何戀雪


我們家鄉粽子裡都放紅棗和葡萄乾。俗話說得好,“一天三個棗,永遠也不老”。紅棗中所含的糖類,蛋白質,脂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元素,能促進肝臟合成蛋白,提高免疫力,所以要想身體好,一生不離棗。葡萄乾裡含有抗氧化物質,可以延緩衰老。紅棗和葡萄都是抵抗力弱和愛美人士的救星。

粽子是南方的小吃,現在改革開放,走南闖,粽子也在全國各地有了足跡,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糯米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礦物質,有收汗,養脾胃功效。糯米對更年期女士有幫助哦。



粽子的製作步驟:

1.準備好糯米,用冷水泡上,冷水高糯米2個指節。每天換水,糯米一捏,變成細粉就可以了。


2.紅棗洗乾淨,準備好新鮮大棕葉,把2片大棕葉不重疊,頭部做成漏斗型,最下面放紅棗,再放糯米跟葡萄乾,剩下的棕葉包住糯米,用粗棉線捆住棕葉,就這樣全部包好。



3.棕子放入大 鍋裡,滲水,水要高過棕子,開火煮棕子,水開以後用中火煮1小時,用手捏一下棕子,如果粽子是軟的,就好了。關火就行了。


如果長期吃紅棗葡萄乾棕子,老年人身體越來越硬朗;小孩兒越來越聰明伶俐,個子越來越高;女人越吃越美麗,越來越年輕!



注意事項:

1.用新鮮棕葉,棕子吃起來更香。

2.扎繩子不能太緊,粽子煮的時候要脹大。

3.煮棕子時隨時觀察水的多少,隔一會兒要推一下棕子,防止棕子粘鍋。


JinJu金菊說美食


說起粽子,廣東粵西地區——陽江獨具特色的“鹼水粽”(陽江人俗稱“灰裹粽”)和“鹹味粽”(陽江人俗稱‘’白裹粽‘’)。絕對讓你吃到欲罷不能、捂肚扶牆。

“灰裹粽”最傳統的做法是用稻杆燒灰制鹼水來泡浸糯米,雖然燒製鹼水工序複雜,但做出的粽子味道甘涼且帶股清香;現在都用食用鹼水來代替泡浸糯米了。包粽子時,中間還加一根火柴枝一般大小的蘇木,用來增香調色。煮熟的糯米膨脹開來,呈現半透明的金黃色或淺棕色,蘇木把周圍的糯米染成絳紅,向外逐漸變淡,格外鮮豔美觀,吃起來軟糯爽口,色香味俱全;還可以沾上蜂蜜、白糖吃。



另一種特色的粽子就是‘’白裹粽‘’,也即是南方的‘’鹹味粽‘’。最傳統‘’白裹粽‘’的餡料除了糯米和五花腩豬肉,還有去殼的綠豆、鹹蛋黃。現在味道豐富了,還可添加蝦仁、乾貝、臘腸等。用獨特的蛤蔞葉包著五花肉,作用是不會讓肉油溢出,還放一片紅蘭葉,這樣粽子煮熟之後內裡呈現紫紅色,與蘇木的作用一樣,增香調色。綠豆的清涼性也能中和糯米的溼熱性。一條白裹粽,等於一碗充滿了蛤萎葉芳香的糯米飯,絕對讓你吃到欲罷不能,捂肚扶牆!


其實在陽江,現在每家每戶都能根據自己的口味,包出自己喜歡吃的粽子。各位,你們的家鄉吃什麼粽子呢?


He侃美食


我家粽子餡有好幾種:臘肉板栗粽子、蛋黃肉粽子、香腸脆藕粽子等,下面說一下蛋黃肉粽子的做法:

主料

梅花肉400g、粘米700g、幹香菇50g、鴨蛋黃7個、洋蔥1個,配料:鹽、醬油、薑片、檸檬汁、棕繩、五香粉、老抽、蔥段、粽葉、豆油

步驟及方法

1、粘米淘洗乾淨,放清水中泡3小時,如果天熱可以放在冰箱中,用之前控幹水分。

2、幹粽葉和草繩泡一夜後用開水煮燙消毒,仔細清洗每一個粽葉。

3、牛肉切小塊放入適量的鹽、五香粉、醬油、老抽、薑片、蔥段和幾滴檸檬汁醃製一夜

4、香菇提前放水中泡軟。

5、洋蔥洗淨備用。

6、洋蔥切成絲,鍋中放入2/3小碗的豆油炒至發黃。

7、炒蔥剩下的底油留2/3炒泡好並控幹水分的粘米,在每個米粒都滾上油之後放入適量的醬油、老抽、五香粉、鹽調味,在不糊鍋的前提下可以多炒一會,口味要重一些,因為在煮的時候會流失一些鹽分。

8、炒好的粘米,炒好的洋蔥,用剩下1/3的油炒好的牛肉,泡好的香菇切成小丁,鹹鴨蛋去蛋清留蛋黃備用。

9、取兩片粽葉稍微錯開疊放一起,剪掉根莖部。

10、底部平鋪一層粘米。

11、放入適量肉丁、香菇丁、半個蛋黃、油蔥。

12、再鋪上一層粘米壓實。

13、把兩邊餘下的粽葉摺疊在一起並壓實。

14、上邊餘下的粽葉用手弄平整並翻折過來。

15、用粽繩捆綁結實,並剪掉多餘粽葉。

16、鍋中添足量水燒開後放入包好的粽子,水一定要沒過粽子,大火燒1小時,轉小火1小時,關火後再悶2兩小時更好。


大米愛美食


我們是廣東粵西地區,周邊地區是雲浮肇慶。這邊肇慶裹蒸粽更出名,周邊地區做的粽子也都大致差不多,圍繞兩大基本要素:肥肉五花肉、綠豆。肥肉是一定要有的,瘦肉板栗什麼其他可以再加,就是不能缺少一點肥肉。肥肉帶點瘦,以肥的為多點。綠豆包肥肉作為餡裹在粽子裡面。為什麼會用肥肉,我們煲粽子的時間長,6-10小時左右,直到肥肉可入口即化的程度,甘香而又不油膩,然後粽子又得到了足夠的油脂。



粵菜匯


我們家鄉的烷子大多都是豆沙餡、大棗餡的,其它的也有,但很少。


洋媽廚房


我家粽子是傳統的甜粽,解開五花大綁的粽子皮,就能看到白色的粘粘的糯米,糯米中有大棗、花生仁、葡萄乾、蓮子等,吃時蘸著白糖,味道香甜可口,令人難忘。至於板栗五花肉粽子,當屬鹹粽系列,吃起來不蘸醬料,味也不錯,但或許是喜歡已經習慣甜粽子的緣故吧,吃鹹粽子總令我想起吃包子,覺得怪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