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攻略!别再只靠锚了!

鲢鳙攻略!别再只靠锚了!


鲢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还有的地方叫麻鲢)、也有叫雄鱼。外形似鲢。侧扁。是淡水鱼的一种。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鲢鳙鱼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

很多钓友在作钓过程中总是认为锚概率要大于钓,实则不然,如果掌握清楚鲢鳙的习性以及漂相特点,是可以大大提高中鱼率的。


1.怎么判断鲢鳙是否进窝?

鲢鳙进窝后,一般注意观察,能发现。比如:泛水花、冒鱼星、撞线、小鱼逃串等等……

这时候我们必须精神集中,因为鲢鳙很少和别的鱼一样,吃了饵拉了就走,而是滤食完毕,就没有口了。


鲢鳙攻略!别再只靠锚了!


2.鳙鱼和鲢鱼的漂相区别:

当浮漂出现上下半目的时候,这时候必须集中注意力。一般鳙在吃饵过程中,能产生一个顿口!有时候甚至顿口出现黑漂,这是常见的鳙的漂相。

而鲢鱼吃食,动作相对比较小,更多的是浮漂上下,顿口没有很明显,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有规律的,多数的鲢鱼,在上顶浮漂一目或超过一目后,有往下挫的动作,这一般是鲢鱼的正口。多数在半目左右,具体如下面5条:

5种常见的漂相

1、经典漂像:浮漂慢慢上升1——2目,然后向下有力一顿!(半目或者三分之一目)这时提竿,中鱼率高,多半正口。

2、漂在一目范围内上下抖动,那是鲢鳙在吸食钩上的饵,也可提竿。

3、漂快速上升超过2目,那是鲢鳙接口,饵已在口中,提竿多数为正口!

4、漂小幅晃动,然后突然向下有力一顿。这时提竿,中鱼率也较高。

5、漂慢慢上升后不下沉或者下沉后不上升,也可提竿。

总之:凡是有力度、有速度的顿口,应及时提竿,黑票应等1——2秒,不见浮漂上浮时再提竿。

鲢鳙攻略!别再只靠锚了!


有口打不着的时候你要注意这3点:

1、有时见漂上下缓慢上升或下降,不见顿口。那是鱼在钩下,吸食下落的粉饵所致,把漂上推10——20厘米再试。

2、窝中细密的鱼星直冒,浮漂不见动静,那是鱼在钩下,把漂上移40——50厘米再试,如还不见动静,再次上移浮漂,直到出现顿口中鱼。

3、黑漂或者缓慢上升3——5目,提竿锚到鱼身或空竿,那是鱼在钩上方,下移浮漂10——20厘米再试。

鲢鳙攻略!别再只靠锚了!

4.钓位选择:

首先垂钓鲢鳙一定要选择一定的水深,鲢鳙体型大,浅水区域不适合鲢鳙巡游。而且夏季钓鲢鳙以钓浮为主,所以水深一定要有保障。那到底多深的水合适呢?这个没有定论,需要看水域情况,如果水域整体水都比较深,可以选择稍微浅一点的钓点。如果整体水深比较浅,那就找更深的钓点。大概就是深中找浅,浅中找深。如果钓浮,水深至少2米才合适。

其次,鲢鳙跟其他鱼类不同,不存在鱼道的概念,而是水面地方藻类多就在什么地方。所以部分水库的所谓黄金钓位,未必适合钓鲢鳙。很多钓鲤鱼和鲫鱼的好钓位通常人多比较嘈杂,所以选偏也出于安静的需求。鲢鳙虽然体型大,但是同样胆小。所以选择偏而且安静的钓位,不需要考虑所谓的鱼道,只要按部就班的打窝,频繁抛竿,嗅觉十分发达的鲢鳙就会很快进窝了。或者这样说,钓其他鱼窝料饵料要发挥作用,鱼道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钓鲢鳙,完全可以考窝料和饵料快速把鱼聚过来。

最后的小贴士:

1、钓鲢鳙尽量选吃铅大的浮漂,最好漂尾可以粗一点,调漂半水带饵调漂。

2、子线长一点,单根50公分以上都没事。

3、钩距大一点,上下钩距5——10公分。

4、选择腰力好一点的竿子,不要打满竿,避免切线跑鱼。

5、饵料要求雾化好、味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