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迹典范”到“衰退典范”,台湾经济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鸭梨_采了个花


没有形成明确的两岸产业分工,错失了政治红利。


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当年的台湾经济有多强,我来给你们一张图,让你们了解一下:


这是中国各省和印度各省的对比,在1993年的时候台湾的GDP是大陆最强的广东省的近4倍,而到了2017年,则变成这样了


到了2017年,广东省的GDP是台湾省的2.2倍,从1993年到2017年,也不过经过了24年,这24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其实在谈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时候,实际上台湾也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而台湾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是和大陆密切相关的。

世界经济最近二三十年的成长主轴是什么?答案:中国经济,只要和中国经济契合的,几乎都能有不错的表现,和中国经济背向的,基本上都有吃亏,对于这点最为有利的论证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等工业强国全部趴下,GDP大幅度衰减,但是有一个国家非常平安的渡过了金融危机,实现了28年的经济正成长,它就是澳大利亚。为什么澳大利亚这么强?因为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矿石和燃料来源。


90年代,大陆这个经济怪兽刚刚启动的时候,彼时台湾是李登辉执政,若当时台湾大规模投资大陆,当时的大陆各项资源相当便宜,足可以保证台湾日后十几年的荣华富贵。然而李登辉干的什么事,大家都清楚

2000年以后,加入WTO,这是台湾最后的机会,这时候投资大陆,足可以保证台湾在此后的发展不掉队。然而陈水扁干的什么事,大家都清楚。


等到马英九执政,和大陆拉关系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台湾没有利用它最好的窗口期来发展经济,这是台湾政治造成的,到现在蔡英文还幻想摆脱大陆经济,去到东南亚找饭吃,结果台塑在越南刚投资了钢铁厂,就被越南以污染的名义罚款5亿美元,我看这个钢铁厂怕是保不住了。

台湾本身是有优势的,旁边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文同种,只要大陆做哪怕一点经济倾斜,就能让台湾吃的满嘴油流,而且大陆也愿意做经济倾斜,然而现在台湾一天到晚的内斗,今天占领立法院,明天要反核用爱发电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在经济上,就拿电力来说,核四本来就已经建好了,非要封存,封存不说,非要废弃,当年88亿美元买来的燃料棒,白白送去美国拆解,这样经济如果能搞得好,那才是笑话。


李建秋的世界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2017年IMF统计数据如下:

  • 台湾地区人均GDP 24577 美元,位居世界第33位;
  • 中国内地人均GDP 8643 美元,位居世界第72位;
  • 中国香港人均GDP 46109 美元,位居世界第15位;
  • 中国澳门人均GDP 77451 美元,位居世界第3位。

可以说,从数字统计上来说,台湾地区的人均GDP大约是中国内地的2.84倍,两者之间差距相当大。

这是省和直辖市的数据。


另外:

  • 2017年中国内地地级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台湾地区的有3个,分别为鄂尔多斯(3.5万美元)、东营(3万美元)以及深圳(约2.7万美元);
  • 深圳市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2.71万美元,比台湾地区高出10%。

Not温柔走进良夜


怎么就从“奇迹典范”到了“衰退典范”?不可否认,近年来台湾经济确实萎靡不振,但它还是有增长的,并没有“衰退”,更没有垮掉。2017年台湾省经济总量达到579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2位,在亚洲四小龙中仅次于韩国,台湾省的经济实力还是不错的。



近年来台湾经济确实不景气,经济发展萎靡不振,陷入了“闷增长”。从长远一点上讲,首先这与台湾经济转型、产业调整不及时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亚洲四小龙的韩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比台湾更严重,但韩国此后却大力实施改革,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制造型国家转向设计和创新型国家,当今的韩国,它已经是世界第12大经济体,GDP是台湾省的2.65倍。而台湾省却没有及时进行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当然,台湾省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体,它的发展速度放缓也并不奇怪。此外,台湾省经济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这些年两岸关系如何就不多说了,大家可能也清楚。



当然,大陆也已经今非昔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省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台湾省GDP最高时占到了全国的45%左右,人均GDP更是大陆的近26倍。但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到了2017年,我国GDP已经达到827122亿元,而台湾省GDP占全国的比重已经不足5%,而且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中,也已经退居到第六位。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岸经济实力会越来越大。2017年台湾省经济总量为38702亿人民币,位居全国第六。今年的四川省和湖北省的GDP就有望超过台湾省,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省份的GDP赶超台湾省。


锦绣中源


确实,台湾省已经从昔日的“奇迹典范”变成了现在的“衰退典范”。我们不拿台湾和飞速增长的我国大陆地区相比。就拿同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相比,台湾近十几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确实非常缓慢。

2000年,台湾GDP是3200亿美元,人均GDP1.47万美元。同时,韩国GDP5600亿美元,人均GDP1.35万美元。也就是说台湾的经济规模相当于韩国的57%,人均GDP是韩国的109%。

18年之后的2018年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台湾GDP规模5900亿美元,人均GDP2.5万美元。韩国GDP规模1.62万亿美元,人均GDP3.1万美元。也就是说18年的时间,台湾的经济总量占韩国的比重从57%下滑到了37%,人均GDP从109%下滑到了80%。

同是“亚洲四小龙”,怎么现在就差距这么大呢?韩国还只是一个中速增长的国家。要是和高速增长的大陆相比,台湾的相对衰退速度真是很大。90年代初期,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省GDP占大陆的比重高达45%,但现在已经下滑到了4.5%。1994年,广东的GDP只有台湾的1/4左右,现在已经是台湾的2.5倍了。
(2018年广东GDP已达9.7万亿元,台湾是3.9万亿元)


那么台湾是如何一步步从“奇迹典范”成为“衰退典范”的?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台湾的产业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产业发展政策出了问题。今天台湾在国际上拿的出的产业只有电子科技产业,但韩国除了电子科技产业还有造船、钢铁、化工、机械、汽车,产业门类比台湾齐全得多。

在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中,韩国有16家企业入围,包括电子业的三星、LG、sk海力士,汽车业的现代、起亚,钢铁业的浦项制铁。台湾只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比韩国少了很多。并且台湾的5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领域,还有一些实在服务业领域,不像韩国那样多面开花。


因此个人总结下来认为,台湾在近几年的经济增长中乏善可陈,主要是产业发展方面出了问题。不过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析,至于是什么原因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因素就很多了。包括政党内斗、人才流失等多个因素。


财经知识局


制度关系。两蒋时代,一心搞经济,大家齐心合力,创造了台湾奇迹。可是蒋经国死后,台湾搞所谓民主政治,一人一票选官。结果造成台湾人只顾本集团利益,台上的想做的事,台下的反对。相互较劲,互相拆台。结果什么事也做不好也做不了,造成巨大浪费和内耗。这二十年台湾几乎没什么发展。记得二十年前台湾的表弟来探亲,谈起大陆与台湾的差距,我说我这辈子也看不到大陆能赶上台湾,没想到还真的有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陆经济超过台湾,真的很慨叹,都是中国人,怎么会这样?感觉台湾如果还是热衷于一年到头选举,两大党相互拆台,台湾就没救了。


污皮保护皮肤


台湾经济垮掉,对大陆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特别是实行普选的地方,那简直就是一副灵丹妙药,只要民进党还在台湾执政,就继续让台湾经济垮掉吧,如果国民党翻盘了还是不统不独不武,也让他继续垮掉吧,只有垮掉经济的台湾,才有真心回归统一,这比收买回来的统一基础更加牢固,所以,大陆应该放任民进党继续执政4年,削弱台湾实力的同时,夯实统一的经济基础,国民党执政会投鼠忌器。

台湾的经济对大陆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一个不统不独不武的台湾来说,就是美国手里的棋子,用中国的领土和中国讨价还价,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必须把这颗棋子拿掉。宁可拿回一个贫困省精准扶贫,也不要富可敌国的逆子。


老郑90726


民进党能在中华民国“宪法”下横行,对国民党来说就是天大的笑话。从诞生之初就是毒疮,将台独作为纲领,借着民主反民主,鼓吹台湾意识,后被李登辉养成了毒瘤,经陈水扁遗患,以挑动内斗见长,逐步使台湾经济病入膏肓,到蔡英文则民怨沸腾,百业凋敝,人心思变。

曾几何时,在蒋经国老先生带领下,台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省GDP占全大陆40%多,差不多顶半个大陆。如今,占比仅3%强,省排位快掉到10后。

以最近被国民党攻占绿地的高雄为例,高雄港曾长期位居世界海洋货运第三大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大港之一。1989年集装箱吞吐量就达338.3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四位。如今,基本就排不进前10,掉在15左右。高雄港世界排位下降的原因就是,货出不去,人进不来。经济发展几乎停顿。

还有22K薪酬,与台湾人交流,他们说20年前大学生就业起薪都比这还高,就不算通货膨胀,也能感觉到台湾经济萎缩,一天不如一天。

如果不是近些年大陆放血接济,估计台湾经济早就趴下,民不聊生了。

经国先生后期曾制定比较前瞻的发展规划,最后做成了一大堆烂尾,如果这些计划得以实施,现在应该可以比肩韩国。

从小龙变成了小虫,要总结的很多,但主要还是被民进党害惨。

民进党两次执政,用牺牲经济换来稳固扩大台独势力。

国民党百年老店气数已尽,好不容易用两岸牌赢了一场选举,可惜老马不识途,对大陆输血毫不感恩,对民进党却百般包容,养虎遗患,搞得自己党不像党,差点被彻底清算。

马时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空心菜没有任何经济主张,凭“维持现状”也能坐上高位,现在台湾民众算是醒了,再跟着民进党瞎胡闹,只有吃海水吹海风,没有前途。

眼光向西,那里才是恢复台湾经济的唯一希望。


布衣吴新建


前些天,我看到台湾经济总量在全国的省份中排列第9位。我当时一种大陆自豪感在心中澎湃激荡。

后来,我还手欠的研究一下,这是真的吗?果然是真的。

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台湾的人口总量才3千多万,人均年收入15万人民币,比广东超过一倍。

当时,我哑然,为什么新闻避开人均,只谈总量。这种选择性的报道,是对公众的嘲弄。


狗血熬鸡汤


有意思不,一群天天累死累活活着的人,去担忧天天享受生活的人,真的是以为自己牛鼻子哄哄一样,富士康年销售1万亿RMB,你说算大陆的GDP,其实这是台企,大陆挣得了面子,台湾挣得里子,谁更有钱?大陆有多少这样的公司,就明白为什么了,值得骄傲吗?


混迹在台企的岁月


最根本的原因,从蒋经国无序开放党禁、报禁开始,就种下了祸根,直至开始所谓总统大选,走上残害经济的邪路。蒋经国去世后的头几年,过去打下良好基础还有一定惯性,维持了几年的发展,开始大选之后,全社会开启撕逼内斗模式,从些原地踏步,再也无力发展经济了。蒋经国1988年去世,至今正好三十年。所以台湾的衰落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句话:民主祸台三十年。对比之下,大陆才是走上了民主的正路,可以说是民主兴陆四十年。台湾的教训、大陆的经验至为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