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狼煙四起,滴滴的王位坐還踏實嗎?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一段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約車行業當下或面臨一場變革。國內第一大出行平臺“滴滴”自創業以來,6年間虧損超400億元,在2018年虧損更是達到了109億元。就在巨頭搖搖欲墜之時,“哈囉單車”改名“哈囉出行”後,“嘀嗒”、“曹操”、“AA”紛紛更名為出行平臺。與此同時,一汽、東風、長安、首汽、吉利、奔馳等傳統車企的入局也使得共享出行服務這塊大蛋糕被叮成了馬蜂窩,此前獨享蛋糕的滴滴是否還能繼續獨大?

租車、用車平臺紛紛改名“出行”

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作為歷經7次融資總金額超2000億的網約車獨角獸,在接連吃掉快的,吞併優步(中國)後,一度在網約車領域所向披靡,視線之內找不到一個對手。

2017 年底,“滴滴”定下了 2018 年 " 整體微盈利 " 的小目標。事與願違,進入2018年之後,一直高歌猛進的“滴滴”,幾次遭遇了順風車安全問題,幾乎是被全民討伐。在道歉、整改無果後,“滴滴”索性將其下線,這讓滴滴的口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最終在2018年年底交出了一份虧損達109億元的成績單,創業至今七年的“滴滴”,合計虧損已超400億元。

隨著“滴滴”霸主地位的動搖給了競爭對手可趁之機,其他平臺紛紛暗中發力。

美團作為一個主營吃喝玩樂一站式生活服務場景的企業,轉型做出行業務的優勢非常明顯。無論是對“滴滴”喪失信任的乘客,還是對頻頻抱怨“滴滴”抽成過高的車主,美團打車的出現無疑是恰逢其時,隨即帶走了一大波的滴滴流量。

無獨有偶,面對“有機可乘”的出行市場,許多網租車平臺也紛紛改名,入局網約車。有趣的是,更名為“出行”平臺的先例也是自“滴滴”開始的。

2018年1月,嘀嗒拼車對外宣佈完成品牌升級,由“嘀嗒拼車”升級為“嘀嗒出行”,從一個專注順路拼車的出行平臺,升級為一個出租車、順風車兼具的移動出行平臺;同年9月,哈囉單車宣佈公司更名為“哈囉出行”,目前業務已涵蓋單車、順風車、出租車、專車、共享汽車等;2019年2月,曹操專車品牌和服務也全面升級為“曹操出行”。3月7日,AA租車平臺更名“AA出行”,聚焦出行業務。

道哥說車分析,一些更名企業業務量雖然還沒有達到“出行”平臺的體量,出行領域“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暫時難以被這些平臺所代替,但積極的體現出企業對未來的展望,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反映出產品本質,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原有用戶流量發展新的出行業務。

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組超強陣容阻擊滴滴

如果說網約車平臺改名、轉型出行平臺是對“滴滴”的覬覦,那麼傳統車企的入局則是對“滴滴”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2018年10月,戴姆勒與吉利宣佈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同年11月,上汽集團推出中高端網約車平臺“享道出行”。寶馬中國更是先人一步將服務落地。2018年12月14日,寶馬網約車業務在成都上線,第一批共上線200輛配備專職司機的寶馬5系商務轎車。

2019年1月9日,江淮汽車宣佈,江淮汽車旗下移動出行品牌“和行約車”正式上線,江淮汽車正式進軍網約車行業,並計劃2019年內投放1萬輛新能源車。

除此之外,首汽集團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首汽約車,主打中高端市場。去年8月,長城汽車集團也推出共享出行品牌“歐拉出行”,開展長短租、分時租賃和網約車業務。

3月22日,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三大央企聯合騰訊、阿里、蘇寧等多方知名企業,在南京正式簽訂合資協議,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

據道哥說車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一汽、首汽、上汽、長安、東風、奔馳、寶馬、江淮、吉利、長城、江淮、眾泰等車企都已劍指網約車市場。

傳統車企入局網約車,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但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傳統車企在共享出行服務方面,產品思維仍難改變。據悉,目前大部分傳統車企所染指的出行服務都處於中高端服務,平臺費用太高,無法被大眾所消費,僅適合商務出行。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稱,無論是網絡平臺還是傳統車企,網約車的自營車輛屬於重資產重運營,在中國車市普遍低迷的當下,2018年以來中國車市持續低迷,銷量下滑嚴重、庫存壓力的增加也是迫使車企進入網約車市場的一大因素,旨在儘量消化庫存、利用資源。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網約車的普及,以及服務安全質量的提升,共享出行服務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在不斷完善。如今大批量的企業入局網約車,勢頭堪比此前的“造車熱”,這對於在前期辛苦鋪墊才成為行業龍頭的“滴滴”或是關乎命運的挑戰,但市場的競爭最終獲益的還是消費者,誠如開篇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