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程子:“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郑玄《三礼目录》:“名为《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孔颖达《礼记正义》:“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

孙中山:中国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外国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大部分人对《大学》的了解还止步于课本上笼统的介绍,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大量传统复兴的学校的开办和推广;

古代圣贤之作越来越被人熟知,而我们也更多的了解到先人们的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这段原文是《大学》开始的第一章,在做人做事上,这段文字都给予了我们部分启示,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与当今社会的文化相契合。

很早之前,我们在书本中就读到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句子(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大学》进一步诠释了这种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我们想要在人生中获得成就,也就要从大学里分解的第一步开始逐步做起。

先是树立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品德的养成需要人对知识的汲取,从而端正自己的意志。

名词解释

①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②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③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④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⑤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⑥壹是:都是。本:根本。

⑦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曾子

《大学》的作者是曾子,他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大学》中的句子很大一部分照应现实,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就时常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人捕捉。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人,始终脱离不了现实环境,自然而然,就有许多人都在注意你的作为。

犹如十双眼睛,十只手指在背后注意着你,不可不慎重啊!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只有读懂《大学》,你才能真正懂得人生!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致虚极,守静笃 濯手、焚香,沏一碗茶汤 手捧古卷,口诵真经箴言 忽如清风入怀,荡涤心尘

读过”善德驿站“,便是一场智慧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