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设“找茬”窗口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近日走进上海,从浦东新区的办事大厅,到“张江创新”的独门秘籍,再到会展中心的辐射效能,行程紧锣密鼓,采访亮点纷呈。同为超大型城市,北京和上海面临着相似的治理难题、相同的发展课题,诸多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相互借鉴。以上海为样本仔细探讨和研究,将给北京以有益启示。

评论:设“找茬”窗口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政府不应以管理者自居,而是要将大众智慧应用到行政效率改革中来。”在采访过程中,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的一席话给人启发。而他所说的,就是那个办事大厅显眼处的“找茬”窗口。

这扇窗口设立于2017年11月,表面看和众窗口服务一样,接待企业事项,但接触过的都知道,它是专门让人“找茬”、听人“抱怨”的。办证过程遇困难,审批流程闹不清,或是单纯觉得手续办理不方便,都可以来这里“吐槽”一番。欢迎企业找茬,且窗口并无否决权。“不设路障设路标,不打回票打清单,不给否决给路径”“只说Yes不说No”……浦东将自己的服务姿态放低,将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小小窗口,搭建的是了解民意的途径,革新的是职能部门的作风,这份接受监督、积极沟通的姿态,也是浦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集中缩影。

当今时代,“要素红利”正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正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如何打造一个好环境?从上海经验看,就是专注于企业和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将身份转换、服务意识体现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欢迎“找茬”,是必要的工作姿态,亦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江苏全面推出“不见面审批”,浙江承诺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着力之处莫不如此。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当中,从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跃升了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而支撑起这份耀眼成绩单的,正是近年来各地对简政放权、做好服务的生动实践。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北京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些年来,我们制定出台“9+N”系列政策措施,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始终是本市营商环境改革的“指挥棒”。而企业也用实际行动“投票”,今年1月至2月,北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3%。市场千变万化,服务永无止境。与社会期待相比,目前我们的一些流程仍稍显繁琐,有时审批仍显拖沓,某些服务仍不够便利。与时俱进对标市场中的“堵点”“痛点”,实现国际一流水平的“北京效率”,有关部门还需继续努力。

改善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老百姓和企业心中的营商环境之“最”,呼唤我们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更大决心。广采他山之石,焕发更大干劲,北京依然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