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他是怎样当好“蔬菜书记”的?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成拉旺

“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走进山西省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这些为龙子村村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蔬菜大棚,与该村村民眼里的“蔬菜书记”有着不解之缘。这位被龙子村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蔬菜书记”的人,就是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邢家社乡农技服务站农技员、龙子村党支部书记成拉旺。

1984年,成拉旺从太原农业技术学校蔬菜专业毕业后回到村里,在从未种植过蔬菜的龙子村承包 6亩土地种植蔬菜,示范种植 l2个品种,11个获得成功。他创造性地应用“日光节能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缓解了古交以及太原市民冬季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在龙子村开拓了一条致富路。

1986年,成拉旺被邢家社乡聘为蔬菜技术员后,继续日光节能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可观的生产效益激发了村民学习蔬菜生产技术的热情,成拉旺在各个蔬菜生产村办起了村级农技推广学校。

2000年,成拉旺带领村民学习“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缓解了村民冬春季收入少的难题;2005年,根据生产需求,联合龙子村、郭家社村 124户菜农,牵头成立了古交市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形成古交市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他注册“净苑”商标,葱头、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茴子白 6个品种得到了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如今,龙子村户均收入达到 6万至 8万元,成为古交山区的富裕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建设先进村。“我们有今天,全靠拉旺带着大家种菜。跟着拉旺干蔬菜种植,我们心里踏实,日子有奔头……”年复一年,成拉旺用实干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口碑。

作为人大代表,成拉旺将科技兴农作为履职的重点,在今年的省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进质量兴农的建议》。“省农业厅相继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口各局开展了相应的农技培训,为提升农民技能创造了学习机会。”对于所提建议得到落实,成拉旺备感欣慰。

“通过拓宽产业链,不断升级技术,进行蔬菜深加工,靠可观的效益留住村里的年轻人。”这是成拉旺接下来要为村民们做的事。

(本报记者李艳龙)

“老杜工作室”里的为民情怀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杜金锁

“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兢兢业业办实事、一心为民促和谐;心系百姓冷暖、服务千家万户……”走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老杜工作室”,一面面锦旗吸人眼球。这些锦旗浸透着“老杜”一心为民、力促和谐的心血。这位“老杜”就是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东院村党支部书记杜金锁。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是杜金锁对自己工作的要求。面对村民的纠纷,他总是认真耐心地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多年来,全村无一例刑事案件、民事纠纷,无一个吸毒涉毒人员,无一桩群众上访事件,被晋源区评为“三无村”。东院村的和谐景象离不开“老杜工作室”的贡献,“老杜工作室”成为晋源区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示范。

上任之初,村里电网不完善,经常停电,一些村民因此不愿意缴纳电费,导致全村遭遇“用电难”。杜金锁包街包户向村民做好解释工作,作出承诺,并积极推进电网改造,协调电力部门加快工作进度,以最快速度完成工程建设。村民家里亮了,心也敞亮了,一些欠费村民不仅主动缴清电费,还劝说他人缴费。一时间,村里的氛围变得和谐了。

2015年以来,“老杜工作室”积极参与区域人民调解工作,调解各类纠纷 100余件,东院村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和谐村”。2017年,王郭村贾建生、闫晋中僵持15年之久、牵涉金额五百余万元的经济纠纷演变为打斗事件。杜金锁多次奔波调解,经半年多时间才圆满解决事件,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野庄村三户村民因土地承包问题,诉至法院。对于法院的审理结果,三方都不服,上访告状,造成土地不能耕种,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杜金锁多次调解,使纠纷得到化解。

“当代表提出过什么建议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杜激动地说:“我提出的一件建议就是提高农村退休干部的待遇,真正增强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凝聚力。”老杜的话语坚定有力。

“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农村的和谐,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采访虽结束,但老杜的感言犹在记者耳畔。

(本报记者 李艳龙)

不忘初心 为民履职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程有录

“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他来自基层人大,多年来始终立足自身岗位,积极建言献策,用扎实的工作态度践行着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他就是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三级人大代表,杏花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程有录。

程有录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摆在首位;带头参加学习强国手机APP、法宣在线等线上教育,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实践者;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履职培训。

程有录结合杏花岭区人大工作实际,创造性建立和实施了“九步闭环”监督模式,并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的切入点,连续两年聚焦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化工路小学、大东关小学还建项目。

同时,程有录不断推进“双联系”工作,在杏花岭全区建立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室 12个、社区(村)联络站24个,将 331名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实现了人大代表室(站)建设全覆盖。

程有录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以“察民情、知民忧、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代表联系选民走访活动。

在一次人大代表接待日中,程有录遇到了烈士郝茂云的女儿郝翠英。得知郝翠英身患疾病,一家人仅靠丈夫微薄的收入度日等情况后,程有录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其争取到一套平价回迁安置房。郝翠英老人激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还是我们的人大代表好!”

在精准扶贫活动中,程有录及时了解居民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他在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居民王岡部队转业后进入钢企,后因工厂倒闭,长期靠低保维持生活,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程有录自己先拿出1000元对其进行资助,后按照“双联系”机制,联系指导人大代表李宏斌确定帮扶对策,解决了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

多年来,程有录始终牢记代表职责,在提高政治站位中强化履职意识,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高履职能力,在深入调研视察中增强履职实效,在奋力真抓实干中提升履职形象。

(本报记者 赵琴)

立足特色农业 为选民鼓与呼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刘虎虎

“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出生于 1970年的刘虎虎,目前经营着一家专业从事君子兰种植的农业企业。2017年,他当选山西省太原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一步一个台阶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刘虎虎以他做事的敏锐、干练和果敢为小店区开辟出一个新型农业产业,为农民开创了一条新的致富途径,展现出人大代表的风采,赢得了群众的由衷敬佩。

谈及为什么会发展君子兰种植业,刘虎虎说:“2010年春,我有一次在花鸟鱼市偶然看到有人在卖君子兰,并且卖价很高,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商机。之后通过对太原市君子兰销售市场的调查及对小店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了解,我发现小店区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精品农业。”随后,他抓住机遇,果断出击。几年间,他奔走在太原和东三省,看市场、找基地,还在自家阳台上摆满了各个品种的君子兰花卉,潜心研究,最终掌握了君子兰的种植技术。刘虎虎谈起君子兰如数家珍,从品相到特性,从苗期到花期,能上一堂生动的花卉种植课。

刘虎虎的君子兰种植基地在近几年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种植户 20余户,销售户 50余家,同时带动交城、宁武、交口等贫困山区从事花卉的从业人员十余户,其家庭年增收 1万多元。

刘虎虎始终坚持立足于他所从事的农业产业,尽责履职,并积极建言献策。他说:“山西省高科技农业起步晚,农业设施较为落后,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高起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较少,同样是种地,品种不一样,技术不一样,种出来的产品也有很大差别,像太原市周围大部分农民都是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大棚菜也是老三样,芹菜、油菜、菜花等,这些农作物可以说是再传统不过,遇到大丰收时,芹菜价格不过两三毛钱,堆在田间地头烂掉的事时有发生。”他认为,山西应该发展高科技农业,而发展高科技农业就离不开农业方面的高科技人才。为此,他提出《关于我省引进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建议》。刘虎虎还针对目前还未出台《山西省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的情况,提出《关于尽快出台山西省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的建议》。他提出的一个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表明了他扎根农村、为农业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做好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刘虎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任重而道远。他不仅想把公司的君子兰基地推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做成一个地方产业、地方品牌,更想带动周围种植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刘虎虎扎根农业为民履职的事例是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的一个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赵琴)

“蔬菜书记”成拉旺、“老杜工作室”杜金锁……这样的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审核:郭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