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警方成功端掉一制售手机卡窝点,“养”了6000多张电话卡

如今,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骗子们利用不同的电话号码,轮番轰炸受害人来实施违法犯罪,他们的手机卡是从哪里来的?昨日,记者从我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获悉,日前该中心破获了一起公安部交办案件,打掉了我市首个制作、销售手机卡牟利的窝点,抓获嫌疑人8名,当场缴获6000多张尚未销售的手机卡。

扬州警方成功端掉一制售手机卡窝点,“养”了6000多张电话卡

介入调查,制作电话卡窝点藏匿扬州

今年4月,根据公安部专项行动交办的线索,在外地发生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例中,嫌疑人所使用的手机卡曾经在扬州出现过踪迹。4月2日,我市警方介入案件,展开调查。

民警发现,涉嫌电信诈骗的电话号码曾经在我市多个地点出现过,嫌疑人具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与警方不停地玩“躲猫猫”。民警通过大量的工作,最终发现嫌疑人很可能隐藏在我市某广场里,嫌疑人换着使用不同的手机号码,两个月内就用了500多张手机卡,很可能是一个专门制卡并销售的窝点。

多方摸排,嫌疑人“搬家”前被擒获

反诈中心办案民警重点围绕该广场进行摸排走访,并与辖区派出所、广场物业公司取得了联系。调查中,民警从某快递公司了解到,该广场1526室曾多次向外地寄发快递,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手机卡,该窝点很可能就在这间房屋里。

4月17日上午,反诈中心组织警力实施抓捕,当场抓获两女一男三名嫌疑人,主要嫌疑人张某正在收拾包裹,准备整体“搬家”去镇江。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民警赶赴镇江打掉了当地的窝点,抓获四男一女五名嫌疑人。通过对现场的整理,警方缴获了6000多张尚未销售的手机卡。

据初步调查,该团伙包括张某以及其弟弟和弟媳,其余人员均是受雇而来的。

“养卡”牟利,售出的卡涉嫌电信诈骗案

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卡从何而来的呢?据介绍,张某等人首先在网上发布兼职信息,招到人后,就让他们以“为运营商拓展业务”为由,去找亲朋好友,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开卡,并统一制卡。

卡开通了之后,如果没有人用,那就成了“僵尸卡”;为了让这些号码看起来“活跃”,这就要用到“猫池”。民警介绍,“猫池”是指有通信模块、可收发短信、支持多张手机卡同时使用的设备,张某等人使用的是16槽的(即可以同时插16张手机卡)。通过“猫池”,张某等人制作的手机卡即可实现互相发短信、打电话,由于运营商对于新卡基本都有优惠政策,因此也不会有话费产生,整个的过程就叫做“养卡”。

“养卡”完成后,张某等人不仅可以蒙蔽运营商,骗取相关的提成费用,还可以将这些手机卡再售卖给他人,其下游客户往往就可能与网络欺诈、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密切相关。经初步调查,警方已经发现张某等人销售的手机卡中,有两张涉及到了7起电信诈骗案件。目前,警方正在全力追查其他相关案件及犯罪嫌疑人。

【特别提醒】个人身份信息别乱借

纵观这些“卡商”的手法,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为他们提供身份信息的人。办案民警介绍,这些人许多是农村居民,岁数较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可能亲戚、朋友来借一下身份证,或者拍个照片,他们就借了,对方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一概不知。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在情况不明的时候,不要随便提供自己的电话、身份证、银行卡号码等等。即便是有亲友要借用,也一定要明确其用途。“犯罪分子一旦使用登记户主为你的手机卡来实施诈骗,会给你带来非常多的麻烦。”

通讯员 方尧

记者 刘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