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海“顏老師”:讓楊梅樹甩掉“包袱”成致富樹

浙江临海“颜老师”:让杨梅树甩掉“包袱”成致富树

圖為:顏麗菊指導果農進行疏果 劉蒸蒸 攝

中新網台州5月4日電 (見習記者 範宇斌 通訊員 劉蒸蒸)暮春時節,浙江省臨海市古城街道許墅村的楊梅山上,青青的楊梅幼果已掛滿枝頭。

“你看這兩顆楊梅捱得這麼近,得掐掉一粒,不然到時候擠在一起,楊梅容易爛果。”許墅村弘寶楊梅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顏麗菊又跟果農強調起疏果的事。

“楊梅好吃,管理也蠻難。”該合作社負責人王天榜說,“顏老師一年總要跑好多趟,到村裡講課,到山上指導。”

浙江临海“颜老师”:让杨梅树甩掉“包袱”成致富树

圖為:顏麗菊在上農技知識推廣課 受訪者供圖

楊梅是臨海市繼柑橘之後的第二大水果產業,該市種植面積13.3萬畝。而在果農那裡,顏麗菊的“江湖地位”並非一蹴而就。

1984年,顏麗菊從台州農校畢業,成為臨海市雙港林特站的水果技術員。當時,臨海白水洋上游村等地剛開始引種東魁楊梅,果農們無不期盼著楊梅樹早日結果,賣上好價錢。

但因技術缺乏、管理不當,許多果農種植的楊梅出現投產遲、品質差等問題。顏麗菊一趟趟地往村裡跑,推廣控梢保果、矮化修剪、疏果、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年輕技術員的一腔熱情,農戶們一開始並不能接受。

“本地水梅賣兩三角一斤時,東魁楊梅就賣三塊五了,一籃抵得一擔。”顏麗菊說,正因如此,果農們不捨得給果樹“瘦身”。“疏果是為了獲得優質果品和持續豐產,這個道理他們聽不進去,覺得這是白白扔錢。”

顏麗菊傳授的楊梅種植“秘笈”,逐漸在果農中深入人心,一系列科學的管理方法得到推廣普及,促成了楊梅優質高產。

浙江临海“颜老师”:让杨梅树甩掉“包袱”成致富树

圖為:顏麗菊指導果農管理楊梅樹 受訪者供圖

有一件趣事顏麗菊一直記得。

“白水洋有對父子都種了楊梅,父親按我們教的方法疏果,兒子卻不捨得摘除。結果老爸的楊梅通風好、營養足、落果少,果子又大又甜,收入反而更多。”顏麗菊說。

“我去村裡上課,就給他們講這個例子,比講一百遍科學道理都有效。”而“顏老師”也從此成了果農心中的技術“權威”。

僅在上游村一地,就建成2200畝早豐優質東魁楊梅核心示範基地,楊梅總產值達2000多萬元,最高株產值8000元。上游村也成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浙江省興林富民示範村。

楊梅是一種“嬌氣”的水果,怕雨、怕蟲,果農急需專家“支招”。“顏老師幫我們引進了楊梅網室避雨栽培技術,給楊梅樹掛上‘蚊帳’,防止果蠅產卵。”王天榜指著一堆銀灰色的網膜說,“過幾天就可以往架子上掛了。”

“五月掛網,採前再加蓋薄膜,能有效防蟲避雨。”顏麗菊介紹,弘寶楊梅專業合作社前幾年修剪控冠做得比較好,他們因此選擇這裡作為浙江省種植業主推技術示範基地。

楊梅種植技術不斷成熟,顏麗菊也從當年初出茅廬的小姑娘,成長為如今的技術“大咖”。參加工作至今,她主持或參與50多項課題,有18項科技成果獲獎。

幾十年的上山下鄉、授課指導,讓顏麗菊與農戶結下了不解之緣。

每年楊梅開花、結果等生產關鍵季節,找顏麗菊諮詢的果農特別多。有些果農早上五六點鐘就上山幹活,碰到問題隨時會打電話諮詢,經常把她從睡夢中叫醒。

繁忙的下村講課、上門指導之餘,才是顏麗菊開展專業研究的時間。楊梅採摘季節,她每天要到楊梅種質資源圃,白天採樣,晚上對楊梅品種特性進行測定記錄,一直要忙到夜裡10點多。

這樣的忙碌,顏麗菊並不覺得多辛苦。“現在條件好了,來去都開車。”她說,剛參加工作時,下鄉都是騎車,還常常要扛著自行車翻越界嶺水庫大壩。“有一次去村裡講課,褲子都摔破了,覺得怪難為情的。”

顏麗菊的工作熱情也感染著周圍的年輕人。同事蔣芯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專業,2015年參加工作。“跟農民打交道,顏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蔣芯如是說。

今年“五一”前夕,顏麗菊獲評浙江省勞動模範。從事農技推廣工作30多年,而今,她也十分關心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接力”,盡力使農技隊伍真正成為服務“三農”的強大“後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