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凶是此牛人

俗話說人不可冒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三國中,卻有很多人因為長相問題而為眾矢之的,比如說三國的超級謀士,有著“鳳雛”之雅稱的龐統因為長相醜陋,投奔東吳後,被孫權“雪藏”了,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龐統在赤壁之戰後轉投劉備後才得已重用。而蜀中奇才張松原本主動到曹操那裡獻地圖,結果因為長得過於醜陋,被曹操直接無視了。張松一怒之下轉投劉備,才得到了格外的接待和重用。於是張松順勢把蜀川的珍貴地圖獻給了劉備,最終讓劉備得已佔領蜀川之肥沃之地。

而曹操麾下的超級謀士司馬懿也一直受猜忌,曹操在臨死前叮囑曹丕一定要提防司馬懿,理由也很簡單,8個字:“鷹視狼顧久後必反”。後來,曹操一語成讖,後來司馬懿後來果然反了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竊取了曹魏江山。

而三國還有一個悲催的人物,他也是因為腦後“反骨”而背上了千古黑鍋而冤死。

首先,魏延的“反”是有依據的。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良臣擇主而事,魏延是背劉表而投劉備的,但卻被抹黑。據《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合記載:劉備攻取荊襄九郡,在攻打長沙郡時,時為劉表帳下長沙守將的魏延做內應讓劉備取了長沙,劉備進入長沙後,於中軍帳中封賞有功之臣,諸葛亮卻指著奪取長沙首功之臣魏延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最後在劉備的求情下,才使得想投明主的魏延得以倖免一死。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事實證明,魏延歸順劉備後,非但不“反”,反而很“忠”。有事例為證,曹操在兵出斜谷時,魏延引伏兵而來,曹操陣前高官厚祿利誘,魏延不為所動,張弓射箭打掉曹操一顆門牙,曹操只得狼狽而逃。而這一箭也讓魏延名垂千古,成為蜀漢唯一一個傷過曹操的將領。

諸葛亮後來為了完成夙願,勉強六出祁山伐魏,最終病逝五丈原。而其中,魏延一直追隨諸葛亮麾下,沒有半點退縮,也沒有半分變節之跡象。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而諸葛亮雖然並不是很喜歡性格耿直、獨特專行的魏延,但他並沒有直接設計謀害魏延。因此,“腦後反骨”是三國演義杜撰出來的,是子虛烏有的事。然而,,這一黑鍋卻伴隨了魏延一生。現在從科學角度去看這一件事情,什麼“腦後反骨”完全是無稽之談毫無科學依據。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其實,魏延的死跟另一個人有關——楊儀。公元234年,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時,病逝五丈原。臨死前,諸葛亮的安排中楊儀、費禕負責統帥大軍退回蜀中,姜維和魏延負責斷後,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魏延不從命,就隨他自便吧。

按理說諸葛亮都給我行我素、頗有個性的魏延下了“赦免令”了,但有個人卻還是把他死裡整。這個人便是楊儀。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諸葛亮死後,楊儀派魏延斷後,魏延卻拒不聽命,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魏延如何能受楊儀的制約,為他斷後?

魏楊兩人一直不和。但也正是這句話要了魏延的命。當楊儀星夜帶著軍隊撤回蜀中後,馬上上書劉禪說魏延謀反。魏延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上書劉禪說楊儀有謀反之心。劉禪詢問蔣宛和董允的意見,他們都擔保楊儀不可能造反,言外之意說魏延有謀反意圖。而這時的楊儀和魏延已由口舌之爭變成了武力之爭,兩人率軍在南谷口進行“內鬥”,結果劉禪派軍支持楊儀,最後楊儀乘勢打敗了魏延,楊儀命部將馬岱斬殺了魏延。魏延慘死後,楊儀做驚人舉,一方面割下了魏延的頭顱,用腳踩著說了這樣一句洩憤的話:“庸奴,你還能作惡嗎?”另一方面,楊儀還誅殺了魏延的三族,手段相當殘忍。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魏延冤死後,他手下的親信士兵冒著生命危險把他的屍體收斂起來,安葬在了陝西省漢中市的石馬鄉。

而狠毒的楊儀也沒有得到好下場,他因為沒有接替諸葛亮的職位而不滿,後被貶為庶人。後來,他依然不改脾性,不斷誹謗蜀漢朝廷,最終賜死。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楊儀死後,朝中的正直大臣蔣宛為魏延平反,併為其建造了墓葬,墓前還立下了兩個跪著的石馬,兩個石馬一個破損,一個完整,據說石馬象徵馬岱和楊儀。

此外,當地百姓有這樣的傳說,魏延墓前還有一個文官石像,手中拿著一份地圖。人們猜這文官是諸葛亮,諸葛亮不聽魏延子午谷奇謀而後悔的懺悔狀。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不過,文官像現在早就丟了,有沒有已沒法證明了,但兩匹馬卻是有的,據說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進博物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