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三國演義》一書中,“面如重棗、目若朗星”的魏延刀下救黃忠、登城斬韓玄,一出場便初建大功,關羽引領魏延拜見諸葛亮時,寸功未賞、險丟首級,因諸葛亮認定魏延天生反骨、久必謀反,不如殺之而絕後患。此後,魏延自恃功高、有令不遵,坐實了“異心”之罪,遭馬岱一刀斬殺。那麼,史實上的魏延是不是狼子野心之人?是不是謀反而命喪?死得冤不冤?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桀驁不馴魏文長)

魏延,字文長,故籍義陽,其家世、少歷、求學、仕任、如何歸附於蜀先主劉備、起初任為何職等等,《三國志》一書未著筆墨、無從查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璋行“引虎驅狼”之蠢事,邀劉備入蜀、共拒張魯和曹操的窺伺和威脅,魏延隨同劉備入蜀,屯駐於葭萌關,每日馴馬練兵、礪戈待戰,頗具大將之風、豪強之氣,故而劉備對魏延的器重與日俱增。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奮勇過人的魏延)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龐統獻策、劉備採之,以“誘敵之計”斬殺劉璋的二員大將,招降和收編了楊懷、高沛二將的部隊之後,劉備派遣黃忠、魏延、卓膺等人率軍攻佔涪城,至此,劉備與劉璋兵戎相見。魏延斬將搴旗、屢立戰功,繼忠肝義膽趙子龍之後,獲封牙門將軍一職。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驍勇善戰的魏延)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間,劉備平定益州、勇奪漢中,成就一方霸業、自立漢中王。漢中乃是益州的“咽喉”、兵家必爭之地也,鎮守漢中的大將,既要忠貞不二、君臣同心,又要威名遠播、戰功赫赫,眾人議論紛紛、皆認為張飛必定擔此重任,張飛也心中暗許、自鳴得意。不過,劉備出人意料的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兼領漢中太守,消息一出、眾人譁嘆。劉備大擺筵宴、賀以魏延,席間問之:“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氣壯山河的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盛讚魏延的豪情萬丈。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蜀先主、漢昭烈帝劉備)

此後,魏延督守漢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軍容整肅、民風淳樸,令漢中蒸蒸日上。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至建興五年(公元227年),魏延加官進爵、節節攀升,由鎮遠將軍升至都亭侯、丞相司馬、涼州辭世,已是後來居上、大權在握的大將了。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軍三路並進、侵犯漢中,魏延領諸葛亮之命,率軍西入羌中、潛入涼州,於陽谿一帶突襲魏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率領的部隊,魏軍猝不及防、遭受重創,丟盔棄甲而逃。經此一役,魏延又獲封賞,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為南鄭侯,已不遜於關、張、馬、黃、趙等名振華夏、建功無數的大將。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魏延領諸葛亮之命而出奇兵)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五興北伐、連年征戰,魏延追隨左右、出生入死,每每獻上奇謀妙計,但不得諸葛亮之用,讓魏延憤恨不已、氣鬱難消,常常貶損諸葛亮膽怯心懦。據《魏略》一書所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魏延獻策“子午谷奇謀”,欲率兵五千、負糧五千,潛踱子午、偷襲長安,鎮守長安城的夏侯楙怯而無謀,必是棄城而逃。奪得長安,則漢中以北、咸陽以西如同囊中之物也。然而,諸葛亮不願棋行險招、只想穩中求勝,但事與願違,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若依魏延之奇謀,則結果難料。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出生入死的魏延)

魏延治軍有術、統軍有方,驍勇善戰、戰功溢冊,而且他心高氣傲、狂放不羈,故而眾人敬而遠之。唯獨長史楊儀不假辭色、對魏延不屑一顧,二人互別苗頭、勢同水火。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入膏肓、死期不遠,便擬定撤軍之策,且囑託眾人,若魏延自恃位高權重、有令不從,可棄魏延軍於不顧。由此可見,諸葛亮與魏延已是分歧嚴重、甚至針鋒相對了。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蜀國丞相諸葛亮)

如諸葛亮之所料,魏延輕蔑諸葛亮、不從軍令,而且自詡軍權在握、執意伐魏。姜維、費禕、楊儀等人遵從諸葛亮之遺命,領兵回撤,而惱羞成怒的魏延疾兵速進、搶先一步,將蜀軍回撤的閣道盡數燒燬,以阻蜀軍的退路。楊儀上表蜀後主劉禪,誣告魏延叛投曹魏、截擊蜀軍;魏延也上表劉禪,聲稱楊儀僭越犯上、不遵軍令、擅令蜀軍退還,此乃反叛之行也。蜀後主劉禪難以定斷,詢問於詩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蔣琬和董允擔保楊儀、質疑魏延,因此,魏延招致殺身之禍。最終,魏延眾叛親離,攜子逃往漢中的途中,遭馬岱截殺而身首異處,魏氏一族也受株連、無一倖免。

坑死丞相諸葛亮的人真是魏延嗎?蜀國大將魏延真生了“反骨”?!

(楊儀上表誣告魏延)

蜀國大將魏延之死,乃三國時期的一樁懸案,人云魏延冤也、或雲魏延死有餘辜。依筆者之見,魏延之死,也冤、也不冤:其不冤於理,人二首而難生、軍二令而難行,魏延不遵諸葛亮之遺令,又獨斷專行,致蜀軍於進退失據、軍令蕩然的險境,幸無魏軍來襲,否則蜀軍陣腳大亂、號令紊雜,必全軍覆沒也。魏延一生臨戰無數,竟不顧將令一統之要義,且一氣之下焚燒閣道、阻斷蜀軍的退路,更是罪上加罪,故不冤也;其冤於事,楊儀煽風點火、借題發揮,誣告魏延反叛蜀國、聽令曹魏,以致魏延跳進黃河洗不清,不得不亡命奔逃。若非楊儀的誣告,魏延及魏氏一族不至滅門,輕則貶官、重則削爵而已。

相較於魏延,楊儀之惡,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您認為魏延死得冤不冤?魏延是不是毫無“反骨”呢?歡迎您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