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明:为了让家乡的山头充满绿意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站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公巴台村的制高点,浩浩荡荡的春风迎面而来。放眼望去,只见眼前的山沟山坡上,绿意和鲜花为这些曾经的荒坡和撂荒的土地增添了动人的色彩。

这是王延明矢志打造的花与树的世界。

王延明是谁?现年55岁的他出生在公巴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母又丧父的他,算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很早就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直到2000年之前,他一直辗转于各个省份,干过木工瓦工,也贩运过蔬菜瓜果猪牛羊……一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辛苦是辛苦,也小有所成。

在2000年,王延明依托多年打拼的积蓄,从外地学到经验,在民和县城成立了延明家政服务公司。又在2007年成立了雁鸣物业有限公司,开始接触县城市政工程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最终在2013年成立了民和县雁鸣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干起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施工、抚育管理、园林绿化苗木栽培销售、绿化景观设计、施工、绿地养护等的行当,并先后承担了川垣新区道路的绿化建设,并受到民和县林业局委托,常年承担民和县川垣新区6.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区和县城南山133.3公顷绿化地的养护工作。

跟随王延明行走在民和县城的大街上,他能清楚地说出这株树那簇花是什么时候种下的,望着那些花草树木时,他脸上显得特别深情。

经过多年辛苦打拼,王延明用常人难以承受的辛酸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成功后的他牵挂着家乡的发展。有一次他回老家探望,看到那光秃秃的荒山和被撂荒的土地,干了多年园林绿化的他心中非常难受。他打算绿化家乡的荒山荒坡和撂荒的土地,让家乡的山头充满绿意、披上“绿装”。

说干就干!虽然起初想法得不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王延明还是从2015年秋季开始一头扎进了绿化家乡的事业中。公巴台村地处干旱山区,十年九旱,要绿化那些山坡山沟沟,不少人都认为“王延明怕是疯了,有钱都不知道享福的。”

不管旁人的非议,他带领大家亲手种下了一株株山杏和沙枣苗。如今进入了第5个年头,他的家人和他一起奔波在那些山头沟壑间,他所种植树的种类也增加了,现在有了山杏、沙枣、油松、青海云杉、桃树、李树等。“今年种完,就能完成这四山三沟的绿化了。”指着那些沟壑,王延明告诉记者。

他所说的四山三沟除了涉及自己村,还有相邻的几个村。在绿化家乡的同时,他还通过流转村民的撂荒地来增加村民的收入,雇佣村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要改善生态环境,要发展,还要充分发挥土地和人的价值。”王延明说。

王延明带领家人、乡邻流转荒山、修筑道路、栽树种草,缺水就用水车拉水浇树,还在山沟沟里修了两个水池用以灌溉,甚至自费从村民家里接自来水灌溉。经过不懈努力,他近5年时间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如今完成植树造林400公顷,逐步形成了规模,家乡面貌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变。4月11日,在种树现场,记者看到,车辆拉来了一车车的树苗,村民们有的在覆膜,有的在挥锹挖土,有的把树苗放进树坑用脚踩实。

这种覆膜种树的方法是王延明自己琢磨出来的,为的就是减少水的蒸发,抗旱保湿,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王延明给记者描绘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未来景象:树木以山杏为主,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可以引来游人观光;夏天结果采摘,杏仁还能卖钱;等到了秋天,则是黄中带红的山杏林游览;种植的桃树等也能进行采摘,还能发展林下养殖等,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富裕一方群众,让乡村得以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