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近年来,万山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广“山上+林中+山下”山地立体模式,紧扣“绿了山头、富了群众、壮了企业”目标任务,将荒山野地生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发展壮大“山头经济”。

清明已过,万物生长。在黄道乡长坳村,开垦不久的山头上已经全部种上了香柚苗,抽发出的嫩芽破土而出。如今,每株香柚都有80公分高,有的还挂上了花苞,今年便可结果。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黄道乡长坳村开垦的荒地上已经种上了香柚苗

一大早,村干部肖维富带着两棵香柚苗来到山上,在他之前种下香柚苗的地里进行补种。今年年初,黄道乡发起了“动员全乡领导干部、村支两委全体干部带头种植香柚,每人负责开发5亩荒山并种植香柚”的号召。对此,肖维富积极响应,不仅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的妥妥当当,还带领当地村民一起种植香柚,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黄道乡长拗村村干部肖维富正在地里补栽香柚苗

“我们乡大力发展香柚,将这些荒山、荒坡全部开采出来,全部都种上了香柚。我作为一名村干部,也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发展香柚,目前我们村已经有1100多亩,老百姓看到这些荒山全部都种上了,也开始自发地在自家荒土、荒坡上种植起来。”看着村里的荒山渐渐换上绿装,肖维富满脸洋溢着喜悦。

与之相距不远的丹阳村香柚基地里,由黄道乡政府引进的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此时正在指导村民如何施肥。“就目前这一棵树,我们这个肥料,需要间隔数20公分左右,围绕着施一圈。”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道基地工作站站长罗仁和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基地务工人员指导施肥

自入驻万山以来,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产业,充分利用公司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着力提高种植工艺和产品质量,使香柚种植达到了统一品质、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良好效果,让香柚的种植更加规范、“黄道香柚”的名片广为人知。“目前我们公司在黄道乡种植香柚有四五千亩,跟我们乡里面五六百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去年我们公司的初果树大概种植了1000亩左右,产量40余万斤,年产值差不多有120多万,带动了老百姓就业的有五六百人。”罗仁和介绍道。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丹阳村的香柚基地

引进企业入驻集中发展香柚产业的同时,黄道乡相继出台各类补贴政策,鼓励当地农户分散种植香柚,并与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保底协议,保障香柚成果销路不愁。

“为了鼓励农户分散发展香柚产业,我乡出台了三条扶持政策,分别是购苗补贴、管护补贴、政策帮扶。购苗补贴是在村民购苗时直接给予现金补助,购苗补助金额标准为5元每棵;管护补贴是种植香柚后续管护情况,以肥料的方式兑现给农户,补贴标准不低于购苗自筹费用;政策帮扶是将农户栽种香柚的土地,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及时纳入退耕还林项目。”谈及黄道乡出台的香柚扶持政策,黄道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杨细领如数家珍。

对此,罗仁和深有体会。“我们黄道乡政府对香柚这项事业的发展非常的支持,他们发动我们当地老百姓用剩余土地种植香柚,其中香柚苗在我们香柚公司采购,我们单价是25块钱一颗,由乡政府补贴5块,农户自己出5块,然后还有15块钱,就是今后通过回收柚子来抵扣这15块钱资金,老百姓的香柚如果有好的市场,他们可以自己在市场上卖好价钱,如果他们卖不出去,那由公司做保底回收。”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罗仁和正在摘掉多余香柚花苞

诸多的优惠政策与规划考量,让群众种植香柚的成本降低了、风险减少了、销路不用愁了,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益、盘活了闲置资源、推动了香柚产业的裂变发展,更破除了摇摆不定者的观望心理,坚定了老百姓种植香柚的信心和决心。“我家有一亩一分地,转让给香柚公司种香柚,现在我自己也种了10棵,做一下试验,如果要是效果好,那下一年我们也可以继续种,现在我还可以在这里务工,每天都有80块钱,亏不得哩。”丹阳村村民吴桂玉信心满满地说道。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万山:山头“革命”荒山变“金山”

黄道丹阳村村民吴桂玉在香柚基地务工

如今,黄道乡已完成了7800余亩香柚基地的建设,全乡领导干部、村支两委全体干部计划于年内种植500亩香柚,目前已完成300余亩,剩余面积将在秋季完成。全乡群众通过自愿参与、享受政策扶持,已种植2万余株香柚苗。

黄道乡的荒山蜕变之路,只是万山深入推进“山头革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万山区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要素,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山头革命”,一大批按照“山上+林中+山下”的山地立体模式发展的产业应运而生,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让荒山重获新生,更助推了当地百姓的持续增收致富。 (区融媒体中心 宋安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