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焚书”——

列国史书除《秦记》外,都被烧了个精光,大大增加了后来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难度;

除了朝廷的“博士”,民间不许再藏有《诗经》《尚书》百家语,儒、道、名、墨等诸家学说被禁,老百姓只能“以吏为师”,学习各种法令;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也就是说,只有相关实用技艺的书籍得到了保留。

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经此一役,很多先秦经典失传(也有人把这笔账算到了火烧咸阳的项羽头上)。比如《尚书》便亡佚了。

汉朝建立后,曾为秦博士的伏生口述传下了28篇《尚书》,即《今文尚书》;之后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即《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兵乱后,两种《尚书》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和《古文尚书》25篇 。后者已被证明系伪作。

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不过,在这些经典中,被后世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却没有被焚毁,逃过了大劫。这是为什么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周易》之所以没有被秦始皇烧掉,是因为它是一本用来算卦的卜筮之书(古代用龟甲占卜叫,用蓍草占卜叫,合称卜筮)。也就是说,它跟那些种地、医病的书一样,都属于对秦朝统治有用而无害的类型,所以得到了保留。

而列国史书、诗、书及诸子著作等,在秦始皇看来不仅没什么鸟用,还会把人的思想“搞乱”,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干脆一把火烧掉。

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这么讲,似乎《周易》是一部实用类、工具类的书籍,没什么思想性。可我们常说《周易》是“六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不是有矛盾呢?

其实,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秦始皇因为《周易》是卜筮之书而没有焚毁,恐怕并非是轻视它,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周易》的重视。

在先秦,卜筮的地位很高,甚至是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因素,如《周礼·大宗伯》就说:“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获取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古今神秘文化)

秦始皇没有焚毁《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尚书·洪范》篇还讲到,国家每有大事,要征求天子、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的意见。如果卜、筮都赞同,即使天子反对也为“吉”;如果卜、筮都反对,那么其他人(包括天子)的意见就可以忽略了,因为结果一定是“凶”。

可见,卜筮的意志被认为高于人的意志,甚至高于天子的意志,因为卜筮所传达的,乃是天意。《周易》是卜筮之书,也就是通天之书,想必秦始皇也有所忌惮,不能焚毁,也不敢焚毁。

《周易》终于幸免于难,也许这才是主要原因!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别忘了点赞、转发和关注哦!

您的举手之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