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固收賣方的那些風格與套路

這周並沒有幹正事,思想天馬行空,sad。我債風頭完全被股市搶了,還莫名陰跌。本週主題:談判、跨月、PMI,近一段時間(3M+)感覺賣方報告們不斷宇宙重啟和閃光燈跟隨,這篇文章就誕生了……

僅討論固收(含宏觀固收),純宏觀的大佬們就不算在內啦,有些其實也並不能歸類為賣方~ 我知道點評別人會給人優於對方的感覺,我對各位大佬一直是相當尊敬和及其期望能為之打工的態度,因此僅為玩笑,no judge 如有冒犯,全屬童言無忌^.^

鑑於賣方實在太多,我有些不太看,下面這些是我個人看的比較多的固收賣方研究公眾號,從標題到文風,風格迥異~ 排名當然不分先後!

細數固收賣方的那些風格與套路

賣方的陣營九宮格(僅看觀點,不涉及價值判斷)

細數固收賣方的那些風格與套路

一、奶媽型(全覆蓋)

一些比較大的賣方進行的是一種被我成為「奶媽型」的研究服務,比如X金、X泰等,也就是長久以來利率、信用、轉債、資產證券化、分級A等週報、策略全覆蓋,甚至還會每年出一本葵花寶典。熱點事件必出點評,相(xiao)關(dao)消息播報從睜眼到閉眼不落。簿記結果、評級調整、轉債信息、估值與利差、流動性跟蹤每日呈上~

這種類型的賣方分析師們真的是相當努力和用心了。啊~ 我想點滿全部技能,cover全宇宙。

這類賣方報告呢有一個特點,有種old-school風格。首先標題多以「絕句式」標題出現,如“ABCD, EFGH”或者“ABCD, EFG”;內容多為市場回顧(包括一二級、走勢、利差等)、本週重點事件點評;最後再加上或有或者其實沒有的「債市策略or建議」。所以,看完你可能收穫了… 收穫了一個標題?

沒辦法,麻辣燙一下子下鍋太多,瞬間都開了有點顧不過來。

此處忍不住吹爆繼強總,真不愧是XCF第一,跳槽後還是相當保質保量。就說一個小細節,他們家的風險提示是我見過最走心的「風險提示」了,之前在公眾號文章裡也爆吹過。【此處變身淘寶賣家】有隨便寫的風險提示,有跟本篇報告不相干的萬金油風險提示(比如,經濟超預期、政策超預期、

本篇報告僅為公開數據整理不代表分析師個人觀點),而他們家的風險提示,不僅是真的與本篇報告有關的風險,並且還解釋了原因,真的是相當的精益求精。

總之,奶媽型賣方就像是一個綜合超市,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可以各取所需。

二、freestyle

在這裡我並不想扯上某位明星,我對他也不瞭解,所以此處並不涉及價值判斷,no judge,並且是中性的形容詞。主要想形容的是那些不拘泥於每天出日報、每週出週報、經濟/金融數據公佈出點評的賣方,比如X君、X盛、X發、X風、X商,甚至X通X信X金X海之類也可以算。

這裡分析師們的風格就不好概括了,總之就是各顯神通,自命題報告繽紛綻放。比如,國君的覃漢看線,國金的周嶽更擅長財政,喊國進民退刷屏的海通……

我挺喜歡看這類報告。有趣之處在於:

可能會找到深度報告(拒絕偽深度),比如最近的這篇,感覺是市場第一篇了,《永續債的定價範式與面臨的四大風險》。想想,看了募集感覺條款還能接受,一級投標投永續債都怎麼投的,到底多少話說,其實更多可能是拍腦袋,邊際被打低了又資產荒,你追不追,或許多多少少還是要往下改改的吧。永續債定價是難,這篇報告至少是一個嘗試。

可能會發現平時可能被自己遺漏的地方,這個對我來講太多了,我就不一一細數了。

或許能密集彌補上某些方面的知識。比如早年相當有名的國君的《人民幣匯率分析手冊I II III IV》,還有《興業研究含權債基礎研究系列報告之一/二/三》,還有《招商證券-政府性債務和城投專題研究之……》,還有國金周嶽的《財政分析手冊》等等。如今,宇宙已經經歷過多次重啟。特別是對小白來說,讀讀經典報告或者系列報告是極好的,對老司機來說也是常讀常新?【不敢班門弄斧了,逃

三、光在哪,我就在哪

這類屬於追熱點型,我覺得每當出經濟數據、金融數據、政策法規這些時候,大家都會被「點評」得眼花繚亂吧,所以我也數不過來。

一般會先從「快評」開始,快評也分文字版和有道雲版,哦還有圖片版(X商),沒趕上趟的就會直接發公眾號了。如果當天已經發了其他內容,或者沒有預留版面的就滯後一天,被點開的概率相繼就變小了,除非是任博(但他不算固收賣方)。

四、老牆上掛著的舊日曆

我們的世界,總是這樣平行著。是不是這樣的錯過,反而成了保留的美好?

就像那些超過半年沒給你朋友圈點贊,超過一年沒有說過話的躺在微信通訊錄裡的好友。有些賣方你甚至詞到嘴邊卻叫不出名,微信公眾號已經刷遍了卻想不起去翻翻ta,觀…觀點是什麼?看…看多還看空?

此處僅為玩笑。我們都不可能看完所有報告,刷完所有公眾號…

忍不住說一句,「沒有觀點」很大程度上,是報告沒寫好,臉滾鍵盤了。

比如,利率債週報寫成:

本週(指2019.2.25-3.3,下同)債市週一(2.25)較上週(指2019.2.18-2.24,下同)五收益率上行3.36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收於3.1787%,週二(2.26)10年期國債收益較週一上行0.91BP,收於3.1878%,週三(2.27)收益率較週二下行1.89個BP,收於3.1689%,週四(2.28)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週三上行0.42個BP,收於3.1731%,週五(3.1)收益率較週四上行1.39個BP,收於3.1870%。全周收益率較上週上行4.19個BP。

比如,信用債週報寫成:

細數固收賣方的那些風格與套路

比如,XXXX幻象與真相。

看完之後… 這是敘述和點評吧,真…真相是啥?

失敬(跪)。

不惡意揣測分析和否定他人勞動成果了,但我覺得就算是後來者或者是任何原因吧,依然有突出重圍的可能,具體參見本篇後面的“幼稚的建議”。

五、配圖萬花筒

各家賣方圖表代表顏色已經在前面的表格裡整理了,竟然發現還是有用office自動的。

這裡我們先來說說公眾號頭像。26個公眾號裡有6家用了自家logo,13位大佬用了肖像照,都是又帥又美,最有特點的是海賊王和固定收益證券手冊這本書了。

然後是文章封面圖。

“宏觀框架看廣發”,郭磊總2017年XCF拉票信深情地寫過一篇《【廣發宏觀自傳(一)】我們的理想是讓宏觀江湖重現工匠精神》。他們的每篇報告都是研究員親手跟蹤和處理數據寫成的,“團隊中每個人,首先必須是獨立的研究者”。大家應該已經觀察出了廣發報告封面圖的特點,郭磊總的報告總是他的肖像照,其他研究員的報告也各有特色。

其他很有辨識度的封面圖還有,覃漢總會把頭像漫畫帶入公眾號文章的封面;看到藍色的省級地圖就知道鬱姐又出“走遍中國系列”報告了;長江每篇封面圖都是單獨製作的,會帶有觀點和logo,然而有種債銷每次簿記完都刷海報的感覺;華創總是報告圖表……

Any clue?

想想感覺在封面圖上如果很有特色,也會被記住呢。我們都是金融服務人員,銷售是一輩子的活兒,口碑相傳和影響力…我不班門弄斧了。飯統戴老闆相信很多人都關注了,我朋友圈的「含戴量」為33.87%,他每篇文章封面圖都根據0.618黃金分割點把logo和圖標放在了左邊,右邊是與文字有關的圖片。

六、誰是點評屆的「快銀」?


前面說到很多賣方會出「快評」,根據我的不完全觀察,董老師(對,就是那個我們人手一本紅寶書藍寶書的董老師)的快評是發的最快的,一般會在數據出來之後30min左右發出來供大家參考。

再根據我一段時間的偷師,感覺自己似乎窺到了一些寫快評的道道呢。我們拿前幾天新鮮出爐的2月份官方PMI來舉例吧。

我們都知道PMI分項有:企業規模、分行業、分類指數(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等。我知道大多數人是看華爾街見聞或萬得彈窗來看數據的,盯著統計局網站刷的估計不會太多(是的,我們都被慣壞了)。華爾街見聞會帶上文章或統計局鏈接,點進去,統計局會有分析(是的,又被慣壞了,統計局已經寫好了點評)。

1、先瀏覽一遍,有個概況;

2、起個6-7個字的七言絕句式標題,概括PMI變動

3、把分項和統計局的分析複製粘貼歸納總結

4、循環使用:春節錯位、搶XX、補or去庫存等歸因因素,想得起來的話,把近期市場其他波動因素納入進去

好了,一篇快評完成了。

七、是誰,最喜歡用「?」

經過我粗略掃了一眼,時間範圍是2018年至今的所有公眾號研報,含「?」率比較高的有X風、X創、X泰、X盛,X商(一開始就是這家用起來的吧~)、X金、X信。

那我也不知道是誰最多了。

我個人覺得這是個挺好的形式,至少要比七言絕句式標題會更吸引人點開吧

八、不定時宇宙重啟

經典的賣方研報很多,前面也有一些舉例了。賣方真的是體力和腦力密集型的崗位呀,我當年就是那種自命題作文都要對文章題目糾結半天的人,想要每天寫、每天不重樣,挑戰很大。

讓我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最近旭總寫了一篇《【光大固收】國開債活躍週期研究》,再次重申,我對賣方分析師們都是很崇敬的心態,畢竟這是這麼高大上要求高我連門都摸不著的崗位。這篇文章深深的觸動了我,因為它讓我想起了我當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熱),早上坐公交車去上班的路上閱讀的這篇研報《【興證固收】活躍券那些事》,這篇研報發表時間為2016年6月22日。

當時,我比現在更加小白。看到這篇研報之前,我就奇怪為什麼大家成天搞10Y國開… 看完這篇研報,我的困惑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因此深深記住了這篇研報,此外興證固收還出過一個“活躍券專題”。再加上從去年年底開始,感覺我債開始走入「無聊」,震盪、能寫的不敢寫、被隔壁搶風頭(股債蹺蹺板、春季躁動)、感覺除了水點評對自命題是抓破頭皮也難想出更創新的idea了…

連我自己都這樣覺得,賣方分析師們會更苦惱吧,不能不出報告呀。

於是我發現,宇宙在不斷重啟……. 甚至還有平行宇宙【噓~《20190218-宏觀大佬“撕逼”進行時2.0》】

九、不得不看之信用篇

2018年是,利率一路下,信用一路爆。

QQ群裡每天都有問“XX還了麼?XX有事麼?XX怎麼樣?”的,2016年可沒有,當年只顧買買買,生怕沒搶到,投標都還有返費呢。啊,the good old days…

因此,除了看募集、評級,調研,小道消息,財新,每天不可不看賣方整理的信用風險及關注事件了,有沒有被關注,有沒有被調,新增借款又多少了,有沒有被調查,有沒有涉及訴訟,又為誰提供擔保了……

在此推薦:華泰、中金、天風、光大,國盛、國金,都有每日風險or負面信息整理。感謝!辛苦了!

十、不得不看之數據篇

筆者不才,債市小透明一個,沒能混進很多大佬的賣方群,也沒能加到幾個首席大佬。從還能悄咪咪呆住的幾個賣方群看,數據和圖整理得十分出色。辛苦了!

華泰、中金,“奶媽型”賣方是一應俱全,從資金面到估值,到各種利差,到一級發行結果,到近期政策跟蹤,到…… 如果是人工整理,還是挺花費時間的,如果是拉數據,也得檢查對不對避免翻車。致敬!真是把買方慣的。有不少投資經理,是不動手整理這些的,我猜。(此處不接受反駁)

我不知道做債的大佬們近期都在關心什麼問題,我挺關心從政策底到經濟底還有多久的。近期的數據嘛,反正都是「春節因素」,所以我個人感覺是不是應該更緊密跟蹤高頻數據。Thank God,我們有招商和方正的高頻數據跟蹤,如果還有其他賣方有做的,是我沒能加上各位大佬。

在此真的,再次對各位賣方分析師表達敬意。

最後:給賣方固收研究的幾點建議

班門弄斧了要開始,僅從我個人的視角提出幾點建議供大佬們一笑,此處如有冒犯,確實是我說話沒斟酌好。

幼稚的建議1:招些在買方呆過的人、放棄名校執念、招desperate的人

其實這個建議主要想表達在招人上的…

像我前面說的,賣方需要經常給自己「自命題作文」,並且現在賣方研究所就是為買方服務這種模式不輪到我來提。因此,買方需要什麼服務,或許在買方呆過的從業者會更瞭解;二級市場的套路買方從業者更瞭解。

賣方分析師非名校碩博怕是進不去了的,不過…. 【嗶

幼稚的建議2:建立自己的特色

「隱形賣方」如何破局?

我覺得還是得有“爆款”出來… 這麼說太輕浮了,就是總得讓人記住些什麼,比如X通的“每週交流與思考”,甚至隔壁的“外資研究看X盛”,或許養不起這麼多人,或者是各種掣肘,但總歸是有突破口的。

我看到市場上有每天輪班,定時定點整理市場新聞的,簡直比我們對頭寸還準時。這個形式,或許有還能改進的空間。比如,高亮重要信息、加上些點評而不是簡單複製新聞等等。

幼稚的建議3:就算不看,至少也要收集和梳理市場上其他賣方的報告(標題)

這其實很簡單,找個實習生,Python一拉就出來了,很快。這也是大數據分析嘛,並且能保證不出現撞衫(撞車)的尷尬。

特別是,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撞標題也不可怕,就怕這標題還曾經刷屏過。Reputation太寶貴,我相信沒有人不珍惜,特別是賣方分析師們,有多少可以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