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诗词是什么?为什么?

云中独走


《苏幕遮》范仲淹
碧水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一部分:描写作者登高远望的景致,秋色寒烟,碧波连天,淼淼寒烟,日落远山。一副广漠无垠;虚无缥缈的画卷展现眼前。
第二部分:在这壮丽而凝重的景象中,作者忽感一丝惆怅,“芳草无情”即是景致又是心声,从而引出了后面对这一句的解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解释了芳草无情的原因,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无时无刻的思念和孤寂,夜不能寐,借酒消愁,泪伴相思。
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 ,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我本人也是挺欣赏范仲淹,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臣良将,他写过很多词,但是留下来的不多,他曾经多年在边塞生活,并写了《渔家傲 · 秋思》等著名词作,据说以“塞下秋来风景异”,来首句创作了好几首诗词。
既表达了范仲淹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表达了边地的苦寒,思念家乡却无法返还的心境。
他驻守边塞时期,为了抵抗西夏,修堤驻防,对西夏进行积极防御,取得极其有效的成果。
在《苏幕遮》中,“碧水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寥寥数字,就描绘了深秋季节的景色。“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浓浓的乡愁,化作两行苦涩的清泪。确实是有情有景的佳作!

简秋弥生


我喜欢的诗词有很多。但最喜欢的词诗是由我看到你所提问时我的心境而定。此时我想我老家了,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就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皎洁的月光照在地面上,以为是一层白霜。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李白是晚上刚刚在床上醒来了,但心智还是不很清楚,因为他把月光看成了霜。这从“疑"字可以看出。从“霜“字可以看出,当时的晚上已经很的基冷了。

李白正想解开这个“疑“。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确定是月光不是霜。

一看到是天上的月亮,便低头思念起故乡的亲人。这是最后两句所写的内容也是当时李白的反应。睹物思人,古时睹月亮思故乡。抬头一看到月亮,就低头思故乡。从这一“抬头“到一“低头“,这过程是特别短和快的。也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快之浓之切之真。

前两两句为后两句很自然地做了铺垫,整首诗融为一体。因“疑“而抬头,因“抬头“而“低头“。让“思乡“水到渠成

语言通俗,言简而意强,让人越琢磨越“思乡“。是“思乡“的旷世之作。


诗诗入意


杜甫的《蜀相》诗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写羽扇纶巾,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在公元234年春带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歧山南),与魏军激战数月,还没能等到取得胜利凯旋归来,自己却因病在当年八月病死军中。一代明相武候诸葛亮一生征战沙场,打胜仗无数,最后却因出师未捷,临死泪流满面,死不瞑目。

每当读到这两句诗,就让我想起许多革命先烈。像方志敏、夏明翰、杨靖宇、江姐等,每次想到他(她)们没能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就康概赴死的场面时,总是感动的泪流满面。喜欢这两句诗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到中年的母亲在临死前,曾经紧紧抓住我的手,嘱咐我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母亲在临走时,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心愿啊!


回到从前1366


沁园春,长沙。

这词是毛主席作于1925年,当时军阀混战,白色恐怖,中国的前途一片黑暗,有志之士无不对中国的前途忧心忡忡,毛主席更是如此。所以才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惊天动地的诗句。

沁园春 再赋长沙

有毛主席保佑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2周年和毛泽东主席巜沁园春 长沙》发表93年作。

不夜星城,玉兔当空,车如蚁流。

叹湘江北去,不休不息,六桥飞渡,黄花枢纽。

水碧烟波,摩天高厦,伟人神像立橘洲。

相辉映,问沧桑岁月,能否停留?

百年兴衰荣辱。

令无数英雄战征途。

现兵强国富,

东风争霸!

深水改革,福泽千秋。

东临碣石,遗篇再赋,锦绣华章出湘楚。

终大统,创皇图霸业,谁敢抖擞!

益阳黄仑山2018年10月于长沙。


黄仑山


《行香子》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第一次看到这首词是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真的瞬间就被它吸引到了,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的融入到词中。穿花蛱蝶,莺啼燕舞,流水淙淙,茅堂隐隐。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忘记烦恼,让人释然。借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一句话就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采莲人BPZ


这几句诗,说的是大家都是天下受苦受难的人,虽然互不相识,遇到在一起也要互相同情。但有时也用于说明境况相同,思想一致,尽管过去并不相识,但相遇在一起也算情投意合。

关注潇洒芳子。有缘就是朋友。



潇洒芳子


在之前的一个回答中,我回答的是最喜欢的一首诗。

这次,我来推荐一首最喜欢的词。

词,兴盛与宋,故有宋词之说,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座高峰。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词是苏轼所做,是一首悼念妻子过世十年的悼亡词。

一别十年,如今只有隔着这座孤坟对望,苏轼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妻子的想念,积攒了一肚子的话想要说,却没有倾诉对象。

天人永隔了这么久,远在另一头的妻子,恐怕见到东坡先生这满面尘霜的模样会认不出来吧。

相见只有在梦里,看见妻子对着窗户梳妆的模样,伸手摸去,哪只这只是镜花水月。

对妻子真挚的感情,在这首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感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更显得刻骨铭心。

每每读到这首词,泪水都不由湿了眼眶。

梦里,苏轼有看到年轻的妻子,笑颜如花。


字里行间的梦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整首诗都喜欢。但在这个“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被改成“铁马是你冰河是你”的“洪流”下,我在冬天,更钟意这一句。

尤其是冬天。在冬天,烤着温软的柴火,撸着胖嘟嘟的猫,管他窗外大雨大风或大雪,不出门,人生就能到达高潮和巅峰。


但突然,陆游笔锋一转。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读到这里,强烈的落差顿时令我在这首诗的意境里一脚踩空,跌下泪来。

这些恬然在下一刻立马被陆游自己撕得粉碎。

原来这是一个体衰多病、身居野村、没有知音的老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与猫作伴。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老人家并不为自己的苦难感到悲哀,心中竟仍旧牵挂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何等的一片赤胆忠心。

奈何不受重用,奈何年岁已老,在我这个局外人的眼里,这又是何等的悲凉晚景。现实中已经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他给予的情感却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日日夜夜牵肠挂肚。

于是万般不得法,下笔无言,陆游仿佛夺来大风大雨和万代千秋,自古家国仇难遏,一场幽梦同谁近,终于凝成这一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诗奉上,如下。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锦书寄终南



我最喜欢的诗词是苏轼的这首浣溪沙。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苏轼与朋友在南山游玩时,喝着乳色鲜白的好茶,配着春日山野里新鲜的蔬菜,赞叹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这清淡的欢愉。作品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


看我的头条号名字就知道我爱极了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什么?清欢是在慵懒的午后,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细细品读;清欢是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愿我们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里找到自己的清欢!


l家有学童l


望沙场刀光剑影.

敌血沾凝金甲.

剑已亦然血色.

夕阳惨淡无疑.

人生之哀乐.

丈夫战而沙场.

男儿当杀.

无限风光.

谁亦知.

风光过后.

举杯孤影自对月.

醉卧庭院无人陪.

月明星稀喜鹊鸣.

三十年后名何为.

人生风光无限好.

惜哉心中悲寂为.

伤痛断肠人亦恼.

沙场之上吾逍遥.

华夏男儿应孤立.

无人陪之意境亦.

心中虽有悲凉意.

然则沙场见金迹.

风光之后仍愁肠.

对酒当歌影亦伤.

广寒庭院无人伴.

想毕嫦娥亦悲凉.

人生情字有何用.

不如沙场为风光.

风光之后醉庭院.

庭院之凉心亦凉.

虽有吴钩之宝剑.

安能斩断伤愁肠.

愿有月老红丝断.

吾将泣涕掩悲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