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祖籍江蘇句容,祖父朱初一時遷居盱眙,到了父親朱五四這一代,先是遷居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西鄉,不久又遷往太平鄉孤莊村定居。朱元璋祖輩數代都是貧農,作為家中的幼子,他上面還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大家子靠著給地主劉德做佃農為生,日子過得相當艱辛。

由於家中極度貧寒,無法資助朱元璋讀書識字,所以他從小便為劉德打工,做了一名牛倌。限於出身和眼界,青少年時期的朱元璋胸中並無大志,他的人生目標無非是給地主好好幹活,然後娶妻生子,安安穩穩地過完一生,如果運氣好,還能掙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做皇帝,那是個在夢中都不曾出現過的念頭。

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朱元璋幼時給地主做牛倌兒,生活很艱辛

然而就連如此卑微的夢想,都被殘酷的現實擊碎。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一帶發生幾十年一遇的大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受此影響,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大哥朱重五、母親陳氏相繼死去,只剩下他和二哥朱重六活下來(三哥朱重七早夭)。

由於家中一貧如洗,所以朱元璋沒錢給父母和大哥買棺材,更沒有墓地為他們下葬,窮苦無計之餘,便和二哥一起向東家哀求,希望他能大發慈悲,賞給兄弟二人一小塊地,以便讓親人入土為安。朱元璋同時還發誓,一旦東家答應自己的請求,他願意為其做牛做馬,永遠報答他的大恩。

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劉德非但沒有給朱家兄弟墳地,反而嘲諷他們

然而看著跪在自己腳下苦苦哀求的朱家兄弟,劉德並沒有心生憐憫,而是冷嘲熱諷道:“老子的地是旺家興族的寶地,哪裡能讓你們這幫窮鬼壞了風水?你們既然沒錢安葬家人,倒不如把他們扔到亂墳崗!”朱元璋聽後雖然怒不可遏,但卻不敢得罪劉德,只好和二哥另想辦法。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朱家兄弟犯愁之際,村中的大善人劉繼祖聽聞此事後,便主動給了他們一塊墳地,讓兄弟二人感激不盡。事後,兄弟倆將父母、大哥草草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見《明史·卷一》)。

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朱元璋做了8年和尚,然後加入紅巾軍

埋葬完家人後,朱元璋為了討生活,便與二哥分開,然後各自逃生。朱元璋逃離家鄉後,先是在皇覺寺中做了8年的和尚,後來又在兒時好友湯和的邀請下,加入到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陣營中。當時,朱元璋已經25歲。朱元璋投靠郭子興,很快便在軍中脫穎而出,並在郭子興病死後,成為實際上的軍隊首領。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軍攻佔集慶府(南京),然後以此為大本營,在四周不斷地擴充地盤,僅僅用了8年時間,便成為割據江東、兩湖地區的大軍閥。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接受群臣推戴,正式自立為吳王,史稱西吳。昔日不名一文的放牛娃,如今卻成為帝王,朱元璋的經歷真可謂無比傳奇。

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朱元璋自稱吳王,史稱西吳政權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當上吳王兩年後,率領部分朝臣前往濠州祭祖,並重修父母、大哥的陵墓。事後,朱元璋將老家倖存的百姓全部召來,然後和他們一起飲宴、暢談往事。與此同時,朱元璋還任命恩人劉繼祖之子劉英為守陵官,全權負責陵墓守衛工作。

在辦完這些事情後,朱元璋本應啟程回京,但此時他突然想起當年羞辱過自己的前東家劉德,於是命人將他召來問話。劉德見到朱元璋後,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連連哀求饒命。鄉民們大都瞭解劉德跟朱元璋這段過節,所以都替他捏把汗。

然而讓他們大感意外的是,朱元璋非但沒有處死或羞辱劉德,反而命人把他攙起來,然後笑呵呵地說道:“你不用害怕,嫌貧愛富乃是人之常情,孤不跟你計較往事。況且孤昔日貧寒時,怎麼會想到有朝一日會坐上龍椅?孤今天非但不會懲罰你,反而要賞你三十頃田,如何?”(詳情見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所著《國榷》)

曾讓少年朱元璋受辱的惡地主,最終的結局如何?遠超一般人的想象

位於鳳陽的明皇陵

劉德聽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跪在地上半天不能說一句話,後來還是在鄉親們的提醒下,才趕快向朱元璋謝恩。經此一事,在場之人無不為朱元璋的寬容大度所感染,而隨行的史官也趕緊把此事記入起居注,成為一段流傳數百年的佳話。兩年後,朱元璋消除群雄,正式稱帝建國,中國歷史由此進入到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