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遊山玩水能寫詩,現在每年旅遊的人那麼多,怎麼不見有新詩詞出現了?

無地自容79701643


古時候的人遊山玩水,名勝古蹟是不收費的,遊客置身其中,更多的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愛,故內心純靜,情如泉湧,想把這份對山水的摯愛抒發出來。。。現代的人旅遊,就像是唐僧去西天,哪座山都有妖精,殺氣騰騰,磨刀霍霍。無論誰見唐僧,都要狠狠擺上幾刀,不放點血,不割塊肉,是誓不罷休。。。這幾天,九華山不是剛出了一件醜聞,一名遊客因香火錢被一群和尚光天化日之下暴揍一痛。咱就說這九華山,是四大菩薩地藏王菩薩道場。按說,善男信女朝拜,應不收門票,但是現在,沒錢的信徒,一律阻擋門外。買了票,應該好吃好喝好招待了吧?其實,想錯了,門都沒有。。。現在某些地方,把菩薩都賣了,軟禁起來,找一群假和尚,拿菩薩做生意。是碰到那香火錢給的少的,馬上翻臉。若有不服,立刻讓九華山變水泊梁山。。。你說,遊客怎能寫出新詩,滿肚子均是憤怒和髒話。那個金庸算水平高吧?你瞧瞧,在華山頂上寫了怎樣四個字:華山論劍。把個文人都氣成武術運動健將了,人送外號:金大俠。。。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現在也有很多人寫詩的,並且有的詩歌寫得很不錯,只是你已經被大數據化了,你瀏覽到的都是美女扭屁股,大媽跳廣場舞等等信息,你日有所想刷到的就是什麼,那些陽春白雪之類的是不容易被下里巴人刷到的

古人遊山玩水後能夠寫出詩歌也是與當時的環境有關係的。古時候那些年輕仔沒事幹,整天遊山玩水,遊蕩在青樓茶肆之間,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讓他們沒事就顯擺自己的才能,給心儀的女子寫詩傳情,給自己的父母寫詩表孝順之心,給領導寫詩拍馬屁,給朋友寫詩比高低,他們沒事幹樂趣就在此。要是給他們拉上網線,一人一個智能手機,你看他們還會不會遊山玩水後寫詩?照樣是上車睡覺,下車拉尿,到了景區拍照,回家對著照片傻笑,寫詩的比現在還要少。

不是古人能寫,是唯有寫詩才能體現古代文人的逼格,才能獲得青樓女子芳心;而今能寫的人多,但是寫幾百首詩還比不上美女漏一點肉的粉絲多,所以詩歌只能在小範圍傳播了。

《太陽和眼睛》

於夢凡 三歲

太陽曬我的眼睛

把我的眼睛曬黑

《光》

姜二嫚 六歲

晚上

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柺杖

我拄著一束光

《燈》

姜二嫚 七歲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醉眠江南


應該是說少有真正優秀的作品

優秀的詩歌都是直入內心, 能撥動靈魂的琴絃,是真實情感的自溢!

優秀的詩歌要麼輕靈美麗飄逸:“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我輕輕地來-------”

要麼厚重深刻或者豪放:“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優秀的詩歌一定拒絕為政治服務,看看《團泊窪的秋天》像什麼樣,再看看《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現在浮躁快速功利的時代,難於承載詩歌這樣的高貴藝術,也沒有滋養的陽光和土囊


崑崙一顆草


現代人遊山玩水留下影像資料的多,轉發朋友圈的多,寫遊記或詩詞卻少了。真正讓人在多年以後記憶猶新的卻是詩詞,分享今年五一旅遊寫的一組古詩。

《雨後山行之白雲山》

悶雷帶雨乍驚心,鳴鳥紛紛寂竹林。

山路迂迴風景異,野花抖擻笑顏深。

溼衣遊子匆匆過,執傘佳人漫步吟。

回望雲峰歸隱處,如同往事不能尋。



《山行之古龍峽瀑布》

幾經相約踏春行,野谷山花夾道迎。

林密但聞泉滴瀝,峰青又得鳥和鳴。

棧橋突兀人前現,飛瀑轟然石壁生。

揮手作杯盛碎玉,甘如仙液九天傾。



《山行》

雲開雨霽草含珠,鶯囀山林影絕殊。

蟬立高枝餐白露,魚遊柳岸逐青蒲。

清風撫面心搖曳,藤蔓牽衣步躑躕。

寧做俗人花獨賞,長河落日忘歸途。


清溪詩詞


古時候人遊山玩水寫詩作詞是抒發情感,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以詩詞形式賦寫記載出來,也是考取功名的必修課。

現在社會,高科技代替的產物很多,例如三十年前咱們和家人,朋友,情侶都以書信來往交流感情,二十年前傳呼機,固定電話替代了書信,如今手機代表了一切,可以說人人拿著手機周遊天下(不包括老人和小孩),拍景拍照自我陶醉,微信發朋友圈,上網購物,視頻聊天,交各種費用等,支付寶也是購物,聊天,交費,車票,機票,美食住行,抖音各種奇葩,搞笑,今日頭條新聞,娛樂等等無所不能,想要什麼都能下載,玩的是五花八門,詩詞只是有情趣愛好的人寫寫而已。

現在人不一定旅遊就能寫出好詩詞,心中有畫自成詩,坐在家裡也能寫,大多數人以打油詩,現代詩自由發揮,自娛自樂,可以說新時代取代了舊思想,詩詞在文化課裡也不考,所以人們對寫詩詞沒有大的積極性,偶爾寫著開心享受生活爾以。

這只是我個人認為,如有見解請各位網友評論。


幽夢245298547


古人遊山玩水能寫出不少傳誦千古的不朽詩篇(像李白、杜甫等),那是因為古時候的名山大川的景點全都不收門票,詩人遊客來到景區就可以興致勃勃地遊玩欣賞那美景,並乘著大好的心情有感而發,所以吟誦出美好的傳世佳作。現在不同了,幾乎全國各地的著名景點都要收取高額門票,如果一班朋友或一家幾口同遊,光門票就是一筆不少的支出,國家發改委曾明令禁止節假日景點的門票提價,但效果似乎不大。試想想如果在今天: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興致勃勃的才來到山腳就被敲去一筆價格不菲的門票費,大詩人們還有心情吟詩作對嗎?恐怕那時李白吟出的再不是"日照香爐生紫煙"的佳句,而是"氣得七竅齊生煙"的絕句了。所以現代人包括哪些文人墨客面對這樣的環境,實在是難有心情進行創作的。


浚浚1169


那時侯詩當日記用。現在的人沒必要拿詩當回事。拍個片,配上幾句說說就足以表白了心情。

詩,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被禁錮的產物,人或者是心被狹小的時空囚禁了,是渴望掙脫渴望自由的表白。是對壓迫壓抑的反抗。

今天,連思念都快要給省略了。一個電話一個視頻就解決了,還思個屁!思念曾經是詩的源泉之一。

生活己經把詩淡化了……


秋歌988


寫詩,既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也是一種個人愛好,古人遊名山大川留下了很多詩歌,經過千年沉澱,留下了金子,可淘汰的會更多,所以,並不是古人都愛寫詩,也非都會寫詩,只是時間久,積累的多而已。當然,也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上層的提倡等有關係。我們現代社會記錄的手段,要比古代只有文字記錄多的多,如,錄像,照像等,用詩記錄的肯定少些,但也有不少人願用文字記錄,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好詩,肯定有,只有多種原因,沒被發現,或推持不力,我想,大家努力,詩歌會繼承創新發揚廣大的。

本人初試寫詩,附幾首共享。

早春二月遊天脊山

溝壑深深壁萬重,

吊橋搖曳半空中。

泉流隱匿懸冰掛,

澗底春溪始展容。

遊九龍峽

峽谷九條名九龍,

山高壁峭溪水清。

一溝桃花開正盛,

賞花愛桃霜發翁。

春遊媧皇宮

日東山蔭廟懸空,

曲經通幽草木青。

吊廟巧工驚天地,

活樓始祖濟蒼生。

煉石補天行大義,

摶泥造人萬世功。

華夏媧皇人仰慕,

虔誠膜拜敬祖祟。


上善若水2511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去年暮春,筆者跟隨老闆去蘇州,順便遊寒山寺,只見寺內白粉牆上,龍飛鳳舞,數十位前代大賢書寫的都是同一首詩: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自思前人為何不自己作一首呢?大概他們捫心自問,搜索枯腸也寫不出比楓橋夜泊更好的詩來,只好照抄於牆上,悻悻然擱筆而去。現在各旅遊景點,題的詩夠多了,所作之詩若不能超越前人,豈不是畫蛇添足,白白獻醜?黃鶴樓上有了崔灝的詩,詩仙都不敢再寫了,何況我等無名小輩?


四類人


古時候的人,就算是在靜室中,也是能寫詩的。

老實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可愛。(我們還是不要用“幼稚“這種傷害性的詞彙了。)

一個人想要寫詩,是隨時隨地的事,根本不需要特意去遊山玩水,只要心中有景,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寫出美妙的詩篇。

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相應的意境,就算你把他送到無邊無際的美景只中,他也是寫不出一個字的。

再說,現在每年旅遊的人是很多,可是其中又有多少個是願意寫詩的?你總不會天真的以為,只要去旅遊,就能寫出詩來吧?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你本身就是一首很天真,很美妙的詩了。

結論:第一次聽到“旅遊”等於“寫詩”這種論調,很奇葩,很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