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作者歸吾為阿爾法工場特邀研究員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01 光威復材2018年交出亮眼答卷

上週五晚,碳纖維龍頭標的光威復材(SZ:300699)交出一份亮眼的2018年答卷:收入13.6億,同比增長44%,歸母淨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59%。

光威復材於2017 年9月1 日於在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因此2018年為其上市後第一個完整的財年。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上市後業績“變臉”的現象,因為其為了上市把前3年的財務報表做了“粉飾”,往往會透支上市後幾年的業績。光威復材不僅僅沒有變臉,反倒越發“俊俏”。

圖1:光威復材上市後收入仍高速增長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圖2:光威復材上市後利潤仍高速增長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與此同時,公司還預告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盈利情況,預計盈利13,517.77萬元-16,030.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85%。在去年高基數的情況下,還能取得如此表現,足以見業績的強勁。

因此,在今年年初,隨著市場整體的情緒的好轉,光威股價接近翻倍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3:光威復材年初以來股價接近翻倍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光威復材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跟蹤公司披露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可以發現眾多機構的身影,光威因為其高成長性,成為機構愛票。

其中,最為引入關注的應該算國內頭部私募高毅資產了。截止到2018年年末,高毅資產基金經理鄧曉峰旗下幾隻產品共計至少持有光威3.9%的股份,按照上週五收盤價計算,持股市值高達9億元。而且,高毅建倉的時間基本上在2018年3、4季度。

圖4:光威復材2018年十大流通股股東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公司2018年年報,點擊可看大圖)


投資機構,尤其是體量大的,具備信息和渠道的優勢,因此對於這種優質標的,他們的密集調研往往會反映其對公司的看好。可以看到,去年12月份以來,機構對公司調研變得密集,同時參與人數也變多。

圖5:光威復材公開調研統計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點擊可看大圖)

02 碳纖維,輕量化時代的核心材料


【1】 碳纖維材料簡介

碳纖維是由有機母體纖維在1000℃~3000℃高溫、惰性氣體環境下,高溫分解、碳化製成的含碳量92%以上的無機高分子纖維,其中含碳量高於99%的稱石墨纖維。

但是工業中一半不會直接運用碳纖維,而是用碳纖維作為原材料的一種,製作得到碳纖維複合材料,該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的耐高溫特點,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特性,屬於戰略性新材料。

圖6:碳纖維全產業鏈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點擊可看大圖)

碳纖維符合材料之所以能被稱為戰略性材料,主要是因為其有以下優點:

(1)密度低,僅為高強度鋼的五分之一,但比強度和比模量要遠遠高出其他高性能增強材料。

(2)熱性能突出,在溫度變化中,材料尺寸可以保持恆定,適用於大溫差環境。

(3)耐化學性,對大多數化學品保持惰性。

(4)電磁性能,碳纖維的碳化溫度在1000度以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導電性。

(5)生物親和性,用碳材料製備的醫用器件植入生物體後,不會出現排異反應,且長期保持穩定。

圖7:碳纖維複合材料性能優越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艾邦高分子,點擊可看大圖)

總結來說,碳纖維(複合)材料,密度低、強度大、耐熱、耐腐蝕,因此適用範圍積極廣泛。所以一代材料,一代裝備,碳纖維材料具備成為下一代材料的能力,在各個領域對合金、其他種類的複合材料進行替代。

【2】碳纖維成本下降,未來應用領域更廣

目前來看,碳纖維正處於“正式擴大期”。對比石墨烯、碳納米管、超材料等前沿材料,碳纖維已經有實實在在的市場應用,主要是航天航空等高端領域,而且國際上已存在已經盈利的標杆企業。

圖8:碳纖維正處於“正式擴大期”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點擊可看大圖)

雖然碳纖維材料優點如此突出,但在生活中也並非處處可見——比如聯想ThInkpad Carbon系列筆記本電腦仍能理直氣壯地賣高價。背後的原因是碳纖維目前商用成本仍然較高。

1980年初,碳纖維(尚未製備成複合材料)每千克高達100美元,雖然 2010-2016年的已經下降到20美元左右,但對於大部分應用場景來說,仍然較高,商用的擴大必須要更低的價格。

碳纖維價格近期重回下降路徑,根據論文《carbon composites are becoming competitive and cost effective》預測,2020年前後碳纖維價格將下降到10美元/kg左右,全球碳纖維的年產量也將達到150噸。

圖9:碳纖維價格下降,促進其滲透率提高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carbon composites are becoming competitive and cost effective》

【3】競爭格局:日美壟斷,中國追趕

熟悉材料的投資者可能知道,日本在新材料領域基本上處於全球最為領先的位置。在碳纖維領域,日本也誕生三大巨頭:東麗、三菱和東邦,成為了行業的寡頭。

日本這三大碳纖維巨頭產能超過了全球的一半。尤其是東麗在收購美國卓爾泰克後更是奠定了龍頭地位。

美國的優勢是在後端製造,因為美國有最大的應用下游—航天航空。比如說波音公司的787客機雖然大量使用了日本東麗公司的的碳纖維,但從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樹脂材料到更後端的加工工藝技術和機器設備,都是由美國公司壟斷。

圖10:碳纖維產能分佈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賽奧碳纖維技術有限公司,點擊可看大圖)

作為工業大國的中國,自然對碳纖維的需求也十分大,佔到全球需求量的25%以上。而且中國碳纖維需求集中在低端市場,比如釣魚竿等體育器材,而風電、汽車等工業應用領域、航天航空應用就遠落後於國外,由於海外技術封鎖和出口限制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圖11:碳纖維產能分佈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賽奧碳纖維技術有限公司,點擊可看大圖)

顯然,這個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領域,將成為進口替代、自主可控的前沿陣地。整體來看,目前國內碳纖維的自給率不超過30%,未來空間廣闊。

國內碳纖維骨幹企業主要包括光威復材、中復神鷹、江蘇恆神。目前我國 GQ3522(國際標準T300 級)碳纖維已經實現了產業化; GQ4522(T700 級)碳纖維正在進行產業化推廣; QZ5526(T800 級)碳纖維已經實現百噸級工程化生產,個別企業已經開始向 QZ6026(T1000 級)碳纖維進軍。

在此基礎上,我國也初步形成了以山東、江蘇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產業聚集地。

03 光威復材,民族之光


如前文所述,碳纖維材料在航空航天、風電、體育、汽車等多領域具備廣泛可應用性,2017年全球碳纖維需求量約7.0 萬噸,但生產呈現集中化特點,東麗、Hexcel、SGL 等主導航空航天高端領域,而國產高端碳纖維供應受限,光威復材有望在這個領域率先實現高端的國產替代。

【1】光威佈局完善,技術實力突出

碳纖維之所以被海外壟斷,是因為其從原絲、碳化、中間製品、樹脂、預浸料、復材設計、成型工藝、檢驗檢測,每個環節均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此一體化佈局的企業更容易掌握核心技術,併產出穩定的產品,比如日本的東麗。

圖12:碳纖維製造工業簡圖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賽奧碳纖維技術有限公司,點擊可看大圖)

光威復材整體產業鏈佈局完善,處於國內絕對領先位置,光威佈局了原絲、碳纖維、預浸料及複合材料,而且子公司光威精機具備碳化、原絲等非標碳纖維設備開發能力。

光威復材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收入比重都在10%以上。因此公司成長為國內碳纖維行業生產品種最全、生產技術最先進、產業鏈最完整的龍頭企業。

回溯下光威發展的主要歷程:

(1)2002 年,公司自開始研製碳纖維,突破T300 級碳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並形成了全國最早的千噸產線。

(2)2003 年,進入科技部863 項目,得到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

(3)2005 年,863 項目驗收,開始了國產碳纖維在航空國產化應用驗證的歷程。

(4)2008 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公司建成投產T300 級碳纖維千噸級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同時公司開始航空應用驗證。

(5)2010-2013 年,公司突破T700 級工程化關鍵技術。

(6)2012 年,開始研製T800 級碳纖維。

(7)2014 年,公司作為主要研發單位,承擔了國家863 計劃“M55J 級”碳纖維製備項目。

(8)2015 年,公司開始T1000 級高端碳纖維研製,

(9)2016 年,公司T700S 級碳纖維進入試運行,。

(10)2017 年公司T800H 一條龍項目進入工程化試驗。

圖13:光威復材碳纖維發展路徑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目前,公司碳纖維產品包括T300、T700、T800、M40J、M50J 等主要型號,中低端產品性能已經與日本東麗水平相當。主要應用在航天航空、風電碳梁、玻纖管、漁具等行業,尤其是2018年,公司風電領域業務迅速成長,帶動業績高增長。

【2】光威的未來,仍然一片光明

經過前期十多年技術的積累,光威到了收穫期,未來業績增長的驅動力來自下游的拓展。可以簡單總結成兩句話:軍用以及航天領域是立足之本,民用工業是繁盛之葉。

(1)軍用及航天領域是成長基石

在碳纖維價格下降過程中,始終能夠用得起的,就是軍用領域。

航空航天領域由於對輕量化材料的高度需求及本身產品(飛機、衛星等)價值較大等因素,是碳纖維的核心應用領域,儘管2017 年其在全球需求量僅佔23%,但由於價格容忍程度高,因此仍是目前全球碳纖維產業的盈利的立足點。

同時,由於軍用領域對性能的追求最為極限,會催促廠商在性能方面持續進步,而軍用的碳纖維,經過“降維”,就能夠極大程度的縮減成本,被民用領域所接受。

比如國內第四代戰機複合材料佔結構件比例已達20%,比三代機高一倍,這批新裝備的批產上量有望帶動國產碳纖維需求的大幅提升。

而光威T300 級碳纖維已在航空航天大量應用十餘年,是國產碳纖維的主供應商;而且T800H 項目已具備批量生產能力,並開始在部分型號上小批量供貨;CCF700G 級碳纖維具備了該級別碳纖維在涉軍裝備上進行設計應用的基礎條件。

圖14:軍機對碳纖維是剛需


光威復材:頭部機構追捧的碳纖維龍頭


(資料來源:汽車材料網,點擊可看大圖)

(2)民用工業是繁盛之葉

軍民融合始終是軍工板塊炒作的熱點主題,而碳纖維,是實實在在軍民融合的典型代表。從全球範圍來看,碳纖維已經成功應用在汽車、體育休閒產品、建築補強、風電、電纜芯等行業,可以說,只要有“輕量化”需求的地方,就可能會用到碳纖維。

光威2018年增速接近100%的風電領域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公司與全球風電巨頭維斯塔斯(Vestas) 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為後者風電葉片的碳梁最主要供應商。2017 年公司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批量供貨,供貨值達2.6 億元,而2018年公司風電碳梁營收同比大增99.89%,達到5.21億元。

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軍品業務提供保障,民用工業不斷滲透,光威的未來之路,仍然十分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