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當贏得大選的喜劇明星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向他的支持者們歡呼“作為烏克蘭人,我想對所有後蘇聯時代的國家說‘看看我們,一切皆有可能’”的時候,那些前蘇聯的加盟國們恐怕只能報之以“呵呵”。蘇聯解體快30年了,烏克蘭恰恰是轉型最不成功的一個。

在電視劇《人民的公僕》中因為扮演一位從歷史老師蛻變為反建制的總統而揚名,澤連斯基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從虛擬的腳本走向了現實。特朗普稱之為“一場輝煌的勝利”。不奇怪,在西方人的政治生活中,選民們總是更喜歡那個英俊而又雄辯的年輕人。

但一切是否真的皆有可能?在危機中陷入焦慮和迷茫的烏克蘭人並不都把希望寄託於天降英才。

事實是,與其讓現總統待在臺上,他們更願意把票投給那個活蹦亂跳、會來事的政治素人。如果說,後者失敗的概率是90%,那麼,前者已經被認定為100%。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巧克力大王的五年

“我不是你的對手,我是你的判決書,我的出現是你的錯誤導致的必然結果”,在上週五的電視辯論中,澤連斯基衝著“對方辯友”波羅申科矯情地說。

波羅申科執政的5年也是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的5年,烏克蘭政府一面尋求西方的聲援,一面努力切割與俄羅斯的聯繫。

《烏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被宣佈廢除,天然氣輸入改由歐洲進口,烏俄東正教會長達300多年的從屬關係也正式終止。當俄羅斯人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之間架起一座刻赤海峽大橋的同時,烏克蘭的政治精英們也費盡心機,試圖抹殺俄羅斯文化的影響,建立一個以烏克蘭語為單一語言的民族國家。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效果卻不如人意。經濟愈發凋敝,文化則難捨難分。雖然逢俄必反是烏克蘭政壇的政治正確,但是,同宗同祖的情感紐帶不是說斷就能斷,俄最新民調顯示,77%的烏克蘭人和82%的俄羅斯人對彼此仍持有正面看法。波羅申科分裂的種族民族主義沒有為國家走出困境提供任何動力,也沒有為其連選連任贏得民心。

當今世界,強人輩出,素人頻現。真正的強人(譬如印度的莫迪、土耳其的埃爾多安、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在膠著的選情中通常都有驚無險,而無所作為的總統只能讓位於新人。

波羅申科和他的團隊顯然沒有兌現五年前在獨立廣場革命中許下的諾言。他鋌而走險,想用派遣軍艦硬闖刻赤海峽的舉動打造自己作為強有力的戰時領導人的形象,最終卻更加坐實了“外厲內荏”的行事作風。

誰也不比誰差多少

這些都是澤連斯基眼中的“錯誤”,看來,喜劇明星未見得會比巧克力大王差多少,這個國家似乎誰都能當總統,大家比的並不是誰比誰更好,而是不會更壞。

儘管這位前喜劇明星暫時還沒有清晰的政治綱領和治國方略,在回答克里米亞、頓巴斯、刻赤海峽等險要問題的解決之道時,也顯得含糊稚嫩。但是,話又說回來,自烏克蘭獨立以來近30年裡,誰又曾提出過明確的國家發展路線?烏克蘭不缺乏帥哥美女、大亨巨賈和模特明星,唯獨缺乏深謀遠慮、胸懷文韜武略的政治家。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兩次顏色革命大概就是這種先天不足的最好反映。2004年橙色革命之後在親俄美、親歐兩條道路上的來回搖擺,更讓世人看清其缺乏政治智慧與戰略定力。從尤先科到亞努科維奇再到現在即將下臺的波羅申科,烏克蘭的國家走向經歷了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抵制加入歐盟和北約、再度謀求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政策轉變。在這種轉瞏搖擺的背後,是烏克蘭內部政治勢力的分裂,更是其地處俄歐之間的地緣政治支軸宿命。

誠如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言:冷戰結束之後的美國力圖在整個歐亞大陸重組國家間的關係,從而使該大陸不會出現任何一個主要的大國,在這方面,烏克蘭的作用至關重要;而烏克蘭的獨立是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重大挫折,為此,烏克蘭最終將以某種形式與俄羅斯“重新一體化”,是許多俄羅斯政治精英的堅定信念。

布熱津斯基的分析也許已時過境遷,畢竟,2014年之前的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曾經一度達成默契:北約不主動向烏克蘭擴展,俄羅斯不過分刺激烏克蘭反俄情緒。這種默契或曰僵持,也成了烏克蘭親歐美與親俄兩派相互拉鋸的外部環境。

如今,平衡早已被打破。俄羅斯奪回克里米亞變相地助推了烏克蘭政治勢力一路向西。主流輿論中的親俄力量不得不偃旗息鼓,國家不必再因向東還是向西的道路抉擇出現180度的轉彎。

就外部條件而言,確實,誰也不比誰差多少,輿論環境的一致性給了波羅申科推行民族主義路線的底氣,也給了澤連斯基輕裝上陣的便利,被認為是“講俄語的溫和派”的澤連斯基也將沿著親歐美的方向繼續前行,只不過,他的競選理念更彰顯兩個字:和平。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打鐵還需自身硬

不同於波羅申科堅持反俄、脫俄的既有政策,澤連斯基含混地強調要為和平而努力。觀察家們認為,他所謂的和平,大有保住頓巴斯(烏政府軍與東部武裝的衝突所在地)、捨棄克里米亞(烏俄對峙)的態勢。這不失為務實的對策。

打鐵還需自身硬。烏克蘭如有凝聚全國的政治力量,這種力量也應更多地服務於經濟,而非以卵擊石。澤連斯基和他的團隊(已由電視劇工作室轉變為“人民公僕黨”)不準備挑戰俄羅斯的底線,他是唯一沒有將加入北約作為競選策略的候選人。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亂世未必出英雄。不敢奢望這片東歐平原的黑土地上也會湧現出一位類似納扎爾巴耶夫的鐵腕人物。英雄可遇不可求,惟有腳踏實地才能重整舊山河。烏克蘭迫切需要安定持久的內外環境,當這種訴求難有起色,致力於發展經濟、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則是最揚眉吐氣的方式。

與俄交惡給烏克蘭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期待西方支援是永無著落的幻想,世界並不只有兩極,澤連斯基的眼光或許能跳出非俄即歐的地緣政治困局。發展的機遇譬如“一帶一路”在全球命運與共的時空中搖曳生姿。除了農業,烏克蘭在科技、軍工、基建、能源、通信等多領域都具備對外合作的潛力。抓住每一個機會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烏克蘭的一切才有可能。

烏克蘭: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