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渭源黃土樑引水入田 養羊種菜“綠色”脫貧

甘肃渭源黄土梁引水入田 养羊种菜“绿色”脱贫

甘肅定西市渭源縣秦祁鄉屬於黃土梁峁溝壑乾旱區,當地傳統農作物是土豆和大豆。圖為當地農民的覆膜農作物。 閆姣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3日電 (閆姣)天剛微亮,家住甘肅定西市渭源縣秦祁鄉白土坡村的王淑蓮迅速起床,洗漱完揣上乾糧,邊往外走,邊打電話約其他婦女到村口集合,一同前往20裡地外的楊川村打工。

渭源位於甘肅中部,是六盤山片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共分為南部高寒陰溼區、中部淺山河谷川(塬)區、北部黃土梁峁溝壑乾旱區三種類型。王淑蓮所居地正在北部,常年少雨,坊間稱“十年九旱”,莊稼收成不好,村民生活拮据。

甘肃渭源黄土梁引水入田 养羊种菜“绿色”脱贫

甘肅定西市渭源縣秦祁鄉雖然乾旱,但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年均積溫高,農民家庭畜禽養殖量大,積蓄的有機肥多,適宜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圖為當地農民在蔬菜園打工。(資料圖) 鍾欣 攝

因為性格開朗、踏實能幹,去年王淑蓮被推選為村婦聯主席。“大家信得過我,我就要好好幹,想辦法帶姐妹掙錢脫貧。平時也帶動她們收拾家務,閒餘時間跳廣場舞,參加文藝表演,精神面貌也要改善。”她說,目前帶動了4個婦女到蔬菜大棚務工,每人每天100元。

秦祁鄉黨委書記萬維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當地乾旱,故以種土豆、大豆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考慮到種植土豆收入低且不穩定,而當地光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年均積溫高,農民家庭畜禽養殖量大,積蓄的有機肥多,適宜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經過多番考察,該鄉提出了“養羊種菜搞三變”的產業發展思路。

同時,近年來該鄉依託引洮工程配套灌溉項目建設節水灌溉工程覆蓋2400畝,省級包鄉幹部銜接幫助打機井、找水源,引進節水滴灌技術種植蔬菜,初步解決了蔬菜種植基礎條件短板問題。

“種大豆和馬鈴薯畝收入最高才1000元,而蔬菜每畝要賺6000元。”萬維說,2016年開始試驗種植高原夏菜,從50畝發展到去年的350畝,今年開始集中連片種植,預計能解決180人的就業問題,帶動146戶貧困戶脫貧,“婦女們來蔬菜棚裡鏟菜、套袋,工作不累,一天能賺80到100元”。

甘肃渭源黄土梁引水入田 养羊种菜“绿色”脱贫

圖為散落在山窩裡的渭源縣山區村民。 閆姣 攝

秦祁鄉民風淳樸,大多婦女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在脫貧攻堅中也起到很大作用。李愛琴是該鄉豹子溝村出了名的“女強人”,也是該村的村婦聯主席。

2012年,她成立豹子溝村李平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養殖牛羊,在統一技術、防疫、銷售的情況下,鼓勵該村婦女以家庭為單位散養牲畜,帶動了50多戶貧困戶。同時,合作社還吸納20多名婦女務工,每人每天能賺100元錢。

截至2018年底,渭源縣未脫貧人口共2.9萬人。近年來,渭源縣婦聯鼓勵、引導婦女參與巾幗脫貧行動,調動婦女積極性,助力脫貧攻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