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十分重要。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同时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先锋人物很多都是作家。

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旗手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毫无疑问,鲁迅是一百年来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作家。读懂鲁迅,同样有助于深刻理解一百年来的中国现代史。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经典作家的特征,是可以让人从一百个方向去探究,而且窥探越多,空间越大,可研究的话题也越多。

他们的作品有无穷尽的阐释空间,他们的人生经历一样让人评说不已。

经典作家身上往往有很多谜局,很多未知的、有争议的、不可考的内容诱人深入,但这种不可考是自然形成的,有如宿命般的结果,不是当时代的人炒作出来的。

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孔子、曹雪芹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身世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地方。

恰恰是这些谜一般的人物,写出了最伟大的作品。

鲁迅的一生中,也有很多纠缠不清的谜局让人费解。

如鲁迅与周作人的兄弟失和,鲁迅与陈西滢、梁实秋、高长虹等人的恩怨论争,鲁迅与朱安的婚姻等等。

当然,鲁迅的弃医从文,参与过的各种社会活动,他的思想历程,更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现代以来,还没有一个作家具有这样的复杂性。

当然也正因为是鲁迅,他的心路历程才会让人津津乐道。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经典作家的创作,对自己所属的国家、民族,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鲁迅的创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遵时代之命,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鲁迅的文字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了解,同时又充满了未来的殷切希望和对现实的无情剖析,包括对自己的无情解剖。

鲁迅是最自觉地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创作的作家,他自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方面要完成政治革命,另一方面要把大众的精神从旧的束缚中拯救出来、解脱出来。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鲁迅的小说,描写了旧体制对人的压迫,他批判国民性中的奴性与软弱,但也时刻铭记着文学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如《药》在残酷的悲剧性的描写中,以夏瑜的坟上“平添的花环”给人以希望。

《故乡》关注的是人心的隔膜,“我”是辗转辛苦,闰土是麻木辛苦,其他很多人是恣睢辛苦,充满了悲凉的色彩。

但小说的最后,鲁迅不但寄希望于“我”和闰土的后代不再隔膜,而且发出了“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寄语。

一句看似非小说的语言,正是鲁迅坚持“遵命文学”的体现。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狂人日记》的主题是批判“四千年历史”无非就是“吃人”二字,小说的最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救救孩子……”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充满强烈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是文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悲剧感、悲凉感,常常怀疑自己的人生,但他却时时告诫青年,不要受他的影响。

他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变革。他说,如果这个社会的重重问题能够得到改变,他宁愿自己描写和批判这些现象的文章速朽。

所有的经典作家,都是自己时代的书写者,只有把他所处的时代写好了,才有可能流传下来,才有可能具有永恒价值。

经典作家必须在艺术上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鲁迅的高度,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精神高度,就是中国新文学的高峰。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鲁迅既是一名思想上的先觉者,也是一名实践上的先行者。

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狂人日记》,它的主题是批判性的,在写法上使用了白话文,艺术上充满了抒情性、象征性,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先河。

鲁迅是杂文文体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对现实的批判,类型化的描写,讽刺的笔法,成了后来者的范本。

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拓荒者,《野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散文诗的最高境界。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后人再写散文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野草》的致敬,是对其或直接或间接的摹写。

鲁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翻译观与他的写作观是一致的,翻译的文字量也几近于他的创作量。

同时,鲁迅还是一位文学编辑,主持出版过很多刊物和丛书,也支持和帮助过很多青年写作者。

鲁迅对古典文学深有研究,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花十一年时间整理和抄录了《嵇康集》。

鲁迅对多种艺术颇具造诣,深有研究。

他是中国现代木刻的倡导者,在美术上有独特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艺术设计师,从校徽到图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解“五四”,就要读懂鲁迅



纪念“五四”,想起鲁迅。阅读鲁迅,致敬经典,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阅读鲁迅,对作家而言可以对自己的文学观念、创作理念产生触动,对创作产生直接的启示。

当今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家要呼应时代要求,必须加强学习。

学习政治,学习文化,还要向科技学习,不断积累,把科学思维与文学想象结合起来。

同时,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不断提升审美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也是创作者和文学读者的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