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麻烦你帮我看一下,见没见到过这个人?”

“你再看看嘛,这是我幺女儿,我找了14年了没找到。”

“我要找到她,带她回家……”


这是十四年来的易步文老先生不厌其烦说过最多的话。已是79岁高龄的他,一个星期前寻亲的途中,不慎扭伤了手肘。老先生看着自己受伤的手,有些惋惜地对记者说:“不是手受伤,我早就出去找女儿去了。”


如今,家住泸州龙马潭的易步文老人,系原泸州某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年近八旬的他声如洪钟,虽看起来还算硬朗,但身患糖尿病,血糖值最高达到20多,每天靠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尽管身体情况不容乐观,老人依然奔走在寻找女儿的路上。


14年足迹遍及云贵川渝城市乡村


易步文老人手里拿着一摞名片,上面印有一张中年女子照片和一段文字。“没见过。”听到大家的回答,他有些失望,但还是向大家挨个递名片。“万一见到了,你给我打电话,或者送到派出所。”老人边说边赔笑,“我会感谢你。”

自2005年4月9日易菊香走失的当日下午,他从未停下寻找d 脚步,14年来易步文奔走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大小城市,乡镇甚至山村,行程近50万公里,耗尽家财。

“女儿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也不敢死。找了14年了,再找不回,我怕就找不动了。”兜兜转转14年,都是无果的奔波,但老人并没有停下寻女的脚步,他总说:“多一点线索,就是多一点希望。”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易步文在乡镇张贴寻人启事


在易步文的布挎包里,除了换洗衣服和药品,就是寻女名片和寻人启事。每到一个地方,他必做三件事:发女儿名片,讲女儿遭遇;向派出所求助,讲女儿遭遇;在显眼处贴寻人启事,讲女儿遭遇……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易步文的寻女名片


14年过去,易步文还记得女儿出门时戴了一顶布制的“盘盘帽”,女儿的特征,他也一一写在了名片上:“左眉毛尾有一小圆坑,上门牙有一颗断半补过;右手小臂内侧有三道横着的伤痕,左小嘴唇有一疤痕。不爱说话,不打人骂人,精神二级残废(疾),没有记忆力。” 他所描述的这些特征,缘于他和女儿长久相处的记忆。


老人独自寻人 风险重重不放弃


对于79岁的易步文来说,长时间的奔波,确实存在巨大风险。他不会用智能手机,儿女们无法对他进行定位;他也不爱记笔记,走过的地方自己也不留痕迹,为确保他的安全,家人绞尽了脑汁。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易菊香的妈妈


老伴本想跟着他,但腿脚不方便,另外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老伴和大女儿与他“约法三章”:每天晚上回到旅馆后,都要及时给老伴打电话,告知所在地及所宿旅馆名字、电话;身上带急救药;每天早晚各打一次胰岛素。第二天早上,老伴还要打电话确认他是否“安全醒来”。

易步文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他带着胰岛素注射器和胰岛素,早晚饭前,他都要自己打24个单位的胰岛素。


苦苦寻找线索 坚信小女儿还活着


“我其实都是根据线索一路追踪着找的,很多时候擦肩而过,我后脚刚到,她前脚先走。”易步文自认为是 “运气”不好,甚至认为还没到女儿回家的“机缘”。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易步文恳求村民帮忙留意女儿信息


易步文更坚信小女儿还活着,老人告诉新报记者,2008年在宜宾江北新街平交道,一名在路边摆摊卖草药的“尹师”说,看到易菊香和卖草药的(她男的)在宜宾临港区白沙镇、翠屏区高店、金坪等镇待了好几个月,天天赶场卖草药。

2012年重庆渝北花园新村田应淑婆婆曾亲眼见到过易菊香。2018年3月60多岁的谢大姐在四川宜宾筠连县见过易菊香。“这些见过你女儿的人,以前都不认识她,怎么就确定见到的是你女儿呢?”面对记者的质疑,易步文解释说:“他们后来看到照片了。”

但是经记者梳理发现,易步文寻女的方向和线索,不是来自素不相识的80多岁的老乡,就是深山农民,甚至是算命“先生”……老人的线索无一能被证实。因为对这些道听途说的“线索” 从不怀疑,而循着这些“线索”,他14年来一无所获。


幺女考入大学 因失恋受刺激失常


说起失踪的女儿,易步文每次都忍不住落泪。“我三个孩子中,幺女儿易菊香是最聪明的。”他回忆,易菊香出生于1972年,到今年已47岁,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1989年9月,17岁的易菊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某工业大学,是航空航天方面的定向生。

大学第一学期寒假,易菊香从大学带回来一名男同学,后来两人公开了恋情。大学就在易菊香准备毕业论文时,易菊香因失恋遭受打击。易步文说,易菊香曾在手腕上划了三刀,幸亏抢救及时,后来留下三道刀疤。再后来,易菊香又跳过楼,及时获救。

1995年,在学校多待了一年后,易菊香终于从大学毕业,其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她被分配到四川宜宾某国有企业。大学男友也曾与之和好,并在工作后结婚,结婚后小两口一个在宜宾,一个在贵阳,两地分居。好景不长,远在贵阳工作的丈夫提出离婚,易菊香遭受第二次打击,最后无法正常工作,上班没多久就开始长期病休。

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已经退休在家的易步文和老伴把易菊香接回泸州生活。期间,易菊香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成都一家医院宣称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治疗精神病,主动提出去做手术。

至今,易步文仍后悔让女儿做了开颅术。“出院回家,病情反而加重。”2005年4月9日上午,易菊香刚过完33岁生日不久,她说要去买件新衣服,出门后,从此再也没回家……


对女儿失踪自责 家人支持实为慰藉


易步文告诉记者:“我寻找幺女易菊香,大女和儿子都支持。”但儿女的这种“支持”,其实更多体现在经济上,以及对他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关心上。

易步文和老伴的退休工资,到今年每月才刚刚超6000元。除了每月家里必须开支的2000元左右,余下全部用来寻女,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常常捉襟见肘。不够的开支,往往由儿女周济。“孩子们都希望我在有生之年找回小女儿。”

在易步文看来,孩子们的支持无疑是他坚持寻女的最大动力;而在孩子们眼里,或许支持老父亲外出寻亲,只是了却老人一桩心愿,至于能不能找到,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老父亲身体还能支撑,心理还能承受,安全尚有保证,他们都不干涉。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易步文和他的寻女名片


易步文常常埋怨自己没有把女儿看好,偶尔心情不好还大发脾气。其实,家里人都清楚,他之所以坚持寻女14年,还有源自他心里的自责和内疚。当年,虽然是易菊香主动提出去做开颅手术,但她到了医院突然退缩,父亲易步文却认为已经到了医院,再怕也得做,所以坚持让女儿做了开颅手术……

只是,易步文没料到,手术后不久,女儿易菊香就失踪了。从此,他就踏上了漫漫寻女之路……

14载寻女老父亲:找不回来,我不敢歇不敢死 ▎帮帮他

新报记者了解到

易步文和女儿易菊香的遭遇后

想要帮助老人寻女

如果你发现长相和上面照片相似

且特征相符的中年女性

请与酒城新报联系

0830-2593322


供稿:新报记者 颜辰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