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板桥镇和历史上的郑板桥有关系吗?

每一个地名的产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特别是在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蒙城县,许多历史久远、难以摸底的古老小镇,传说成为人们追根溯源的线索。

板桥镇得名,与历史上有名的郑板桥有关?你还别说,真的有关系!

很久很久以前,板桥集镇所在的北淝河流域,最初为一片荒芜之地,河水与沼泽遍布,杂草丛生,是鸟儿的天堂。而生活在这里的一种鸟儿——“斑鸠”,是常客,它们喜欢在河岸的丛林里筑巢。至今,这里的人们称之为“老斑鸟”。

蒙城县板桥镇和历史上的郑板桥有关系吗?


公元5世纪左右,蒙城县县城从北淝河流域迁至涡河北岸,不久又迁至涡河南岸。因而蒙城县的人口重心,逐渐转移到涡河流域。魏晋南北朝500年的战乱,和宋元时期200年的混战,使这一地区人口空前稀少。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状况才逐渐有所改观。

因为靠着北淝河,又是南来北往的渡口,这里慢慢地形成了集市。而正是因为斑鸠这种鸟儿,大约在公元15世纪时,这里获得了有记载的第一个名字“斑鸠集”。

宋朝的大文学家王安石,从京城开封先后到扬州、宁波、江宁等地为官时,曾多次路过此地,渡河南下。卸任宰相之后的王安石,专程到蒙城来寻访庄子遗风,以及缅怀好友苏舜钦曾在此任县令,皆是从此处渡河。

蒙城县板桥镇和历史上的郑板桥有关系吗?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文坛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辞官后,也路过此地渡河。当时天色将晚,火红的云霞映照着北淝河平静的河面,令人心旷神怡。于是,郑板桥就地作画一幅,名为《北淝晚渡》。斑鸠集因为郑板桥此举而声名大噪,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郑板桥,将斑鸠集改名为板桥集,沿用至今。

蒙城县板桥镇和历史上的郑板桥有关系吗?


板桥集在蒙城东北,相距30里。自古以来,蒙城是南北要冲,江淮门户、中原门庭,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五代十国,以至宋金元混乱时期,蒙城都曾为大战之地,血漫焦土。而板桥集又是蒙城的东北重镇。

古代,寿州、颍州、蒙城等地去往东北方向的宿县、徐州、泗县、枣庄等地,皆要经过此处。而淮上地区通往萧县、宿县、砀山、永城等也要经过此处。板桥集因交通便利和商贸流通发达而闻名皖北。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相继在安徽省作乱。而捻军首义更是在蒙城境内的稚河集(今涡阳县城),捻军攻占县城后,很快也占领板桥集,并与前来剿匪的清朝亲王僧林格沁在此激战。

1940年,新四军游击队利用板桥集的有利地形,将宿县、蚌埠等方向来犯的数千名日军和伪军击退,并破天荒地用机枪打下了一架日军飞机。此战,一举闻名海内外。后来,人民政府将集镇北部,因为战争造成的九坑十八洼的闲置土地,开辟为公园,命名为“雪枫公园”(今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此纪念这次战斗的指挥官彭雪枫将军。

公园内,现已建有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和现代化的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免费供游客参观,也是蒙城县境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蒙城县板桥镇和历史上的郑板桥有关系吗?


如今的板桥镇,不仅仅是蒙城县的东北重镇,更是蒙城、濉溪、怀远、宿州交界地区的枢纽。镇区建设突飞猛进,大楼栉次鳞比,竖起的工厂一座接一座,宛如一座独立的小型县城。虽然,板桥集镇、北淝河与古时相比,已面目全非,但是当你站在河边凝望那宁静的河水,你或许还能听到千年的回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