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区域性大国还造不出火炮呢?

我爱吃八宝饭


为啥看到题目的第一印象让我先联想到三哥呢,当然包括印度、韩国等国家都能“造出”火炮,但是质量什么的就不敢保证了。韩国K-9火炮炸膛已经炸出了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印度自产的“丹努什”火炮也因为种种原因和炸膛延迟服役,最后还赖是“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有问题,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不过以印度喜欢将各种摔飞机来归咎于卖家,我们也只能躺着中枪了,反正嘴长在人家身上,不从自己的军工产业找原因,只往外推责任这是不行的。

丹努什火炮的研发之路如同印度自产的其他装备一样坎坷,几乎每次测试都会发生炸膛事故。


实际上不难看出,直到今天为止,大多数造炮技术优异的国家仍是那些老牌科技强国,例如英、法、德、意、美、俄等等,这些国家都赶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后续的发展,作为当时的老牌帝国他们的科技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严格意义上讲,从第一门推着到处跑的后装野战炮出现,火炮制造的工艺才被真正表现出来,射程、威力、精度,这就是衡量火炮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火炮炸膛的原因非常多,炮管制造工艺、材料、发射药、炮管内有杂物导致膛压不稳等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火炮的制造工艺已经得到肯定,但是要造好“大炮”依然不是那么简单。当时世界各国的造炮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英、美、德、苏、意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异常激烈,而战列舰上主炮的制造水平各国还是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这就逐渐显示出了技术发展的差异。因为各国制造工艺和水准不一,他们制造的舰炮其射程、倍径、射速、寿命各不相同,但是制造工艺无非就两种,一种是钢丝紧固工艺,一种是套筒制造工艺。

而当时有能力制造这种大型火炮的国家也仅数那几位列强。

钢丝紧固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将钢丝一圈一圈的在内膛上缠绕起来,然后把一个套管加热后套在内膛上,期间还要进行多次热处理,这样制造的火炮横向强度高,但是纵向不行,所以当时英国12英寸口径的舰炮(主流305MM)其倍径普遍偏小,最长的也只有45倍径。德国和美国则用套筒式制造工艺生产出了12英寸50倍口径舰炮,其初速、射速、准确度都优于英国同口径舰炮。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国海军吃亏的问题了,当时德国参加海战的各级无畏舰中有三艘“凯撒级”,仅它们每艘船就装备了10门305毫米舰炮(5座双联装)。

时至今日,火炮的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和精密,对炮管、炮闩、膛线的加工技术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火炮身管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冶炼、深孔加工、电渣重熔、身管自紧、内膛表面处理等,尤其是后面这几项技术全世界也仅有10多个国家熟练掌握,所以这也就造成了直到今天为什么仍有许多国家造不出一门合格火炮。而我国火炮技术方面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甚至有的技术达到世界前列水平,这样的成绩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无比的艰辛。

我是军武奇兵,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军武奇兵


只能说你低估了火炮的制造技术,高估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实力,实际上能独立生产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国家不超过20个,这已经淘汰了世界上90%的国家。而这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等10个左右的国家。知道为什么东亚某国那些号称能把首尔炸成一片火海的“谷山大炮”要用炮管拼接技术吗?就是因为火炮生产技术不行,只能把两根现成的拼成一根用。

火炮这个武器看起来老旧简单,但是他也是集合了冶金、锻造、研磨、精密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炮管、药室、炮闩、复进簧都是加工难点,而且就大部分人认为“很简单”的那根炮管对耐磨、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都是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加工精度不够或者有瑕疵,轻则降低炮管寿命,重则直接炸膛。所以别把火炮想的那么简单,不然越南也不会把美国和苏联二战制式的火炮还当做主力来使用。

我们简单说一下炮管吧:炮管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合格的材料,现代炮管的材料都是合金钢,而材料性能的优劣涉及的范围太广了,除了基本元素配比之外,冶炼、锻造、热处理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所以仅仅一个材料就足够淘汰掉一多半国家。而炼钢这个过程要涉及到电弧炉、炉外精炼、电渣重熔等多种关联生产工艺,精炼过的合金钢经过电渣重熔去除掉硫磷等对不利于炮管强度的元素。再将炼好的钢熔铸成一个多棱型钢锭用于下面的锻造。锻造先由大型万吨级锻压机对钢锭锻造,得到炮管用粗钢坯,再由精锻机对刚才的粗坯进行精锻,得到精钢坯,然后对其进行热处理。

之后就要对炮管进行半精和精加工,先对炮管外圆进行精加工整形,然后开炮管内孔,最后再拉膛线。由于炮管内孔的深度达到口径的30倍以上,这已经属于“深孔加工”,直径超过60毫米的深孔加工属于比较困难的加工工艺,需要在专用的机床上用深孔钻、镗刀还有内孔刀进行切削,而且深度太深并不能监控到内部的加工情况。在切削过程中炮管内壁的光整度很重要,因为加工碎屑很容易划伤炮管内壁,这些瑕疵会导致炮管的寿命降低,甚至大的裂纹会导致炸膛,有瑕疵的炮管通常都不会出厂,所以技术不到家话会有很高的废品率。

然后拉膛线,膛线是炮管的关键,膛线的加工跟深孔加工一样,也是看不到内部情况的。所以不仅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还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技师,在机械领域当中经验就是资本。而且膛线加工并不是一次切削到尺寸,每次进刀切削量不大,反复加工十几次直至达到膛线要求深度才行。最后还要对炮管内膛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耐磨性,否则对炮管磨损程度很大,最终会影响射击精度。

还有一种工艺叫身管自紧,这是现代高膛压火炮的基本工艺之一。所谓炮管自紧就是身管内表面受到超出材料屈服强度的压力,这样身管外层对内层产生压力,引起部分截面塑性变形。这种炮管能以较小的壁厚度承受较高的膛压,所以相当于降低了炮管重量,也提高了寿命。但是身管自紧需要超高水压机,而且经过自紧的炮管再进行机加工时会带来一些膨胀或收缩的问题,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加工工序和工艺。这种技术没有一定功底的国家不太容易搞。

上述还只是炮管的传统制造方法,还有药室、复进簧等其他关键部件,加工难度并不比炮管低。能生产炮管不代表他的技术成熟的,一方面是能不能生产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炮管,第二是能不能保证合格率,你不能生产10根有8根是废品,这不叫能生产。所以说,像火炮这种看着古老简单的地面火力武器,实际上他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广的,除了要有基础材料的支持之外,还有需要的专业机加工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师。所以,有能力生产优质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国家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strong>


雏菊西瓜Peterpan


看了有些人写了一大堆原因,却没有几个人说到点子上的。

现在告诉你们正确的答案:

一、材料配方是主要原因。

大口径长身管的炮管,要经受高温高压,所用的合金配方是关键。炮管用哪几种材料制成合金、材料的比例是多少,用什么方式加入,这个配方是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大量实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才能找到合适的配方。

二、热处理工艺也是主要原因。

炮管必须经过热处理,以改变合金的晶体结构,才能达到耐热耐压耐磨耐腐蚀的性能。热处理是门博大精深的技术,比如要在什么温度保持多长时间,然后又要在另外一个温度保持多长时间,需要几次正火、回火,用什么配方的淬火液等等。这些也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大量的人力财力的长期实验。

材料配方科技与热处理技术,都是重工业基础,也称为基础工业科技,简称基础工业。基础工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是否强大的标准,生产先进出的飞机坦克大炮航母的基础,靠的就是基础工业水平。

工业基础科技的研发,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最耗费资金,也最耗费时间,而收效却是缓慢的。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在军备上与西方抗衡,被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基础工业,最终拉跨了国家经济。

我国的基础工业起步较晚,特别是金属材料技术,在很多方面比美国日本德国瑞典还有差距。但与某些区域大国相比,我国还是强得多。

近年来,我国基础工业发展的速度已经非常迅猛了,然入木三分非一日之功,必须待以时日。

如果你看明白了我的解释,就明白了很多区域大国为什么造不出高性能大炮,也明白了我国的飞机汽车发动机为什么不如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的耐用,也明白了为什么我国的金属机械没有这些国家的机械耐用。

有些人以为仿制外国的先进武器与机械,就是拆开看结构、量尺寸,然后复制这样简单。大错!先进的东西不是拉皮尺就能解决的。


用户4364471620


前面很多高赞答案,在技术上都说的挺清楚了,但是我还有一点补充,就是资源问题。

地球上的资源分布是很不平衡的,比如中东的石油,比如山西的煤炭。制造火炮所需要的炮钢属于合金钢,需要大量的其他元素,才能达到其超群的性能。比如美国为什么在穿甲弹上精益求精,中国却相对投入较小?因为在贫铀这种材料出现之前,最好的穿甲弹材料是钨合金,全世界六成以上的钨矿在中国,湖南郴州就占了全世界钨矿总量的四分之一~~到今天中国的坦克炮性能先进的底气之一,就是~有钨,任性!

所以很多国家就算掌握了炮钢技术,但算算进口稀有金属元素的代价,还是选择买不如造了。


周胖胖80212846


造炮主要的难度在于钢材问题,需要高强度耐高温耐磨损的钢材来做炮管,否则炸膛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只要冶炼技术上不去的国家就没有自己生产大炮的能力,比如我们周围的某个区域强国,他们虽然也有炼钢厂,但是炼出来的钢材强度不够,根本造不了炮管,只能从美国进口大炮,花的钱还不少,折算单价超过500万美元一门,典型坑你没商量。

我们都知道火炮是以火药作为驱动力的,在点火的时候火药在炮管里被击发,进而产生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出炮口。这时候火炮炮管会面临三个问题,一个是高膛压,炮弹的装药量往往有几公斤或者几十公斤,这些装量的火药爆炸都可以炸掉整栋楼了,但是炮管却要凭着本身的强度硬扛住火药爆炸的压力;

其次,火药爆炸会产生超高温问题,这高温会对炮管产生不可修复式损害,普通钢材在这种高温之下会被融化导致炮管变形,进而卡住炮弹发生膛炸;

第三,耐磨度也是考量钢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炮弹发射会与炮管进行剧烈摩擦(膛线),质量差的钢材只要几次就会把膛线磨平掉得并要求换炮管,这这种材料也是不合格,也不能用来生产大炮。


优己


为什么有一些区域大国还造不出火炮呢?其实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难,有的观点认为火炮是集合了冶金、锻造、研磨、精密机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所以如此繁复的技术并不是一般国家可以掌握的,所以这就成了很多区域大国造不出火炮的原因?其实在我看来以技术论这种观点略有牵强。

第一,现代战争早已经告别了二战时期的那种短兵相接的时代,立体化作战和超视距作战早已经成为了主流,所以我们会发现二战时期火力强大的战列舰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导弹护卫舰,而且舰炮也已经成为了一艘战舰的副武器。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告诉大家火炮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已经属于边缘化武器,对于这种已经稍显落后的武器显然也就失去了继续研发的必要,所以一些区域大国造不出来火炮也实属正常。

第二,咱们再来聊聊我为什么说因为技术问题造不出火炮这种观点有些牵强。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火炮的主要结构,一个简单的火炮主要有炮管、药室、炮闩、复进簧等几部分组成。制造火炮最需要的是图纸,这个对于区域大国获取起来应该很容易,如果想要制造可能不用花钱就能得到免费的赠送。图纸有了就需要购买材料和加工设备了,如果材料和设备自己不能制造花钱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炮管的合成材料和炮管内部的洗磨还有拉膛线。这些材料和生产设备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来完成,包括最重要的人员培训。

所以现在根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完全是想不想做的问题。因为军事工业也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一个分支,举个例子沙特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方向就是能源产业,因为能源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富,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优势产业,那么沙特完全可以利用他优势产业所带来的财富去购买一些武器装备,完全没有必要把精力投入在陌生领域。

第三,我们都知道火炮的主要作用是区域覆盖,它与导弹和火箭炮比较起来主要的优势就是性价比高,但是劣势也同样明显就是射程和精度有限,在超视距战争的今天火炮阵地很可能还没有发挥作用,就会被对方的定点攻击清除掉,所以现在火炮的主要使用方向一般都是在山地或边境地区国家之间进行相互袭扰,比如印巴的克什米尔地区。但是在大规模的国家战争面前火炮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地位,所以这种边缘武器自然不会成为区域大国的首选发展方向,造不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技术早己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高精密的生产设备更是比比皆是,所以在火炮制造上根本就不存在技术和设备局限,我们在看待这种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在一个面上看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点上。


世界浅谈


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小口径火炮其实世界上中等以上国家都能造,随便拿几根钢管就能加工出一门可以用的简易迫击炮或者火箭炮,抗战时期大规模生产的20式82毫米迫击炮不就是这么个产物,中东游击队大量的山寨107火箭炮也是这么个玩意儿。火炮制造难的是大口径、高精度的高精尖火炮,拥有这种等级火炮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除了五常外,就是德国、瑞典、奥地利、南非这几个国家拥有完整技术了,而像日本、韩国都是引进自德国的半吊子技术,而土耳其和印度更是引进韩国K9火炮的半吊子再半吊子技术,其水准可想而知?没有自己的技术那就只能买,买就必然被坑,像印度没有自己实用的山地火炮,又做梦都想当南亚霸主,那就只能从美国购买单门500多万美元的天价M777型榴弹炮,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那么大口径火炮制造为什么这么难呢?

(M777刚到印度就被玩炸膛了)

火炮身管是现代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的皇冠之作

我们常常说航空发动机是工业之花,而火炮身管的制造难度丝毫不亚于工业之花。火炮身管在发射药爆炸的一瞬间要承受3000℃以上的高温和800Mpa以上的高压,还要经过高速炮弹旋转摩擦的蹂躏,所以身管必须要耐高温、耐摩擦、高强度、高韧性,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要有过硬的合金钢,现代主流火炮身管一般使用的是碳镍铬钼钒系合金钢,我国在上世纪被封锁期间也曾经研制了一系列的加钒合金钢替代品,而这种加入稀有元素的合金钢其元素配比和冶炼加工工艺在各国几乎都是绝密,可见其研制之困难,就这一项已经排除了全世界80%的国家。

有了合适的钢材,这只是第一步,加工成身管毛坯后,你还得使用电渣重熔冶炼去磷去硫进一步提高钢材强度和寿命,这一项技术也是被五常和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垄断,与大口径火炮制造强国高度重合。目前全世界最大的450吨级电渣重熔炉是我国上海重机集团研制生产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为什么现在能够成为全世界火炮制造实力最强的选手之一。

有了身管毛坯,你还得进行钻孔,加工内膛和膛线,而这又是难度系数炼狱级的挑战。在机械加工中,长径比大于10的孔加工就被称作深孔加工,而现代身管火炮长径比一般达到30以上,现代主流的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更是达到了55倍径,这简直就是超深孔加工。想一想在一个超长钻头的钻床上对毛坯进行钻洞,然后再用锤床把这个洞捶削成内膛,在看不见里面的情况下,还得保证前后口径完全的一致、内壁的绝对光滑,不允许任何瑕疵,难度有多大?而当加工完内膛后,还得使用钻头刀具反复雕刻几十次才能刻出标准深度的膛线,这对精度的要求也是高之又高,如果工艺不过关,不是废品率居高不下,就是容易炸膛,绝对制造不出合格火炮身管,又有一大波国家被拦在了门外。

搞定了炮膛,还得进行身管自紧,内膛研磨镀铬,外壁精加工,螺丝沟槽开孔,药室加工,加工完成后无损探伤,制造完毕后射击试验,检查再试验,一共数十道纷繁复杂的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对国家工业实力的高难度考验,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是绝对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火炮的!

炮弹制造也并不容易

关于这一点就一笔带过吧,炮弹制造中高性能的炸药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而内部加工组合也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就是一些高技术炮弹,比如激光制导炮弹、坦克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末敏弹等等就基本被中美俄德这几个国家垄断了。印度最近被毛子手把手教会的3VBM17芒果穿甲弹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技术,而就这个技术三哥学了十多年才勉强学会。在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度陆军几天内狂射两万多发炮弹,最后陷入无炮弹可用的尴尬境地,只能以高价从以色列进口,可是打仗了还指望买别人的炮弹,你是忘记了阿根廷飞鱼导弹被法国人卡脖子的前车之鉴啦?所以说,火炮这玩意儿你以为它技术含量低,其实真正能制造的没几个!

(印度国产三十年前穿甲弹,举国欢庆)


军史吐槽君


区域性大国不去研发和生产火炮很正常。就连超级大国美国,还请台湾帮自己生产军火呢。台湾人在接到美国的军火订单后,简直是牛坏了,就差没把自己给吹上天,后来大家把台湾接到的军火订单拿来一看,喔,原来是帮美国佬生产子弹啊!大伙就都散了。

美国佬的逻辑很简单,台湾人生产的子弹便宜啊。既然台湾的子弹质量保证,价格又低,为了节约军费,干嘛不让台湾生产。

生产火炮的逻辑,其实就和美军买台湾的子弹,是一个道理。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人研制出大名鼎鼎的L7火炮以后,很多国家一看这门炮不得了,干脆就不在这个领域,再研制自己的火炮了。就连德国的豹式坦克,也是将英国的L7直接引起、安装完事。而一些用量不大的国家,算起来引进的成本太高,干脆就采购完事。

军工生产的背后逻辑,其实就是国际上结盟和条约的延伸。既然自己的伙伴稳定且可靠,大伙为什么还不集体行动呢?既省钱,也安全。

只有俄罗斯那种四处树敌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国防安全,才不得不做一个大而全的军事工业,喔,还有当年的南非,也是这样滴。


圆窗观点


不是造不出,而是周边环境和国情不需要。比如大枫叶国,周边没有敌情不需要过多的武装自己。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制武器。还有就是海外没有市场,产量太少照成成本过高。比如天肇大婶家。还有一点最重要,人家有拳头第一硬的大哥。有用的时候可以买点。受气了有大哥出头。当然还有几个另类的,第一是人傻钱多的海湾油大仙,太特么有钱。第二是大卫星国,人家有灭国史,谁特么的也不信,就信拳头。第三是当年的白非洲,受全世界制裁,几头白狮领着大群的山羊,拳打脚踢半拉非洲。第四就是信心满满的大咖喱国,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香,不过周边也没人惹的起,北边的土豪大佬有点虚胖手软人家不怕。


暖男312840


美军M777型155㎜轻型榴弹炮正在进行训练,M777轻型榴弹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轻型榴弹炮之一,它是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应用了大量的航空科技工艺和航空材料研制而成的,就连美国这样对武器非常挑剔的国家都购买了专利,进行仿制!

现代火炮制造技术和工艺仍然掌握在北半球几个工业化水平极高的国家手里,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年代非常的久远,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制造的火炮就已经享誉世界了,比如: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瑞士的厄利空公司、瑞典的博福斯公司……这些火炮界的“泰山北斗”声名显赫!并且一直领引世界火炮发展的潮流,就连美国也要亦步亦趋跟随,这就是工业积累带来的效应。


著名的瑞士厄利空双35㎜高炮,几乎一统小口径高炮界的江湖!全世界有至少30多个国家购买和仿制了该炮,而这种火炮从出现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仍然在不断的改进和推陈出新。

火炮制造不是我们业界外的人想象的那样较为轻松,甚至说有了高级一些的数控工业母床就能制造出来先进而优质的火炮。如果是这样的简单那么世界上至少会有50个以上的国家可以制造了,而不是现在的仅10多个国家,因为火炮制造需要从冶炼钢材开始→各个大中小型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到最后的组装,需要完备的工业链来支持,而这条工业链涉及了所有的重工业部门,还要加上这条工业链上的数百万工业人口!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巨量的资金投入和大批的链条上的技术生产者。整体具备这俩条件的世界上确实不多,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这样的高度。


说到火炮制造必然要提及炮管的生产,因为炮管加工不出来也就不可能发射炮弹,炮管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火炮的射击精度,并且炮管属于深孔加工工艺,技术难度在火炮制造当中属于最高难点。需要在看不见内部的条件下将火炮的膛线一点点的“抠出来”,费时费力!

锻造完毕经过热处理、精整后的炮管坯进行冷加工膛线工序,先要使用“光学窥膛仪”对炮管坯内壁进行非常仔细的检查,要看看里面有没有:细微的裂纹、沙眼、夹渣、气孔……等缺陷,然后用镗床的卡盘将炮管坯卡紧…进刀,在加工膛线(阴阳纹)的过程中根本看不到内壁的加工状况,连“管窥豹斑”都不是,完全是“盲人摸象”!这就需要由资深的高级深孔加工技师去完成这项工作,要想知道膛线加工过程“走刀”是否正确,需要看“拉刀刀杆”的运动是否均匀、还要摸刀杆感受切削金属时轻微的抖动、观察冷却油的温度……这种“人与镗床合一”的经验,没30年以上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完成深孔加工工艺的,你一“徒工”只能在边上看着!而且工厂里面不止一个资深高级技师……这些工作不但要有天赋,还是拿钱堆出来的经验!是一个企业压箱底的工艺、立身的本钱绝不外传!


德国“猎豹”自行高炮,是将瑞士厄利空双35㎜高炮装到了“豹式”坦克底盘上了,这样一来不但是火炮技术还加上了坦克装甲车制造技术 ,仅机械制造这一块就难倒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

通过上面最简单的介绍了炮管加工的困难程度就会清楚,没有近百年是工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工艺积淀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火炮的!并且这个过程中还不能被打断 ,只要停滞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倒退,这就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和人员在培训,这已经是巨大多少国家难以企及的事情了。

所以,火炮并不是所谓“区域大国”都能制造出来,大多数制造不出来才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工艺积累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