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回報 ”正在慢慢毀掉你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都挺好》裡面,蘇明玉超市門口派單碰到老懞,老懞問她的打算,她說想存錢去美國。

但老懞幫她算了一筆賬,按照在超市打工的回報率,蘇明玉可能還沒存到去美國的錢,就已經三十好幾了。

然後老懞告訴她,自己公司的員工,做得好半年提成就有三十萬。

我能理解蘇明玉當時的那種震驚。

本文作者陸JJ。十八線編劇、影視行業從業者、正能量博主。寫過很多不知名的劇與閱讀量慘淡的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陸JJ”(id:tiyan818),分享關於個人成長的思考。

“打工者心態不可取

讀大學有段時間我也一直深陷“打工者心態”的惡性循環,即通過希望付出一段又一段的單位時間,來換取線性的短期回報。

其實想法挺單純的,甚至有點低幼,怎麼講,幼兒園級別的。

此類想法的底層思路很簡單:我要賺錢,所以錢是唯一重要的事,所以我只需要每隔一段週期,獲取固定的回報就可以了。

在大腦的任務設定端,這個目的是能夠被完美執行的,所以人能夠被滿足。

但背後由此產生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既然這回報是定期的、線性的、可能還是定額的,那這段回報的成長性在哪裡?

我得到了當下的回報,是短期利益。

但從長期來看,我是輸的。輸掉了回報的成長性,輸掉了未來的潛力。

這對大學生來說,也是很典型的“短工詛咒”。

我越需要錢,就越要用更多的單位時間賺錢,我一旦用了更多的單位時間賺更多的錢,那就失去了未來賺大錢的可能性。

獲得穩定的線性回報,是以犧牲非線性回報為代價的。

讀大一大二最後悔的一件事,是太多時間拿去打零工了。

什麼發傳單啊、擦盤子啊、超市收銀啊、倉庫管理啊,錢收得開心,但當時的我是意識不到這個侷限的。

因為我沒有考慮一件事的回報模型,即我做一件事的根本邏輯是什麼?本質是什麼?

好的模式一定遵循“不對稱性原則

一頭極小,一頭極大,這是最好滴。

低投入,中回報,能接受。

中投入,高回報,能接受。

低投入,高回報,能接受,不僅能接受,我還喜歡死了呢。

但是剛才那種“短工思維”之下的回報模型是:高投入,低迴報。

就像在2012年的上海,一個普通大學生在上海的KFC打工的時薪水是11元。需要全天候上滿至少8小時,投入8小時的整塊時間,你才能獲得88元的回報。

這對學習能力極強,素質普遍較高的大學生來說,絕對是血虧的生意。

你在圖書館呆上8小時,哪怕在其中一分鐘你發現了一條足以啟發你的知識點,或者未來有助於你開發新產品的技能點,這份潛在價值就已經遠大於88元了。

除非是少數創業天才,不然以大部分學生的資質,回報率最大的還是好好學習。

別整天給我想些有的沒的。把專業能力達到精深水平,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它的回報尺度遠大於單位時間的固定收益。

“靜靜等待”也是一種作為

那很多人就要問了,那我不賺錢我乾著急啊。

就像有的孩子職業發展遇到瓶頸了,辭職後空窗期兩個月,在家裡躺著,有些老母親就急了:

“你去工作啊!哪怕端個盤子也好啊!也是份收入啊!”

除非是少部分混吃等死無作為那種,但多數時候沉澱是極其必要的。

甚至某些時候看上去的虛度光陰,也是實度。

因為空窗期的時刻,對未來的目標是不明確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你在沉澱時攝入的信息,都會對日後有較大的啟示作用。

換句話說,一個整天躺在家裡沙發上看書的人,看上去窩囊、宅、沒能力賺錢,但他其實已經在賺錢了,只是目前還看不到。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因為真正的資本與成功的關鍵原因,不是外化的,不是具象的。它對短視者來說,是虛的,但對明理者而言,是最實的實物。

唐朝安史之亂,安祿山直取長安,哥舒翰守潼關,唐玄宗要哥舒翰出關打叛軍。

哥舒翰心知肚明自己的軍隊幾十年沒打過仗,守關容易出關必敗,但唐玄宗硬要他出去打,不出去就要斬首哥舒翰。他沒辦法,最後痛哭出關,全軍覆沒。

這件事說明有時候表面上的“無作為”並不是真的無作為,“靜靜等待”也是一種作為。

因為當你本不應該作為的時候作為了,說不定走向死亡的速度會更快。

《孫子兵法》說“勝可為而不可強求”,說的是:

如果不具備勝利的條件,沒有勝利的形勢,你還偏要強求,偏要勉強,你說“我偏要贏”,那結果就是狗帶。

現在假設一個長得像巨石強森一樣的流氓攔住你,你怎麼辦?你不可能和他剛正面啊,也不可能意氣用事說,那我打打看???那樣你會死得更快。

你只能等,等內部形勢和外部形勢的變化,等到形成了勝的“勢”再行動。

比如你說強森來吃個橘子吧,可以哄他開心然後趁其不備給他一擊。比如強森累了打會兒瞌睡,這也是你“勝勢”來了的時候。

在明明不可勝的時候,不要強求,要等。

賺不到錢不要乾著急,要等。

不要因為乾著急產生了許多浪費成本的動作,胡亂作為。不亂動作的最大好處,就是極大程度上避免犯錯的概率,堵住犯錯的通道。

有作為,有動作,就有成本,有成本,就意味著犯錯。

雖然如今人們常說試錯是好的,但在沒有極度明確的目標規劃之前,去試錯,只是在大量浪費時間成本。

俗話說得好:你別瞎折騰了,老老實實提升自己吧。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輸入”給人生帶來長期回報

那可能又有讀者要問了:你說不作為,那我應該幹嘛呢?

在人生的每一個等待階段,在人生的每一段看上去虛度光陰的階段,應該弄啥嘞。

其實答案就一個字:輸入。

輸入,輸入,還是輸入。

尤其是,建立和某一項人或事物深度連接的能力。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廣義上的深度連接,可以是專注地培養一項核心技能;

可以是專心地去維護一段親密關係,比如和一位愛人保持一段長期穩定的關係;

也可以是去一個新地方,在那兒進行深度體驗,去立體地瞭解一種文化。

在和不同人或事物深度連接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閃光點,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且擅長的事。

如果能立足於真誠的熱愛去幹一件事,那麼它在長期給你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將是無窮的。

當然也有人在深度連接過後,依然無法找到那個能長期驅動自己的、催人奮進的方向。

然而,即使迷茫依舊,但在不斷輸入的過程中,你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都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這些發於細微處、一開始很難感知的提升,就像手機充電時那每一小格增加的電量。

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通過不斷的積累、輸入,最終能為你的人生帶來更持久的續航,更長遠的回報。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你認為哪些事情屬於“短期回報”呢?

LinkedIn領英招聘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裡來!後臺回覆關鍵詞“新媒體”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領英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作者陸JJ。十八線編劇、影視行業從業者、正能量博主。寫過很多不知名的劇與閱讀量慘淡的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陸JJ”(id:tiyan818),分享關於個人成長的思考。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原作者。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短期回报 ”正在慢慢毁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