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北工大",是中国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初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历经多次整合兼并,逐渐形成了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体制;学校于1981年成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止2018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93.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0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32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历史沿革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1960年,北京工业大学创建,初设机械、电机、无线电、化工、数理5个系。

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学生转入北工大后,增设土建系。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并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南横西街该校校址设北工大预科,后改称新生部。新生部于1986年撤销。

1978年至1989年,学校调整系的设置,设机械工程学系、工业自动化系、无线电系、土木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系、应用物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应用数学系、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能工程学系、管理工程学系、建筑学系。

1990年,原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入北工大,该院6个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学系合并调整为管理工程学系、对外经济贸易系、应用经济系,至此全校共设14个系。

1993年北京计算机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北京西三环北路原校址办学,1998年迁入校本部与北工大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计算中心合并组建计算机学院。

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1993年北工大尝试教育改革成立实验学院

2000年起实验学院由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

2000年,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并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分部,均为学校的异地办学机构;2003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2004年7月实验学院终止与民营企业合作办学的协议,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迁至北京市朝阳区管庄校区,与北京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调整合并为学校全资直属二级学院性质的实验学院。

2004年继续教育学院与工大分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后工大分部办学主体为继续教育学院(称为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区)。

2005年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并入北京工业大学。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折叠院系专业

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18个本科教学单位,在64个本科专业招生;另设有独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院系专业院系专业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法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

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和制冷空调及其自动控制专业)应用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和统计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外贸)、金融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法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广告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化(只招收留学生)外国语学院英语(商务方向)、英语(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朝鲜语、外贸英语、外贸日语艺术设计学院动画、艺术设计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联网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学(Finance)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学继续教育学院** 樊恭烋学院 ** ** ** 

展开

折叠师资力量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截止到2017年年底,在职教职工总数2965人,其中专任教师173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职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 入选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在校学生24500余人,其中研究生75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名称

名单1

名单2

名单3

名单4

名单5

名单6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左铁镛

张毅刚

侯义斌

   两院院士左铁镛李京文张杰曾 毅沈昌祥刘加平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所属单位

获奖年份

1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彭永臻环能学院2007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左铁镛材料学院20083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隋允康机电学院20084计算机软件基础课教学团队蒋宗礼计算机学院20095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赵京机电学院20096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侯义斌软件学院2010

折叠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18年,​​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国家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评审年度

1材料力学隋允康机电学院20052机械设计王大康机电学院2005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王松桂数理学院20054水质工程学彭永臻环能学院2005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导论左铁镛材料学院20066编译原理蒋宗礼计算机学院20077环境保护概论王淑莹环能学院20078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王金淑材料学院20099大学英语刘宇慧外语学院201010建筑抗震设计薛素铎建工学院201011交通工程导论杨孝宽建工学院2010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负责人

所属学院

评审年度

1信息安全沈昌祥计算机学院20072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侯义斌软件学院20073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蔡建平软件学院20074电子科学与技术吴武臣电控学院20075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李晓阳机电学院20076材料科学与工程王金淑材料学院2008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赵耀华建工学院20098建筑学陈喆建规学院2010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序号

实验中心名称

负责人

所属学院

评审年度

1工程力学实验中心隋允康机电学院20062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杜修力建工学院2009

对外交流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北京中加工商专修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James Cook合作举办大学信息技术学士学位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课程班项目

折叠学科建设

据官网2018年5月的资料显示,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应用统计、社会工作、教育、艺术、工共管理、金融、法律11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

博士后流动站数学

物理学

光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统计学 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 社会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生物学 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设计学科学技术哲学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3个)

光学工程(一级)

材料学

结构工程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

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

纳米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育)

交通运输工程(培育)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热能工程

环境工程

凝聚态物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光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2个)

仪器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16个)

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

电路与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市政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国际贸易学

数量经济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社会学

高等教育学

展开

折叠科研组织

科研机构

截止2018年,学校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11计划”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其他科研基地4个。2015年“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2017年“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科群”(核心学科包括土木、环境、交通工程)入选教育部一流建设学科。

科研机构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城市与重大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属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印刷装备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16个)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与病毒肿瘤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北京激光技术实验室可信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北京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性研究实验室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北京市饮料及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北京市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物联网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环境友好新材料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先进制造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展开

学术团体

学术团体学术团体(10个)

★中国水泥协会新型干法水泥分会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显象应用分会

★中国力学会力学史和方法论分会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

★中国老教授学会理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技老教授协会

折叠科研成果

北京工业大学承担了一大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重点项目,据教育部统计口径,学校2010年到校科技经费62071万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平均增长率约15%。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00多项,共申请国家专利2480项,获得专利授权1462项。

折叠学术资源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共100余万册,引进各种数据库资源40多种(含数据库60多个),包括Web of knowledg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EI Village、ISI Proceedings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PIE 、OCLC 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大型的网络版数据库,引进中外文期刊一千六百多种,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馆际网络。[1]

学术刊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74年;其主要刊登光学工程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土木工程与建筑、交通工程、环境与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数学与物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外多家数据库收录。[2]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于2001年,曾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北京市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