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5公里处,群山以北,龙河故道以西。有一座春秋时期的偪(bī)阳古城遗址,故城周长3293米,当地有“九里单八步”之说。据《峄县志》载:“偪阳国,妘(yun,姓)姓,彭祖帝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此。”据考证偪阳国建于殷商时代。春秋时期的偪阳大战使小小偪阳城永载于辉煌史册中。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晋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四月初,晋侯以霸主身份联合鲁、宋、卫、曹、莒、邾(zhu)、滕、薛、杞、小邾、齐和吴13国联军气势汹汹杀向偪阳国。偪阳国君是个有勇有谋的国君,他毫无惧色,顽强抵抗。诸侯之师连攻数日未克。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辎重车辆到达前线,为坚守城池,偪阳军打开城楼的悬门出兵欲夺取敌军辎重,而诸侯军乘机而入。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偪阳守军忙放下悬门截敌,打算将敌军分而歼之。此时,身为鲁国陬(zou)邑大夫的叔梁纥(孔子之父孔纥,字叔梁)双手托起千斤闸门,让攻入城内的军士撤出。因此,叔梁纥以勇力而闻名于世。经历这次历时一月之久的攻坚战,偪阳城遂有“城小而固”之称。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偪阳城内西南有一座小山,传说诸侯大军围城之前,偪阳国君作了充分准备,巧施一计,命令士卒背着小米在小山上遍洒,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诸侯大军一到,主将骑马观战,随从一将看见米山,心中一惊,便说:“偪阳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米,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主将对小山细细观察,沉思良久,取出箭来,“嗖嗖嗖”三箭,箭头着米而倒。主将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不入,一定是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军奋力攻城。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尽管偪阳军民拼死守城,但终因寡不敌众,13国诸侯联军用了29天的时间将偪阳城攻下,从而灭掉了偪阳国。后来,人们就把这段故事叫做“一箭破城记”,把这座山叫做米山。中国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第60回“智武子分军肆敌,偪阳城三将斗力”和第61回“晋悼公驾楚会萧鱼,孙林父因歌遂献国”就叙述了春秋偪阳大战的场面。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偪阳遗址

偪阳灭亡后,属于宋。楚灭宋后,改偪阳为傅阳。秦代设傅阳县。如今,偪阳城基本轮廓依然清晰可见,东西窄,南北宽,呈长方形。城内米山仍在。

枣庄境内一个拥有“亮剑精神”的小国,面对13国联军毅然坚守29天

城郭遗址

游览偪阳故城,那种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刀光剑影的豪情悲壮场面油然而生,不由得为偪阳国勇抗强敌的不屈精神而赞叹。偪阳国虽已烟消云散,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永存。1977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