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推廣“四鏈模式” 推進產業脫貧

“我們村以前是個遠近聞名的山區貧困村,村裡原有貧困戶104戶。近年來,在血桃產業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發展血桃3800畝,已經帶動了99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4月23日,魯山縣熊背鄉大年溝村血桃產業黨支部書記王長海向記者介紹道。

魯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該縣圍繞“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作文章,以黨建促產業,以產業帶民富,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

組織建在產業鏈,挺起脫貧主心骨。在村組,該縣組織部門把從事相同、相近產業或有同類產業意向的黨員編為一個黨小組。在鄉鎮,根據擴大規模、連片發展的需要,把各村產業黨小組組建為產業黨支部。對於從事同類產業黨員人數多、產業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成立產業黨總支。目前,該縣共成立兩個產業黨總支、65個產業黨支部、1500多個產業黨小組。在產業黨組織的引領下,以黨員為主體,吸納致富能手、產業大戶和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由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向規模化發展,由零星產業點匯聚成產業帶,實現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董周鄉成立林果產業黨支部,帶動林果業從最初的65畝示範基地發展為綿延15公里、3.5萬畝的特色經濟林長廊,年產值1.7億元。

黨員聚在產業鏈,當好脫貧主力軍。在村級組織換屆中,該縣把奉獻意識強、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產業大戶,黨員致富能手推選為產業黨組織書記,或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配齊配強產業“領頭羊”。辛集鄉三西村黨員致富能手郭富運被推選為種植產業黨小組組長,帶動12戶貧困戶利用葡萄廢枝做菌棒,種植有色蘑菇大棚33個,戶均增收兩萬元以上。在產業黨組織的引領下,全縣1萬餘名農村黨員主動認領政策宣講、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等產業發展示範崗,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服務,當好脫貧主力軍,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同時,該縣還開展了“一名黨員和一名致富能手聯繫幫帶一戶貧困戶”的“2+1”幫扶活動,建立幫扶對子8500多個,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建立黨群致富聯合體。

人才育在產業鏈,培育脫貧主人翁。該縣把農技專家、鄉土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才等組織起來,組建縣農業科技服務團和25個鄉鎮分團,分包聯繫產業項目,手把手教技術、帶項目。服務團還利用“掌上紅鷹”APP視頻功能,對於群眾在生產過程中的疑難蟲害病症在線會診、“對症下藥”。目前,科技服務團開展產業技術幫扶5800多次,培訓群眾4.6萬餘人(次)。魯山縣科技服務團成員、辛集鄉葡萄產業黨總支書記張平洋通過黨建信息化視頻會議系統,遠程為種植戶講解葡萄種植技術,“面對面”解答疑難雜症。同時,該縣依託縣、鄉、村視頻會議系統和無線廣播服務系統,根據農時農事,適時開展學習培訓,把群眾培養成致富能手,提升產業發展能力。

農民富在產業鏈,決勝脫貧主戰場。該縣採取“產業黨組織+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培育了一批致富帶富能力強的產業項目,打造了“六大支柱扶貧產業、七條扶貧產業帶、‘六金’增收模式”的“676”產業扶貧體系,形成辛集鄉葡萄、董周鄉酥梨、熊背鄉血桃、庫區鄉藍莓等特色產業競相發展的局面,增強了脫貧攻堅“造血”功能,將群眾個體經營的“小舞臺”推向共同致富的“大天地”,帶動兩萬餘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辛集鄉成立葡萄產業黨總支,下轄3個產業黨支部、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8名,示範引領26個行政村、3200多戶農戶種植葡萄1.5萬畝,年產值1.5億元,帶動85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 師紅軍 黃高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