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一些学校要求教师一天4签到有必要吗?为什么?

心向远fang


教师都是热爱自由的人,这样的做法先不论是否有必要,首先会让教师强烈反感。教育是“交心工程”,而这种生硬的管理制度,能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呢?我看很难。一个不能提升教师幸福感、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是低效的,是徒劳的,这样的管理还有必要吗?

1.教育是良心工程,管得住身体能管得住心吗?

学校要求老师签到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求教师在岗在位,单纯地认为老师在学校就可以投入精力去备课、批改作业。

这样的想法太过单纯了。一件工作,用心去做与应付去做简直天地之别,而“用心”和 “应付”背后的动力是源于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和职业的操守,应当与学校的点名毫无关联。

相反,学校这种生硬的管理模式,只会增加教师的反感,掺杂着这样情绪的老师工作起来可能还是应付的成分要多一些。

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作为一个领导要相信教师的敬业精神、担当精神和负责的态度。信任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李嘉诚说,鸡蛋从外面打破是一道菜,而从里面打破是一个生命。领导的管理应当激发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热忱,而不是成为教师情绪的反向指标。

2.与教师管理最适宜的模式是“弹性管理”制度。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教育现象,学校的教学成绩与“签到”是成反比的。越是热衷“签到”的学校教学成绩越差,越是实行“弹性工作制”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越好。

我工作的学校也从来没有签到制度。有课上课,没课备课,忙完开路,教师有充份的自主权,但是教育教学成绩年年被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升学率、优生推进率,率率名列前茅。每年招生季,学校广场排满了人,挤破了门。

与我们相邻的一家兄弟学校,天天搞签到,搞得教师人心浮动,外流的教师多,辍学的学生多,各项考评指标样样倒数。最终学校校长成为了这项“签名”的牺牲品。

教育管理从来就是一门科学的复杂的艺术,如果单纯地认为一天签几次名就能管好教师,就能提升教育教学成绩,那也太也简单了!校长真的想为教育贡献一点力量,只要记住一条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爱教师,这样的校长才能收获教师的心,得到教师的支持。能够帮助别人成功的人就是最大的成功,能够给别人带来的快乐的人就是最大的快乐。奉劝天下校长共勉之。


乱语三千


在一些学校,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每天刷脸签到4次——用考勤机上午签到一次、签退一次;下午再签到一次、签退一次,一天合计4次。大部分学校都执行这种制度,但令老师们感到万分郁闷的是:有时候我们来到学校忙着进教室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能忘了进办公室刷脸,或者刷脸签到之后忘了自己到底有没有签过到,心中就会万分纠结。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还在4次刷脸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比如某节课没有上课的老师必须呆在办公厅,然后必须在坐班签到表上签上大名。我盘算了一下,刷脸签到4次,再加上手签坐班签到表两三次,一天单单签到的次数就达到六七次。

那么,如果漏签了会怎么样呢?一方面,要扣绩效工资中的考勤津贴;另一方面,要扣考核分中的考勤分。每天如此反复签到4次,甚至4次以上,风雨无阻,到底有没有必要呢?我觉得对教师队伍中的“流师”(在岗不在位的教师)而言有必要,而对其他老师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必要。对于混日子的教师而言,你每天签到一百次,他(她)的教学态度会发生转变吗?他(她)的教学能力能得到提高吗?对于自觉性很高的教师而言,就算一天只签到一次,他(她)同样会早出晚归,同样会爱生如子,同样会是一个学校的“顶梁柱”。

对于学校领导来说,每天让教师签到4次,是一种无奈的举措。对付那种极其不自觉的人,你不用这种办法,你也很难搞定他;同样,一个学校单单依靠考勤机来管理师资队伍,这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一个学校所有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非单单靠一部人脸考勤机就能搞定的。当老师迟签一秒就被扣几百块钱,当老师早签一秒被当作早退而变成缺勤一午,当教师上个厕所都会被记作坐班缺勤,只会让学校的怨气越来越浓郁,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甚至会降至冰点。那么,这样的学校不仅是老师们的不幸,更是孩子们的不幸——因为,老师怨气越大,传道受业的效果就越差。
以前用笔手签考勤,也没出现几个“流失”;现在一天刷脸4次,教育教学的成效就真的提升上去了吗?那些出工不出力的老师就真的绝迹了吗?在规定的几分钟之内让教师必须签退,那么那些加班加点的老师一旦太投入而忘了刷脸,就真的倒血霉了。每天的签到,并非不可以。但是,考勤机放在哪里,考验着一个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把考勤机放在办公室的某个很难被发现得旮旯之地,还是把考勤机放在每一个教师的必经之地,这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足以显示出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同样,签到的时间段,是在短短的五分钟的一个时间段完成签到,还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段内完成签到签退,同样也能决定着教师怨气的多寡。


微雨润苗


你好,原谅我的不请自来,我是一名私立高中的物理老师,而且我以前在企业理做管理,所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从我们这些老师自己的角度来说:

1、我非常讨厌这种打卡制度,白岩松曾经说过,一个企业一旦开始强调打卡,南无这个企业一定是在走下坡路,学校也是这样,学校开始强调打卡,就说明有不少老师,在没课的时候不想在学校呆着,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愿意,呆着不舒服,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老师觉得实现不了自生价值,还不如在家咸鱼一下。

2、当学校不能让老师们觉得自己努力是有价值的,老师当然不愿意在学校呆着,即使逼着老师在学校呆着,也没有丝毫效果,就和学生一样,不是从内心想要搞学习,是没办法真正把成绩搞好的。

3、我工作的学习比你这个好要过,每天要打至少6次卡,而且有课的老师需要推迟很多才能打卡,因为上课、遗忘或者找学生谈话而没有打的卡,不能不卡,漏卡要扣工资。

二、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1、我勉强可以理解学校的做法,至少这样做,可以看上去,大家工作比较努力,而且,在这都不努力,那么不来的话那就更不行了。

2、作为管理者,应该从根本采取措施,我个人认为,应该进行优胜劣汰,提升待遇,吸引人才,让那些混日子的瑟瑟发抖。

以上是我的观念,谢谢,希望对你又帮助,谢谢!


兔宝宝点点和笨笨


非常有必要!一天4次太少了!我们这早8点中午11:30,下午14点晚6点标准4次刷脸签到签退,而且中间不定时抽查。

不管你去干什么,不在课堂则一定在办公室。抽查人员只等5分钟,5分钟之内座位仍无人则算旷课,按旷课扣钱!即使你去厕所拉肚子也不例外。有意见直接去给校长解释!

校长一个观点:一线教师又不象管理人员一样事多责任大,没有其它事。所以课堂与办公室两点一线正常。

在我们当地4个普高中,我们校是精细管理模范学校。教育局曾大力宣传我校管理经验,原准备在其它三校推广,但因高考成绩与他校差距逐年拉大,且现在差距太大!所以这愿望一直没实现!

我想这也是我们校长最大的遗憾!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我老婆她们学校原来要求教师一天四次签到,凡是没有签到的,按缺勤处理。在绩效工资中按一次10元扣款,还要扣除相应的年度考核分。

后来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老师代签情况比较普遍,一些领导出于私人情面,对部分教师网开一面,也有的学校领导,经常不在学校,忙于自己的生意或者私事,但在签到表上都标注为出差,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引起按规矩办事的教师强烈不满。

有一次明察暗访组到学校检查工作,发现签到表上和实有人数不相符,有八人不在学校,六位普通老师,两位学校领导,但在签到表上标注六人已签到,两位领导出公差。

经调查核实,六位老师为代签,两位学校领导办私事,明察暗访组将他们作为全区的典型,进行了全区通报,并依据教育局的相关规定,作出了严肃处理。

她们学校在去年也换了新校长,废除了以前的签到制定,改为现在的头像扫描考勤和空堂坐班制。老师空堂坐班,很多老师表示不满。请问这样的考勤制度合理吗?

欢迎在评论区建言献策!


Lance课堂


有没有必要那不是老师说了算。今天县教体局来我们乡检查“精细化管理”。在所检查的超过50个的项目中,有一项就是签到。我们学校有十二个老师,除了两个代课的,其他老师都在学校住校。我从周一早晨7:20左右到校,到今天是周四,没出过校院,五上级仍要求学校必须让老师签到,也对,不签到怎能体现“精”“细”“化”(量化)管理?😛😛😛😛


伏牛山中一老翁


无论有必要没必要,反正你必须遵守,几乎是现在所有的学校都遵守了这一个规则,早上签一次到中午一次,下午一次放学一次。

以我们大多数的单位举个例子,通常是在早上7:10到7:50可以签,现在很多单位都进化到了用钉钉签到,我们单位也不例外。但其实丁丁签到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它的定位非常不准,有时候我在单位签到的时候低点却显示离我们单位有十里开外的地方。

中午放学这一段时间,许多单位对于签到的管理不太相同,有的单位是11点半放学,但是11点就可以签到回家,对于我们单位来讲是不可以的,我们单位是十点十一点二十放学,那么前段时间就是11:20到12点之间,基本上就是满足四十分钟左右。

下午上课时间,现在规定于1:30正式上课,也就是指学生必须到校,所以我们的签到时间在1:30之前的大约40分钟以内。

其他的时间都几乎相类似,在这里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就是有时候学校的管理的确是有一点不太科学,但实际上人多了之后也只能这样做。

对于很多单位,特别是小单位来说,一个单位如果少于二三十人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人际管理,人情管理,关爱管理,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人数,小单位的工作积极性,领导如果在小单位里面都需要靠签到来维持秩序的话,那就实在是没必要了。

签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正常的状态,不仅仅是企业,更多的事业单位也完全实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以说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利用一些电子软件完成签到过程。


宜城老师


完全没必要,最近北京的一名小学校长很火。这位小学校长在教师的管理上,不像其他学校一样,搞什么精细化管理,而是管理更加人性化。在这个学校里教室不必考勤,只要教师能够高质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一个就是,在这里的教师不用写教案,每年只要交两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教案,其他的不会检查,把时间留出来给教师准备上课。教师家里有事情,教师身体不舒服,随时可以离开学校,只要能够保证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校长,带领了这所小学,年年获得好成绩。校长的理念就是,你对教师好了,教师就会对学生好,对学校负责。

同样,有的学校是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教案,教学计划,学习反思甚至读书笔记样样都有,并且有明确的检查时间,检查要求。很多教师每天都会忙于应付,很多工作虽然做了,但是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自然不用心,既浪费时间,更浪费精力,那么这些东西真的被主任检查了吗?曾经有一位教师斗胆在里面你写到,主任,是个大坏蛋!那份教案因为文字写的好,还被评了优!

自古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一直是被人尊重的光辉职业。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使干。都是来形容的教师的无私奉献。可是什么时候,教师变成了畏首畏尾的应付者,其中谁的责任,和管理者的无能也有很大的关系吧。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当然,人,是有惰性的,也不见得每个教师都会那么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要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负责的好老师。曾经江苏名校长,在回忆时写道:自己刚当上校长,由于年龄较小,各项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激励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大伤脑筋,最后做了大胆尝试。他撕掉了学校的教师签到薄。告诉每一名教师不用签到,有事可以随时离开,但要保证好学校的教学及其他任务。令他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竟然很少有人迟到早退,就算临时有事回家的,做完事情也会马上回来,大家上下一心,教学成绩突飞猛进。

再好的制度也是有缺陷的,与其让管理提高教师的规范,不如让自由给教师以体面和温暖。因为“人民教师”这个称呼就能引导着大家负重前行,请不要用精细化管理,加重他们的重担。


教育充电宝


我觉着是有必要的。毕竟在一个至少一百人的单位,左中右各色人等良莠不齐,绝大多数老师为了工作早来晚走,勤奋工作,甚至有的不到七点就到,晚上七点才回家,这种教师是多数,但是,也有个别人,每天晚来早走,上午第一节不让安排课下午第一节第四节不能安排课,为的是可以干自己的私事,这对绝大多数勤奋工作的人是不公平的。这种人也是不自觉的,没有制度的约束,这种人会越来越多

约束制度,从来都是给少数人准备的,绝大多数老师,对于打卡,除了多少有点不方便外,觉不出什么

白岩松那样说,不知道他做过调查没有,也不知道他做过管理没有


Hqguo


一天四签到,有必要没必要,不是你说了算,我说了算,也不是老师说了算,决策权只有一个,那就是校长。

北京市有位女校长,不让教师写教案,不让老师签到。平时教案就备在书上,每学期交两份精品教案就行;老师们有事,和谁调一下就可以了;这位校长还反对老师带病上课,在她看来老师们应该家庭与工作兼顾,这样的“散养”,在一些主张一天四签到的校长眼里,简直是“不成规矩”。可是人家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人家的学校不是一盘散沙,反而老师们的积极性高涨。



所以,管理者不能只讲形式,有句话说的好,管的住人,管不住人心。一天四签到,表面上把老师拴在了学校,保证了工作时间,可在这段时间内老师在干什么吗?都在认真的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我看未必。对于一些高度负责的老师,压根不用纪律约束,她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刚上班的时候,学校里有位五十多岁的老师,每天放学后,都给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补课,很晚才走。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她:这么认真干啥?她说:干工作,是给谁干的?还不是给自己干的?学生教不会,就是个失败的老师。那时,我们学校从来不签到,但是教学质量很高。

领导和同志一条心,管理人性化,科学化,艺术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把大家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上去了,成绩自然好了。如果一位管理者,只拿制度压人,干的好坏一个样,对有困难的同志不管不问,做什么事情“一刀切”,或者在制度年前“一碗水端不平”,或者总用“如果谁不好好干,出了问题,谁负责”这样的话来当口头禅,我想不管你是一天四签到也好,不定时查岗也罢,只能适得其反,弄得人人自危,怨声载道,教学质量也未必会提升。


领导是门艺术,好的领导不会单靠签到约束人,一个学校到了靠签到约束人的时候,这所学校也绝对不会是一所有生机、有活力,和谐的好学校。你说,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