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別拿“信披”當兒戲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題:別拿“信披”當兒戲

新華社記者許晟

康美藥業日前發佈更正公告,稱2017年財報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公告一出,市場譁然,言稱康美藥業爆了個年報“壓軸雷”。

4月29日,康美藥業發佈2018年財報同時,說2017年算錯了近300億元,要更正。公告次日,康美藥業股價跌停,一日蒸發超50億元市值。而截至目前,公眾只看到一份董事長“向所有股東朋友們致以最誠懇的歉意”的致股東信。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300億元的資金究竟是怎樣“多計”上去的?此前,市場就已經質疑公司的貨幣現金過高、存貸雙高等問題;中國證監會去年末以“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對其立案調查。諸多信號顯示康美藥業信披疑點重重。

在資本市場,這樣的公司並不少。有“扇貝說跑就跑”的獐子島,更有“1001項議案”的慧球……從“白馬”“明星”到“垃圾股”,有時只隔著一份“摻水”的公告、“美顏”的財報。

此類公司破壞的是信披的基本制度。證券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然而長期以來,財報“打補丁”、信披避重就輕等市場亂象迭出,嚴重破壞了市場運行秩序。

此類公司傷害的是投資者合法權益。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是投資者重要的投資參考依據。不準確的財報信息必然誤導投資者,誘使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最終有可能損失重大。

此類公司動搖的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可是財務造假、減持圈錢、任性停牌等亂象中,多少上市公司是製造者和幫兇?

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是資本市場的底線之一。堅守底線需要上市公司打心底裡尊重投資者、尊重市場;需要中介機構切實勤勉盡責、為每一份簽字公告負責;更需要監管層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管到造假的疼了、耍花招的怕了,才算到位!

康美藥業的“雷”已經爆了,相信監管層會拿出一個市場認可、中小投資者拍手稱快的懲戒措施,期待上市公司能真正對股東負責、為股東創造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