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pa(背靠背)——逐渐淡出中国的品牌

Kappa作为一个意大利品牌,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几年,做得不温不火,随着中国动向获得Kappa中国的品牌授权后,Kappa开始了在中国市场一飞冲天的发展。

kappa是1916年在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turin)成立,主要经营运动、休闲服装。在品牌的创始之初Kappa就开始向各种运动队提供赞助。Kappa的主要商品都是针对体育用品市场而设计的。很多著名的球队都是Kappa的忠实支持者,其中佼佼者当数尤文图斯和巴塞罗那,国家队则有南非和牙买加。Kappa涉及的体育项目有足球、滑雪、板球、沙滩排球、曲棍球等等。

Kappa(背靠背)——逐渐淡出中国的品牌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不火了呢?

Kappa作为品类的分割者,当年成功地从运动品类和时尚休闲品类中切割了市场,这个定位至今仍未过时,问题只是中国动向没有把握机会把份额做大。反而给了别的品牌更多的机会。彪马、阿迪的三叶草这几年都在运动时尚上下足了功夫,而安踏、特步则一直走平价的运动路线。这些竞争对手都对Kappa形成了挤压。

Kappa(背靠背)——逐渐淡出中国的品牌

更让我看不懂的是, Kappa和风光的时候相比,产品并未有明显的创新,定价却向耐克、阿迪达斯看齐,这让消费者无法买账。很多品牌开创一个差异化的定位就很厉害了,但关键是让你的品牌具有长久的竞争力,品牌是需要适时的改变的。

当Kappa的运动时尚逐渐变成大众化水平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穿,时尚属性就下降了,流行就在增长,而流行则属于大众,如何把握流行,不会像风一样的过去,这反而成了Kappa遇到的难题。当“背靠背”T恤满大街时,Kappa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Kappa(背靠背)——逐渐淡出中国的品牌

事实上,当一个品牌走时尚路线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一家企业要永远保持潮流前沿是很难的,尤其是一家中国企业,也许从国外拿到一季货品可以爆红一下,但是下一季就很难说了。而中国的软实力还比较有限,在文化方面更多地受欧美影响,Kappa要想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挖掘出时尚元素是比较困难的。

由于Kappa陆续结束与宝胜国际和百丽国际的合作,导致其渠道受损严重,两者之间掌握了无数家门店。而随着销量的下滑,更多的经销商在接下来的日子选择了抛弃Kappa。

设计无创新,品牌溢价下降,渠道控制能力弱,这就是近年来我们看到穿Kappa的人变少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