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墓”為什麼會在杭州西湖?

歷史一書生


于謙平生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但是最近新聞上面沒有聽說于謙“仙逝”啊,怎麼搞的人還在,墳就已經修好了?



慢著,等一下,肯定有一點問題。然後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一個于謙,可不是講相聲的于謙。正如之前的文章當中,不是也有一個周立波,死後把遺產全部捐掉嘛。

于謙的前半生可謂是順風順水,24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可謂是順風順水。當然古代更講究裙帶關係,于謙的前半生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主要還是有人賞識他。

當時朱高煦叛亂,明宣宗御駕親征,于謙擔任御史。後來朱高煦投降,于謙當著眾人的面把他罵得抬不起頭,跪在地上一個勁的說罪該萬死。明宣宗甚是欣慰,給他提了官。

在明宣宗、明英宗時期,于謙出任晉豫巡撫。結束任期準備走的時候,幾千人請求留下。在他治理的時間內,晉豫百姓安康,土匪連山都不敢下。可惜于謙回到朝中後,開始出現轉變。

明英宗初年的時候,朝廷當中還有三楊三人為官清廉,處處為百姓著想。再加上于謙也是如此,所以說但凡於謙提出來的建議,基本上可以立刻得到實施。但是後來三楊去世,太監王振開始主事。

一時間大量的人前來巴結,唯獨于謙每次上奏的時候,都不給他送任何禮物。結果被他記恨在心,挑唆別人彈劾于謙,結果於謙被打入大牢。還是幾千名百姓上書,才把于謙給放了出來。



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瓦剌軍大舉來犯。太監王振極力攛掇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中了敵人的陷阱,明英宗在土木堡地區被俘虜。消息傳回北京之後,一時間朝堂大亂,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此事。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星象有變,應該南遷到南京。結果此人被于謙大罵一頓,拿南宋的事情來舉例子,認為遷都會動人心,力主留下來抗敵。他的建議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

此時攝政王郕王也就是後來的明代宗,非常信任於謙,把他提任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京城的安全。同時為了懲治王振,很多人提出來應該把他誅殺。

但是由於王振在朝廷黨羽眾多,雖然建議提了出來,但是遭到很多人反對。明代宗準備擇日再議,但是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出手,當場打死了王振的黨羽馬順。

因為在所有的反對聲中,他的話語最響。當時明代宗(此時還不是),嚇得立刻要退走。還是于謙使勁架著他,才讓他看著馬順被打死都沒走成。

如果當時所有的人都軟弱,也就沒有明朝後來200年的基業了。考慮到太子還小,于謙等人就奏請皇太后,希望能夠把郕王立為皇帝。雖然他推脫再三,但是在於謙等人的堅持下明代宗登基。



雖然後方有了主心骨,但是瓦剌大軍挾持明英宗打到了北京城下。這也是由於瓦剌軍多次用政治要挾,告訴他們如果不投降,就殺掉明英宗。但是另立新君又沒有人敢提出來建議,擔心明英宗秋後算賬。

然而於謙不怕死,他提出了江山為重君為輕的話語,也就有了明代宗。不過由於明朝的精銳,基本上都淪陷在了土木堡。北京城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加起來10萬人不到,如何抵擋即將到來的大軍?

雖然于謙是一個文人出身,但是此次保衛戰充分體現了他的膽識。打仗主要有三點需要解決,第一是武器裝備,第二個是人員,第三個是糧食。

他一邊命令各地緊急加制武器裝備,一邊動員全國參軍,另外還讓前來北京的士兵自帶乾糧,有運輸乾糧前往北京的商戶,一切費用也是由朝廷承擔。

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解決了這些大難題,明朝也終於有了一戰之力。在後來將近4個月的保衛戰當中,于謙始終都是戰鬥在第一線。並且下了死命令:這場戰役要麼贏要麼死,誰都不準開城門。

經過幾個月的戰役,再加上軍民齊心,終於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雖然後來明英宗回國,但是被明代宗軟禁起來。由於此時于謙立功最大,明代宗也是對他呵護有加,升官加薪是最基本的。


而於謙本人也沒有得意忘形,仍然恪守之前的兢兢業業。但是沒想到幾年之後明代宗去世,明英宗在徐有貞等人的策劃下重新奪權。很多人擔心的事情終於來了,明英宗對於謙來了一個秋後算賬。

據說于謙不僅遭受了凌遲知死,死後甚至還被砍去了四肢。由於于謙本人便是杭州人,所以他死後,百姓自發的把他的靈柩運回到了杭州埋葬,因此杭州就有了一個于謙墓。

不知道是不是一種諷刺,于謙基本上犯的是和岳飛相似的錯誤,結果下場是一個都比一個慘。但是面對國家危亡之時,兩人是拋棄個人的性命,大膽的做出如此決定,實在是令人欽佩。

杭州西湖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如今埋有于謙、岳飛、張蒼水(三人稱西湖三傑)、武松、秋瑾等人的墓穴。不過很多人對於謙並不瞭解,也是由於相關宣傳不多的緣故。所以說相對於岳飛墓,此地比較淒涼。


史之策


杭州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一塊寶地,也可以說是悲傷之地。因為它有幸埋葬了兩位大英雄,但這兩位大英雄無一不是被冤枉處死,宋有岳飛,而明有于謙。即使過去了幾百年,每當清明節來臨,還是會有絡繹不絕的遊人為兩位英雄掃墓祭祀,他們的英雄事蹟至今讓我們聽起來那樣的熱血沸騰。

而相比於岳飛,我認為于謙比他遭受的冤屈更大。沒有岳飛,南宋還可以苟延殘喘,偏安一隅,但如果沒有于謙,也許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遠遠撐不到276年,在整個大明的歷史上,很難再找出這樣一位憂國憂民、清廉自守,而且又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

于謙的英雄事蹟

說來也巧,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正好於謙出生,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朱元璋轉世投胎繼續護衛著大明王朝。

明朝經過成祖、仁宗、宣宗三代人的經營,國力強盛,大明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但較為可惜的是,宣宗這個愛好鬥蟋蟀的皇帝卻沒有一副好身板,年僅38歲就撒手人寰,太子朱祁鎮匆匆繼位,這一年他不過十歲,他不知道這份千斤擔對他來說到底有多重。

也許是從小失去了父親的管教,使得朱祁鎮從小頑劣,而侍奉的宦官也是儘可能的討好他,朱祁鎮親政之後,寵幸宦官王振,在馬屁的圍繞下,讓他漸漸迷失了自我,認為自己有朱棣之風。在瓦剌犯境的時候,不顧群臣的反對御駕親征,結果中計被瓦剌太師也先俘虜,釀成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而此時的北京群龍無首,幾十年來的太平讓他們慌了手腳,有主張抗戰到底的,有主張南遷的。最終於謙力排眾議,反對南遷,擁立郕王朱祁鈺登基,是為景泰帝。在北京城下,打了一場漂亮的保衛戰,避免了步“靖康之恥”的後塵。

于謙含冤被殺

回國後的朱祁鎮位置相當尷尬,國家已經有了新的皇帝,他只能乖乖的去南宮做太上皇。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于謙和景泰帝這對君臣也算是千古知遇的榜樣。

然而,于謙的剛正不阿卻使得一幫勢利小人喪失了既得利益,加上景泰帝廢立太子的風波,為了生出兒子,他把自己的身體搞垮了。因此諸如徐有貞、石亨等投機分子趁機發動宮變,朱祁鎮從南宮走出來完成復辟,而為了報復,這幫人把所有的仇恨通通發洩在了于謙的身上。


其實作為兵部尚書的于謙早就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奪門之變的當晚,他的兒子于冕曾跑回家將消息報告給他,然而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小子安知國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作為手握兵權的于謙來說,鎮壓叛亂易如反掌,然而他愛國的品質不容許他這樣做。一者,景泰帝病危,如果鎮壓了叛亂,朱祁鎮如何處置?二者,朱祁鎮被處置後,前太子朱見深怎麼辦?這無疑徹底絞殺了大明的繼承者,相比於自己的性命,他選擇了國家的大業。

而在奸臣的慫恿下,朱祁鎮認為不殺于謙,那麼這次宮變就師出無名。可嘆挽救了大明危機的英雄,就這樣被自己的皇帝送上了斷頭臺,那一天,陰雲密佈,百姓慟哭,整個王朝攏上了一層陰霾。


于謙為何歸葬杭州?

于謙從小出生在杭州錢塘,這裡是他的故鄉,也是他魂牽夢繞的寶地。他死後一年,他的學生偷偷的把他的屍骨運到杭州,安葬在三臺山麓。

而處死於謙的朱祁鎮,後來也後悔了,在石亨和曹吉祥相繼圖謀不軌而被下獄之後,他感嘆于謙死的時候家裡沒有任何餘錢,作為朝廷重臣卻一貧如洗。但這也是他內心的想法,他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


至於後來他的兒子朱見深繼位,立即給於謙平反昭雪,不知道朱祁鎮在病榻前有沒有給兒子交待這樣的後事。于謙被朱見深追封為少保,諡號“忠肅”,至今在杭州的于謙墓還屹立在西湖之叛,與張煌言和岳飛並稱為“西湖三傑”。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因為于謙於少保,是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的民族英雄,現在杭州最熱鬧的河 坊街附近的祠堂巷,有“于謙故居”,是杭州是重點文保單位;在西湖茅家 埠景區的三臺山,有于謙的墓和祠,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于謙在杭州的吳山腳下,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光,自小就是位學霸,外出做 官也是清正剛廉,更在抵禦外敵入侵的鬥爭中,以文官掌兵力挽狂瀾。杭州 人民世代以于謙這位英雄為榮,“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明 末張蒼水先生以於、嶽為榜樣,力抗滿清捨身成仁,並稱”西湖三傑“。

杭州在古時有”三臺尋夢“或”於祠託夢“的典故,即有即將參加科舉的學 子,約上親友,在三臺山於公祠住上一晚,希望於公能在夢中指點一二,相 傳還頗有些靈驗。這其實,也是杭州百姓,對於公的景仰。


熠熠生輝yao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以“謀逆罪”逮捕于謙並將其殺害。于謙死後,都督同知陳逵為其收屍並安葬。天順三年(1459年),于謙靈柩由他的女婿朱驥遷葬於杭州三臺山麓的祖墳中,初建時有7座墳墓,于謙墓居中,墓道兩側建有石翁仲、石獸,墓道上建有牌坊。成化初年,于謙之子于冕為其父上疏伸冤,得到詔復官職。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下令在於謙墓旁修建旌功祠,是為于謙祠。

這個不是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


晨光百科


這個要問郭德綱?


東森哥哥


因為于謙是杭州人。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得重西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