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墓”为什么会在杭州西湖?

历史一书生


于谦平生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但是最近新闻上面没有听说于谦“仙逝”啊,怎么搞的人还在,坟就已经修好了?



慢着,等一下,肯定有一点问题。然后查了一下资料,发现这一个于谦,可不是讲相声的于谦。正如之前的文章当中,不是也有一个周立波,死后把遗产全部捐掉嘛。

于谦的前半生可谓是顺风顺水,24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可谓是顺风顺水。当然古代更讲究裙带关系,于谦的前半生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主要还是有人赏识他。

当时朱高煦叛乱,明宣宗御驾亲征,于谦担任御史。后来朱高煦投降,于谦当着众人的面把他骂得抬不起头,跪在地上一个劲的说罪该万死。明宣宗甚是欣慰,给他提了官。

在明宣宗、明英宗时期,于谦出任晋豫巡抚。结束任期准备走的时候,几千人请求留下。在他治理的时间内,晋豫百姓安康,土匪连山都不敢下。可惜于谦回到朝中后,开始出现转变。

明英宗初年的时候,朝廷当中还有三杨三人为官清廉,处处为百姓着想。再加上于谦也是如此,所以说但凡于谦提出来的建议,基本上可以立刻得到实施。但是后来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开始主事。

一时间大量的人前来巴结,唯独于谦每次上奏的时候,都不给他送任何礼物。结果被他记恨在心,挑唆别人弹劾于谦,结果于谦被打入大牢。还是几千名百姓上书,才把于谦给放了出来。



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瓦剌军大举来犯。太监王振极力撺掇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中了敌人的陷阱,明英宗在土木堡地区被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之后,一时间朝堂大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此事。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星象有变,应该南迁到南京。结果此人被于谦大骂一顿,拿南宋的事情来举例子,认为迁都会动人心,力主留下来抗敌。他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此时摄政王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代宗,非常信任于谦,把他提任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城的安全。同时为了惩治王振,很多人提出来应该把他诛杀。

但是由于王振在朝廷党羽众多,虽然建议提了出来,但是遭到很多人反对。明代宗准备择日再议,但是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出手,当场打死了王振的党羽马顺。

因为在所有的反对声中,他的话语最响。当时明代宗(此时还不是),吓得立刻要退走。还是于谦使劲架着他,才让他看着马顺被打死都没走成。

如果当时所有的人都软弱,也就没有明朝后来200年的基业了。考虑到太子还小,于谦等人就奏请皇太后,希望能够把郕王立为皇帝。虽然他推脱再三,但是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明代宗登基。



虽然后方有了主心骨,但是瓦剌大军挟持明英宗打到了北京城下。这也是由于瓦剌军多次用政治要挟,告诉他们如果不投降,就杀掉明英宗。但是另立新君又没有人敢提出来建议,担心明英宗秋后算账。

然而于谦不怕死,他提出了江山为重君为轻的话语,也就有了明代宗。不过由于明朝的精锐,基本上都沦陷在了土木堡。北京城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加起来10万人不到,如何抵挡即将到来的大军?

虽然于谦是一个文人出身,但是此次保卫战充分体现了他的胆识。打仗主要有三点需要解决,第一是武器装备,第二个是人员,第三个是粮食。

他一边命令各地紧急加制武器装备,一边动员全国参军,另外还让前来北京的士兵自带干粮,有运输干粮前往北京的商户,一切费用也是由朝廷承担。

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内,解决了这些大难题,明朝也终于有了一战之力。在后来将近4个月的保卫战当中,于谦始终都是战斗在第一线。并且下了死命令:这场战役要么赢要么死,谁都不准开城门。

经过几个月的战役,再加上军民齐心,终于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虽然后来明英宗回国,但是被明代宗软禁起来。由于此时于谦立功最大,明代宗也是对他呵护有加,升官加薪是最基本的。


而于谦本人也没有得意忘形,仍然恪守之前的兢兢业业。但是没想到几年之后明代宗去世,明英宗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重新夺权。很多人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明英宗对于谦来了一个秋后算账。

据说于谦不仅遭受了凌迟知死,死后甚至还被砍去了四肢。由于于谦本人便是杭州人,所以他死后,百姓自发的把他的灵柩运回到了杭州埋葬,因此杭州就有了一个于谦墓。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讽刺,于谦基本上犯的是和岳飞相似的错误,结果下场是一个都比一个惨。但是面对国家危亡之时,两人是抛弃个人的性命,大胆的做出如此决定,实在是令人钦佩。

杭州西湖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如今埋有于谦、岳飞、张苍水(三人称西湖三杰)、武松、秋瑾等人的墓穴。不过很多人对于谦并不了解,也是由于相关宣传不多的缘故。所以说相对于岳飞墓,此地比较凄凉。


史之策


杭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块宝地,也可以说是悲伤之地。因为它有幸埋葬了两位大英雄,但这两位大英雄无一不是被冤枉处死,宋有岳飞,而明有于谦。即使过去了几百年,每当清明节来临,还是会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为两位英雄扫墓祭祀,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让我们听起来那样的热血沸腾。

而相比于岳飞,我认为于谦比他遭受的冤屈更大。没有岳飞,南宋还可以苟延残喘,偏安一隅,但如果没有于谦,也许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远远撑不到276年,在整个大明的历史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位忧国忧民、清廉自守,而且又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

于谦的英雄事迹

说来也巧,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正好于谦出生,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朱元璋转世投胎继续护卫着大明王朝。

明朝经过成祖、仁宗、宣宗三代人的经营,国力强盛,大明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但较为可惜的是,宣宗这个爱好斗蟋蟀的皇帝却没有一副好身板,年仅38岁就撒手人寰,太子朱祁镇匆匆继位,这一年他不过十岁,他不知道这份千斤担对他来说到底有多重。

也许是从小失去了父亲的管教,使得朱祁镇从小顽劣,而侍奉的宦官也是尽可能的讨好他,朱祁镇亲政之后,宠幸宦官王振,在马屁的围绕下,让他渐渐迷失了自我,认为自己有朱棣之风。在瓦剌犯境的时候,不顾群臣的反对御驾亲征,结果中计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酿成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而此时的北京群龙无首,几十年来的太平让他们慌了手脚,有主张抗战到底的,有主张南迁的。最终于谦力排众议,反对南迁,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景泰帝。在北京城下,打了一场漂亮的保卫战,避免了步“靖康之耻”的后尘。

于谦含冤被杀

回国后的朱祁镇位置相当尴尬,国家已经有了新的皇帝,他只能乖乖的去南宫做太上皇。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于谦和景泰帝这对君臣也算是千古知遇的榜样。

然而,于谦的刚正不阿却使得一帮势利小人丧失了既得利益,加上景泰帝废立太子的风波,为了生出儿子,他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因此诸如徐有贞、石亨等投机分子趁机发动宫变,朱祁镇从南宫走出来完成复辟,而为了报复,这帮人把所有的仇恨通通发泄在了于谦的身上。


其实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早就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夺门之变的当晚,他的儿子于冕曾跑回家将消息报告给他,然而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小子安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作为手握兵权的于谦来说,镇压叛乱易如反掌,然而他爱国的品质不容许他这样做。一者,景泰帝病危,如果镇压了叛乱,朱祁镇如何处置?二者,朱祁镇被处置后,前太子朱见深怎么办?这无疑彻底绞杀了大明的继承者,相比于自己的性命,他选择了国家的大业。

而在奸臣的怂恿下,朱祁镇认为不杀于谦,那么这次宫变就师出无名。可叹挽救了大明危机的英雄,就这样被自己的皇帝送上了断头台,那一天,阴云密布,百姓恸哭,整个王朝拢上了一层阴霾。


于谦为何归葬杭州?

于谦从小出生在杭州钱塘,这里是他的故乡,也是他魂牵梦绕的宝地。他死后一年,他的学生偷偷的把他的尸骨运到杭州,安葬在三台山麓。

而处死于谦的朱祁镇,后来也后悔了,在石亨和曹吉祥相继图谋不轨而被下狱之后,他感叹于谦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余钱,作为朝廷重臣却一贫如洗。但这也是他内心的想法,他不想承认,也不敢承认。


至于后来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立即给于谦平反昭雪,不知道朱祁镇在病榻前有没有给儿子交待这样的后事。于谦被朱见深追封为少保,谥号“忠肃”,至今在杭州的于谦墓还屹立在西湖之叛,与张煌言和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因为于谦于少保,是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民族英雄,现在杭州最热闹的河 坊街附近的祠堂巷,有“于谦故居”,是杭州是重点文保单位;在西湖茅家 埠景区的三台山,有于谦的墓和祠,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于谦在杭州的吴山脚下,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自小就是位学霸,外出做 官也是清正刚廉,更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斗争中,以文官掌兵力挽狂澜。杭州 人民世代以于谦这位英雄为荣,“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明 末张苍水先生以于、岳为榜样,力抗满清舍身成仁,并称”西湖三杰“。

杭州在古时有”三台寻梦“或”于祠托梦“的典故,即有即将参加科举的学 子,约上亲友,在三台山于公祠住上一晚,希望于公能在梦中指点一二,相 传还颇有些灵验。这其实,也是杭州百姓,对于公的景仰。


熠熠生辉yao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以“谋逆罪”逮捕于谦并将其杀害。于谦死后,都督同知陈逵为其收尸并安葬。天顺三年(1459年),于谦灵柩由他的女婿朱骥迁葬于杭州三台山麓的祖坟中,初建时有7座坟墓,于谦墓居中,墓道两侧建有石翁仲、石兽,墓道上建有牌坊。成化初年,于谦之子于冕为其父上疏伸冤,得到诏复官职。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下令在于谦墓旁修建旌功祠,是为于谦祠。

这个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


晨光百科


这个要问郭德纲?


东森哥哥


因为于谦是杭州人。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得重西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