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很多人会在耳朵痒时,顺手拿起棉签、发卡、挖耳勺等掏耳朵,有的家长还会定期给孩子掏耳朵。可是你知道吗?用棉签掏耳朵会适得其反,不当掏耳朵还会引起疾病。

掏耳朵,有的地方叫“采耳”,据说人生三大最销魂的事,其中掏耳朵就是其一。

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在躺椅上,闭上眼睛,阳光暖暖的铺洒在身上,静静的感受着耳朵里那种微痒而又舒爽的惬意,采耳师会用一个特殊的工具,轻轻敲打,开始的时候有点痒痒,接下来耳边会听到由远及近的锵锵的声音,然后莫名其妙的浑身舒服,耵聍有没有清理出来,反倒不重要了~

//耳屎,挖还是不挖?//

采耳虽然舒服,但是不要经常掏耳朵,更不要自己拿棉签给自己掏耳朵!

其实,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频繁挖耳的,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掏耳朵的坏处//

首先

掏耳朵反而会让耳朵更痒。因为掏耳朵导致外耳道皮肤变得太干燥就会痒,痒了就会想再掏,掏完了又会更痒,如此恶性循环。

而且,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垢的分泌异常,耳垢或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垢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外,也会诱发耳痒。

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其次

掏耳朵可能会将一部分耳垢往内推沾到了鼓膜上,影响你的听力。其实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质,能够起到杀菌、保护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干净反而会有损害。

如果挖时用力过度、使用尖锐的挖耳器具,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

此外,棉签不仅没有大家想象中干净,而且还很容易将异物如棉花、棉签棒等遗留在耳道内。如果的确是需要掏耳朵,最好是能够使用些专业的工具,也可以去医院由医生处理,这样是可以减少对感染的风险,也可以避免损伤到耳膜。

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专家:居家挖耳小窍门//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要注意方法,下面就介绍一种居家挖耳小窍门。

如果耵聍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时候用纱布、手绢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较多,可以用矿物油、婴儿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来软化耵聍。

具体做法是将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挤2-3滴油到患耳内;5分钟后将头换一个方向,患耳朝下。这样,耵聍软化后就自己流出来了。

//医生,请帮我掏耳朵//

过多的耵聍和耳道内脱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硬块将外耳道完全堵塞医学上称为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后声波不能传入,从而使听力下降。当耵聍位置较深,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有时甚至刺激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游泳等致耳道进水时,耵聍块遇水膨胀,耳聋明显加重。

耵聍栓塞后,必须由医生来处理。医生会用特制的器械将耵聍安全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耳朵发痒的往往常见于经常挖耳的人,或患有化脓性中耳炎受脓液刺激者;其次在一些温暖的地区或潮湿的季节常常会出现霉菌性外耳道炎。

耳道作痒时切不可乱用不洁的木棒抓搔,以免损伤外耳道或加重感染。

如果掏耳朵不慎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看完这个,再也不敢用棉签掏耳朵了~

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掏耳朵的坏处: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必知的小常识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

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