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三體》讀完的人都是些什麼人?你怎麼看?

人無絕境不飛躍


第一部看了部分雜誌連載,然後直接買了書。第二部看完書,覺得神作已成,無敵期待第三部,又怕時間壓力太大劉慈欣給寫崩了。第三部好厚好厚,前半本看得津津有味,但越來越提心吊膽,都寫成這樣了,宇宙都這樣了,怎麼結尾?還好最後能圓回來了。



我就是一名從中學開始看科幻世界的80後,上大學上班很普通的人,也曾仰望星空,也曾看著大熒幕上的變形金剛對自己說,遲早有一天我能在電影裡看到中國人來著殲10去打外星人,看過低俗的無腦的科幻作品,不敢自己看異形電影但又很想看,看了三體後,覺得即便是劉慈欣也不能難為他再寫一部同樣水準的小說了。


也許像我這樣的人,能夠保證水準之上的科幻作品,至少不賠錢不寒心,中國科幻的繁榮和進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不著急。


陳年老久久


大劉的三體我不是看的,我是聽的,目前正在聽第二部黑暗森林。為什麼要聽呢?因為太長了,其次就是為了方便,不論是做飯吃飯時還是洗衣服時我都在邊忙邊聽,睡前還得聽一會兒,覺得這樣比看省事多了,而且我看手機多了會頭疼!我是在企鵝FM聽的,不但聲音有感情,背景音樂也是非常能帶動你的心靈的!這本小說剛開始確實是聽不下去的,因為幾乎和科幻不沾邊,而且情節也很囉嗦。但因為是邊忙邊聽不會耐煩後來才聽出點意思來。最後越來越感覺有意思。前面之所以那麼囉嗦其實都是為後面做的鋪墊!沒有前面的東西那後面你是不會覺得更有意思的!


吾心4853


有一年,單位去開會,別的部門的一哥們給我們講三體,滿車就我在聽,纏住他把整個故事講了,然後,也就我一個人,用了一星期,回家啥也不幹,把三體看完了,然後不過癮,用了一年的時間,連聽帶看把大劉的大部分作品擼了一遍,其中三體喜歡的部分,看了三遍。此後的幾年,重溫是經常的事,現在大劉的作品,只有一部沒看了,腦洞大開,吸引我此後又讀了《未來簡史》、《人類簡史》、《相對論史話》、《量子物理史話》、《宇宙的琴絃》、《世界為何存在》,讀了一系列歷史和哲學的書籍同時看了央視拍的《世界歷史100集》。

我從小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特別擅長理科,但是高一時因為班主任總使喚我幹活,我嫌她耽誤我學習,就決定學了自己不擅長的文科,果然敗在了文科上,沒有考上重點本科(說來慚愧,我本科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我喜歡這個學校到了要命的程度,以致20年後的今天,還總覺得很多985、211的專業也不及她,甚至重選還選她)。以上經歷決定了在看劉慈欣的作品前,我屬於一個文科、理科、經濟、管理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的人,能看懂,但還有些疑問,伴隨著對大劉文章的閱讀,我需要不斷地解惑,於是又讀了很多相關的書,同時唸的研究生,又要求讀另外一些書,我就在這幾年的讀、想過程中,大劉的大部分理念是看懂了,但自己成了一個更大瓶子的瓶子底。說實話,這幾年吸引我的東西太多,除了遊戲、體育,好像沒什麼我聽了不覺得有趣的,可是又有孩子要養,不能放縱自己想幹啥就幹啥的,所以就只能維持在瓶底了。

我比較佩服大劉的是博學,他的科幻不是為了科幻而科幻,不是那種穿越了時空改來改去的科幻,而是有歷史、有哲學思考的科幻,是對科學家、政治家都有啟迪作用的科幻,是多視角、多學科的科幻。

只有把大劉作品讀全了,才會真正瞭解大劉的科幻和情懷,僅僅《三體》和《流浪地球》是不夠的。


手機用戶78339310603


我看三體是偶然,當時上高三,學習很緊張,又住校,學校不讓看課外書,只能學習學習再學習,有時候學累了,會看一會兒課外書放鬆一下。

可是看三體時,就像魔怔了一樣,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所以,避開了上課考試和寫作業的時間,我幾乎廢寢忘食的看完了第一本,為了高考,忍痛割愛停下了。所幸高考成績還不錯,沒有很爛。

高考一結束,就認真地又從第一本開始讀完了全套,那個感覺,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好多天滿腦子都是三體世界,瘋狂安利朋友。就是因為三體,我入了科幻的坑。後來又陸續讀了一些別的科幻作品,發現還是最喜歡大劉的風格,最愛三體。不單單是科幻,其中的哲學和世界觀,人文關懷與細緻的心理刻畫都令人震撼,強推強推!!!(本人文科生,但還算有點物理常識,所以讀起來沒啥困難)


瘋狂的SOMIYAR


我覺得都是牛人,腦洞大開那種,記得看三體大概是去年或者前年,我是真心一頭懵逼啊,頓時感覺一個現實,那就是所有的漢字你認得,但組合在一起咋就那樣骨骼驚奇令人十分費解哪?

我認識的人裡有個理科生,十分學霸那種,不過其文學功力也十分了得,他給了講了半天我更懵了。

最後我只記得書裡有個人玩遊戲時要穿一件什麼衣服,且這個遊戲必須高智商高學歷的才可以玩,裡面有幾句話是“脫水、脫水”“浸泡浸泡”,還有就是不要回復外星人話。

反正我是看不懂,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悄悄來過的一條魚


首先要喜歡閱讀。不喜歡閱讀的人什麼類型的書都看不進去,何況是三體這本小說。

其次,對科幻題材不反感。若是首次接觸科幻,看完應該挺震撼的。

我高中時期就對科幻電影著迷,接觸了大量的科幻知識。第一次接觸三體這本小說是從科幻世界雜誌上了解的,當時也沒看多少。

後來上了大學之後,科幻電影已經無法滿足我了,我開始接觸科幻小說。我用手機下載了許多電子書,開始了漫長的看書生涯。最開始接觸是劉慈欣、王晉康、何夕的短篇小說,看的第一本長篇科幻小說是劉慈欣的《球狀閃電》。

看完科幻小說帶來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震撼,更加深了我對科學的崇敬之情。


科學趣味探索


普通人哇,第一次看是高二暑假在西安打暑假工那會兒,就著大西安三十五六度的地表溫度,捧著799的紅米手機,用閒暇時間略略的過了一遍。第一次看也沒看進去,當時想的是太陽再這麼曬下去,地球會不會爆炸。第二次看是大二暑假那會兒吧,有個朋友給我說她在看三體,一聽這沒忍住就想給辦扯辦扯,想想咱也是早早就看過的人了,不求提出什麼建設性的觀點,多多少少也得來點讀後感吧。結果開篇就爆冷門ಥ_ಥ錯把大劉整成了大白(錯把劉慈欣記成白慈欣)讀後感也沒再好意思往下談……出師未捷重新整裝,然後又看了一遍。自己看書速度挺快的剛好又是暑期,四五天就看完了。也不是很喜歡看科幻小說,之前看同類東西也相對少點。看完後感覺還不錯,很有創造性吧!地球毀滅的方式即降維打擊很有顛覆性,宇宙的社會體系也就是黑暗叢林法則很新鮮。其他的裡面的情節雖然相比網絡小說的流水賬好很多,但是卻也沒有啥耀眼的亮點。總的來說小說的亮點在創造性上,這個也是現在科幻最需要的東西吧,顛覆了美國科幻大片長久以來塑造英雄救地球式的科幻形象。拋開其他不談,《三體》也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小說。

題者問這個問題的誘因除卻日常炒作外,應該是《三體》中的一些東西被很多大佬所應用吧,印象最深的好像是馬雲就曾應用過“降維打擊”來比喻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銀行以為自己的對手是別的銀行,沒想到真正的對手是支付寶。雖然如此,但是我想大多數讀三體的可能還是我們這些普羅大眾吧,畢竟我們人多……


司風的蘋果


十年前我開始讀三體,當時第二部在網上也才能搜到,連第一部也沒有實體書,我是在科幻貼吧裡淘到的,第一部看完就覺得有深度,並且是我未曾讀過的中國風硬科幻作品,讀完第二部可以說是蕩氣迴腸意猶未盡。每天在論壇裡討論內容,聽說大劉要出第三部更是期待的不行,期間已經把他學過的能搜到的所有作品都讀過,並且有的還不止一遍,包括三體前兩部。而且我還像我身邊的所有朋友推薦(雖然一個響應的也沒有)。

重點來了,後來大劉終於完成了第三部三體,當時淘寶有賣第三部的預約券10元,說是到貨之後安預約卷才可以拍,我住在三線小城實體書店根本見不到三體。那時候已經有前兩部的實體書了,可是我買不到,別說第三部了,正在我猶豫是否多花10元買那個預約卷時,論壇裡有個大神,他把第三部用數碼相機拍成照片傳到了網上,我就是以照片的形式看完了第三部。看到後來真的不捨得看,因為以後就沒有了。後來這三部我也一併購買了,這麼喜歡一定是要支持的,即使我現在在日本也會帶著(挺沉的),是一種回憶記錄了我的一段經歷。

我想說的是,三體確實不是寫給大多數讀者看的,那些因為得獎了來湊熱鬧的人在我看來他們並不喜歡這類作品,如果對這種藝術形式不喜歡卻要去觀賞那你得到的結果一定會和作者想表達的不同。這類人的評論也許很廣義,但是我覺得作為科幻小說是在所有藝術形式裡最不需要這種客觀的評論的,因為科幻本身就是對所有評論的蔑視,畢竟我們不是在看歷史穿越。至於文筆,我想說在我被故事所吸引的第一遍閱讀中我根本沒有在意他的不足。讀第二遍時確實希望有些地方大劉寫的人情味在足一點,但又有那部作品是完美的哪?

最後我想說,我從來都沒評論過任何一本書,即使我看過他不止一遍,之所以要說這麼多,是因為我對這本書的熱愛,並且自以為對它有所瞭解,也希望那些已經評論或是要評論的人捫心自問你真的看懂了嗎,你真的瞭解那些熱愛科幻小說的地球人嗎。


楊xlxlxlxl


我覺得,能把三體讀完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三體的故事情節尤其是到後面還是非常吸引人的。

讀三體的時候,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事情還是對於解析幾何的再認識。當年,在學高數的時候,非常的痛苦和煎熬,因為我不知道學習這個可以做什麼,對我去來說不明白學了可以做什麼的東西就很難學進去。當時我無數次問自己學這個做什麼,但是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我想當時,如果老師告訴我這個學好了就能夠去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和週期,那麼作為宇宙迷的我應該能夠學的沒有那麼痛苦吧。

當然,三體中很多的科幻元素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愛笑的文明人


我讀完了!

一開始是衝著雨果獎去的,然後發現有點看不下去,後來越看越入迷,最後三部全部看完,順帶還看了他其他的幾本書。

我是什麼樣的人呢?從小好奇心強,喜歡看各種科幻小說。小時候還看過那種上世紀 20 年代人寫的科幻小說。裡面說 21 世紀的車會在天上飛,人與人可以隔空講話。現在都實現了。很神奇。

我在想,如果我當年專攻物理學,說不定也不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