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理智的面對有聽力損失的孩子

請千萬不要在悲傷的同時產生很深的自責心理:他們認為孩子有聽力損失是對自己的懲罰、是自己的過失,因此一味地溺愛孩子,表現為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給予過分的關懷、照顧和遷就,導致孩子膽小,任性,不尊重別人,自私自利,甚至發生攻擊行為。這種不良品質會給配戴助聽器後的聽力語言訓練帶來極大的困難。請千萬不要盲目求醫,貽誤康復時機:到目前為止,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還沒有好的治療辦法,儘早選配助聽器或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是明智的做法。一些家長聽不進醫生的忠告,當孩子已被確診有聽力損失後,他們固執地到處亂求醫。輕信一些虛偽廣告(如:扎針、氣功、服藥等),結果是浪費了時間、錢財,錯過了孩子儘早配戴助聽器或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以及學習語言進入有聲世界的時機。

請千萬不要不敢面對現實:一些家長出於個人的自尊心或是為了逃避痛苦和煩惱,不能正視、不願承認孩子有聽力損失這一事實,用一些不正確的理由對孩子有聽力損失這一事實自圓其說:“孩子不聾,只是說話遲。”延誤了孩子早診斷、早期驗配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和早期進行聽覺言語訓練的機會。 家長應理智的面對有聽力損失的孩子,去醫院或康復機構檢查、診斷,儘早地為孩子選配合適的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科學地對孩子進行聽力語言訓練。儘早求醫當孩子被確診有聽力損失並因此引起語言障礙時,應當把自己悲痛的心理向親人、醫務人員傾訴出來,冷靜地聽取醫務人員的忠告,早選配助聽器進行聽力語言訓練,使孩子儘早融入主流社會。 走訪成功的家長看看其他聽力損失兒童戴上助聽器後是怎樣學會說話、怎樣進入正常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學習的,和這些家長交流,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這樣面對自己的孩子,就會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 注意個性培養要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健全孩子一樣培養、教育,創造條件讓他們去探索,去遊戲,讓他們走出家庭,與其他兒童交往,在交往中發展各種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鼓勵語訓選配好助聽器或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後,對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觀察孩子在聽力上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當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時要及時給與鼓勵,適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已有的進步,提高孩子學習語言的信心。 越來越多的聽力損失兒童已經康復。這一事實說明,只要家長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醫務人員、教師以及社會的理解、配合與支持下,絕大多數有聽力損失的孩子將聾而不啞,融入主流社會,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對家庭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