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早上起不来,却想感受早市气氛?“五一”假期,记者“代”你逛早市,感受每个冰城早市的“烟火气儿”。

钱塘街早市

吆喝声是这里的标配

逛完早市还得“喝一口”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1日6点半,很多人可能还没起床,但在道外区钱塘街早市上,已是人声鼎沸,吆喝声不绝于耳。除了当地居民,还有人专门从南岗区、道里区来逛这里逛早市的。

钱塘街和长春街的早市有30年历史,从道外北五道街一直绵延到北二十道街,逛完整个市场至少要半小时。而且,仅隔十几步就能看到一个“重点叫卖摊位”。

摊贩李大叔正吆喝着自家的行李箱:“你问我的箱子是啥材质的?大娘,你看好了!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说着把行李箱高高举过头顶,又重重摔在地上,力证货品无比结实,十足的“戏精”模样。

“姐妹儿,你要啥色儿的肥皂?这个保湿的,这个去褶儿的……”64岁卖洗脸皂的老大爷成了美容顾问,用扩音喇叭推介。没一会儿,围观大妈们已被圈成忠实粉丝。

沿钱塘街有好多饺子馆、豆腐店、面食店等传统食品铺。在北七道街附近的小吃店最多,烧麦、羊汤、豆腐脑……各种早餐应有尽有。在几家特色小吃店,一些“老客”逛完早市特意到这喝口小酒。一两白酒,一个丸子砂锅和两张油饼已成了标配。69岁的李大爷一两酒下肚后,满面红光地告诉记者:“这一套砂锅油饼和白酒才11元,多实惠呀!”

人和街早市

“90后”摊主5时出摊

小伙子逛早市为了啥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比起道外早市浓郁的市井气,2日,小记探访儿童公园附近的人和街早市则更有活力。

距离哈尔滨的“时尚基地”果戈里外贸服装一条街不远,儿童公园早市也被注入了时尚的气息。早市上,不少年轻人将批发来的服装摆在早市叫卖:“纯棉的,都是当季流行色,活力橙、稳重紫……快来瞧瞧!”

小雪1991年出生,早市出摊在她看来有“赶大集”的味道:“我有自己的工作,来早市卖衣服一是觉得有意思,在家也是闲着;二来也能赚点零花钱。”小雪早上5时就开始摆摊,是从道外特意赶来的,提前打招呼占好了位置,就是看上了这条街“年轻人多”。

小雪的摊床上有橘黄色的T恤衫、藏蓝色的小裙子,都是年轻款,她卖衣有自己的原则:挑客。“刚才有个大姐相中这条裙子,但裙子的腰太瘦,她穿不了。我就让她挑选了一条休闲裤,宽松的。”她表示,衣服虽然便宜,但也不是乱卖的,要把它卖给合适的人。

记者走了一圈,整条街上卖美发用品的摊床和服装摊床常连在一起,在蔬菜摊的包围下,显得格外别致。在这里,记者遇见了逛早市的帅小伙强子,他今年19岁。还没等记者提问,强子指着旁边说:“没见过我这岁数逛早市的吧?我是被我妈拉着来的,我现在可困了……”

经纬十道街早市

卖花摊主打算转行

爱花的居民不干了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在道里区经纬十道街早市,卖花摊位比较多。很多道里人生活里都讲个情趣,比如常去家门口的江边散步或约上三五好友来顿野餐。所以说,去早市买花也成了日常。

在经纬十道街经营的摊主有百人以上。老孙的花摊经常有很多人围观,摊位上万寿菊、六月雪等花品竞相开放。在市场8年,老孙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有的顾客还会“点名”要花。老孙说,本来他想转行,但顾客都不答应,老孙平时爱说爱唱,有时还去兼职当司仪,老熟客开玩笑提醒他,别耽误“本职工作”,该上新花了!

每逢节假日的早7时,是早市最热闹的时段。市场上很多货车前面排队的人较多,比如紫皮蒜3斤10元钱,是零售市场价的一半,不少大娘组团排队来选。她们告诉记者,大蒜买回家后可以用绳连成一串,挂在阴凉通风处,随吃随拿方便得很。

节假日里,餐桌上的大鱼大肉必不可少。一位卖活鱼的大姐说,现在买鱼的人越来越多,她家三道鳞卖得最好,半小时就卖出20多条,每斤才8.5元,做水煮鱼正合适。

溜达看下来,早市摊位分布有条理,管理比较规范,每天7点半市场收摊,不少市民左手一兜子菜,右手拎着馄饨、烧饼,路过花摊再买一束花,每个人的脸上溢满了幸福。

横道街早市

“下刀子也得出摊”

夫妻菜摊摆了20年

记者“代”你逛早市 感受冰城独有的烟火气儿

早市要赶早,天还没亮就有人在香坊区的横道街早市摆摊了。从香坊横道街、轴承街交口进入早市可以发现,这里的水果、蔬菜比其他地方要便宜很多。

谈起横道街早市的历史,摊主姜玉双告诉记者,这附近住的大多是轴承厂的工人,为满足工薪族的消费,横道街早市的蔬菜和水果定价,每斤要比南岗、道里、道外低3角钱左右。这么一来,也吸引了不少道外区和南岗区的居民来这采购。

在横道街早市的摊位中,就属姜玉双的摊位风格不同,他家的蔬菜是被码成一堆堆的,还有的菜用大铁筐装的,有二三十个品种。姜玉双说,他家的摊床可以零售也可批发,所以每天除了市民以外,还有一些菜贩、酒店、饭店都来这里上货,要是逢节假日蔬菜需求量大时,有的采购商每次上货都要一万多元。

城市生活离不开菜贩。上世纪90年代姜玉双离职后,两口子卖起了蔬菜。20多年里,他们没睡过几天整觉,每天半夜12时他们就要去哈达果品批发市场上货。火眼金睛的姜玉双总能在天亮前,选好一整车新鲜的蔬果,然后在凌晨4时前出现在横道街早市,风雨无阻。他说:“好多老主顾都在市场等我们,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得顶着锅盖准时卖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